乡村振兴大讲堂:科技创新让农业有“智慧”农田变“聪明”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武汉三农大地上落地生根,全市正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11月17日,由市农业农村局、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武汉乡村振兴大讲堂第三季第五场活动,在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高农生物园精彩开讲。

全市三农战线工作者、优秀农业科创企业代表,登上大讲堂舞台,透过直播镜头,向全国网友展示武汉三农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力量,传递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为武汉建设农业强市不懈奋进的决心和信念。近百名市民代表和嘉宾一起参加活动,了解科创中心发展规划,参观体验园区武汉新华扬生物技术研究院,聆听我市农业企业、产业、人才集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故事。

市民参观武汉新华扬生物技术研究院。

今年6月,武汉正式获批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发展生物育种、动物疫苗、生物饲料添加剂三大主导产业。园区集聚了3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科研机构,杜邦先锋、拜耳作物等世界500强种业巨头和60多家种业高科技龙头企业,形成了覆盖粮食、生猪、水产、家禽、蔬菜、林果、食用菌、生物疫苗8个优势行业格局。

大讲堂带领市民走进园区新华扬生物技术研究院。这栋三层高的建筑物里,蕴藏着武汉生物酶研究领域的尖端高新科技和成果,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位于研究院一楼的“工艺研究院-液体深层发酵”,管道交织,发酵罐中液体翻腾,经过100多个小时深层发酵后,将生成半成品酶,再进入下一生产环节。

新华扬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陶敏告诉大家:“不管是农牧行业,还是人体健康领域,酶都广泛存在。大家常听到的助消化的‘消化酶药片’,就是酶制剂的一种。酱油、食醋的生产,也是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进入研究院三楼,一处经过多层加密的房间内,数百种可以应用的“酶菌种”,被保存在两台-70℃~-69℃的超低温冰箱内。

市民参观武汉新华扬公司生物技术研究院。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市民们,“这是武汉酶研究的‘核心武器’,从第一代开始的菌种,都保存在这里,非常珍贵”。掌握了核心科技,近几年武汉酶制剂产品远销欧洲、拉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武汉现代农业发展成果令人振奋。科技引领未来农业,大讲堂上,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负责人王火明、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高农生物园副总经理秦光军、武汉新华扬集团伯森健康公司产品研发技术总监刁洋洲、湖北富邦股份农业技术总监雷盼,进行了精彩讲述。伽玛射线土壤CT扫描仪、作物产量早期精准预估系统……一幕幕武汉智慧农业应用场景,让市民们既大开眼界,又倍感自豪。“武汉农业科技与企业、产业、人才深度融合,焕发出勃勃生机,未来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市民们鼓掌为武汉三农加油。

武汉农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全国农业专家的目光。大讲堂搭建交流平台,特别邀请到中国水稻育种专家、辽宁省盘锦市特聘水稻育种专家王大超博士,参加本场活动,与现场专家交流,为武汉推进“中国种都”建设建言献策。

市民参观武汉新华扬公司生物技术研究院。

王大超博士为武汉农业人的创新精神和取得的成就点赞。他说:“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武汉迎来的重大历史机遇。盘锦地处世界黄金水稻带,武汉正在积极推进‘中国种都’建设,期待我们两地农业科技工作者加强合作交流,为培育出更优秀的水稻精品品种,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共同努力。”

“科技+”赋能激发武汉乡村振兴新活力

机收机捆稻麦,再无需人力收割、肩背手扛;无人机给农林植物进行保护作业,可远距离操控施药,大大提高农药喷洒安全性;用植物激素处理西瓜雌花,即可栽培无籽西瓜,人们更方便地享受美食而省去吐籽的麻烦……

“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正引领着农业走向现代化。”大讲堂上,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负责人王火明讲述了武汉科技兴农、建设农业强市的生动故事。

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负责人王火明。

王火明介绍,武汉是近代史上良种引种实验最早的地区,张之洞1898年创办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是最早学习和引进西方农业技术的典型代表。“历史上武汉走在了前面,如今武汉农业科技创新也有条件走在全国前列。”

王火明说,目前以我市农业院士为代表的高端农业人才队伍,专注于农业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技术领域研究,已成功开发出了许多应用面积广、经济效益高、社会价值更高的农业技术成果。“在武汉,先后诞生了全球第一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全国第一个双低油菜品种、中国第一个抗虫转基因水稻品种、全球第一支试管藕,以及优质柑橘、水生蔬菜、淡水鱼、瘦肉猪、高效动物疫苗等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标志性成果,它们正推动着武汉乃至全国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极大地提升了武汉农科创新在世界的影响力。”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将通过科技赋能,呈现五大趋势:从‘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从‘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从‘机械化’向‘电脑自控化’发展,从‘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从‘地面’向‘太空’扩展。这些都会逐步实现。”王火明说,武汉三农战线,将落实贯彻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农业科技成为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的风口,不断挖掘现有科技创新资源和潜力,深度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以科技创新助力武汉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武汉要建“中国最好的生物农业园”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此,我们正在全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将为武汉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大讲堂上,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高农生物园副总经理秦光军,讲述了园区响应十九届五中全会号召,迎接国家机遇,吸引全国优秀农企入驻,打造农业科技高地的精彩故事。

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创中心高农生物园副总经理秦光军。

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复同意建设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获批的中心规划布局为‘一核两翼三园多基地’。‘一核’是指位于东湖高新区高农生物园的‘核心功能区’,‘两翼’分别为东湖高新区南湖农业园的‘创业孵化区’和光谷中华科技生态农业园的‘产业融合区’,明确生物育种、动物疫苗、生物饲料添加剂为三大主导产业。”秦光军介绍,有了政府配套政策的支持,高端人才、创新成果也在不断集聚,园区实现了产业形态、创新能力、企业质量、发展环境、投资规模和单位产出方面的六项领先。

“‘中国最好的生物农业园’基本建成,这些成绩令人高兴。”秦光军说,目前,园区引进了3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科研机构,杜邦先锋、拜耳作物、先正达、中化集团等世界500强种业巨头,聚集了农发种业、北大荒垦丰等60多家种业高科技龙头企业,形成种企入园集聚发展格局,形成了覆盖粮食、生猪、水产、家禽、蔬菜、林果、食用菌、生物疫苗8个优势行业研发、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育种格局。“下个月16日至18日,园区还将承办第17届中国武汉农博会,诚挚地邀请大家来参加这场盛会。”

用生物技术助力人类美好生活

“酶和我们人类生活密不可分,没有酶的参与,人体和哺乳动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几乎不可能维持。”大讲堂上,武汉新华扬集团伯森健康公司产品研发技术总监刁洋洲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述了“武汉酶制剂”的精彩故事。

新华扬集团伯森健康公司产品研发技术总监刁洋洲。

早在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让鹰吞下一个盛肉的小金属笼,过一段时间取出后,肉块消失了。这时人类才初次知道酶的存在。而进入21世纪,人类已经发现了4000多种酶,其中有近200种被运用到生产中。刁洋洲干货满满的小科普,让听众们频频点头。

“生物酶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应用到了多个领域。”刁洋洲说。他介绍道,使用GOD酶、NSP酶等可以替代抗生素在畜牧领域的应用,使用蛋白酶能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提升养殖效率,使用植酸酶、纤维素酶等,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原材料利用效率,而活性酵素、降解酶等,能直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其实,人体内到处都有酶的踪影,它们是人类生活的‘好伙伴’。”

武汉酶制剂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有酶的保驾护航,就能在农业生产中相应减少抗生素、化肥、农药的使用,助力粮食安全、环境保护等解决方案,将为人类带来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未来,随着应用领域更加广泛,生物技术将能更好地助力人类美好生活。”刁洋洲说。

数字化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数字农业是什么样的?湖北富邦股份农业技术总监雷盼,为大家讲述了富邦公司“北果南种”的故事。

富邦股份农业技术总监雷盼。

国内一家大型农企在陕西种植新品种苹果获得成功,想将这个新品种引进到云南曲靖的种植基地,扩大种植规模。然而陕西和云南一个在华北,一个在西南,自然环境天差地别,同时,位于曲靖的基地地处坡地,山上和山下的土壤养分也不尽相同,该怎样引种?

在与湖北富邦公司达成合作后,富邦公司为其制定了精准土壤改良策略。工作人员驾驶搭载伽马能谱仪的测土车,采用田间扫描、云端计算的技术,绘制了高分辨率的土壤数字地图,土壤中的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一目了然,精度达到了传统的土壤调查的1000倍左右,而且时间更短,效率更高。土壤改良了,气候条件的差异又怎么应对? 工作人员在果树茎秆上打孔,安装了茎水势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收到的实时数据,调控滴灌设施精准施水。通过这些技术,基地制定了妥当的土壤改良方案,陕西的苹果成功安家云南。

雷盼说,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人的经验进行,如今,农场主希望能对农业的生产全程进行实时精准监控,实现最优化的生产。“这个梦想,如今借助数字农业的相关技术,正在变为现实。”

雷盼说,以“北果南种”为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远不止如此,为了服务农业领域的工作者,富邦公司还搭建了数字农业云平台,农户、农业服务人员和农科工作者通过这个平台,就能轻松实现数字化农事管理。

“未来农业将以信息知识为生产要素,实现高度智能化的种植管理,农业生产不再束缚于土壤种植的约束,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农业。”雷盼说,富邦公司将在这一领域深耕探索,为推动湖北武汉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努力。

水稻育种专家王大超打飞的参加大讲堂

“武汉现代农业发展令人振奋”

“一直关注武汉现代农业发展,这次参加大讲堂,让我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武汉农业朋友,收获颇多。”为了参加乡村振兴大讲堂,盘锦市特聘水稻育种专家王大超连夜赶飞机抵汉。

中国水稻育种专家、辽宁省盘锦市特聘水稻育种专家王大超博士。

日本留学13年,博士毕业研究水稻育种工作,2019年,王大超受盘锦市政府邀请,作为特聘水稻育种专家来到盘锦从事优质食味米育种研究工作。

“我的工作是研究水稻如何‘吃好’。”王博士介绍,自己回国后一直从事优质食味米育种工作,这个领域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是未来水稻育种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他说,湖北水稻主要是杂交籼米,古谚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誉,“盘锦地处世界黄金水稻带,武汉正在积极推进‘中国种都’建设,这次到武汉来的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跟武汉的农业专家们,一起搜集保护全国珍稀的优良稻种。”在大讲堂活动现场王大超博士介绍说,随着水稻杂交品种的商业化,有很多国内传统的“老种子”正在被取缔,这对育种专家来说很可惜。没有好的种子,很难选育出好的品种,特别希望能跟武汉的水稻育种专家们一起,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武汉的现代农业发展令人振奋,从事农业研究的年轻人也比较多,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参加完武汉乡村振兴大讲堂活动,王博士仍然意犹未尽。

“武汉的农业氛围非常好,以后会常来武汉深入了解科技农企发展情况,也期待武汉的企业能去盘锦走走看看。”他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想要吃到口感更好的大米。盘锦市正在实施盘锦大米出口欧盟、“北粮南运”工程,选育一些更好的优质食味米品种,尝试推广种植。从事水稻研究这么久,手里也有些适合武汉气候的种子,希望有机会能在武汉试种,让更多武汉市民品尝到优质食味米。

加入长江日报乡村振兴活动QQ群(群号830587441),关注系列精彩主题活动,一起展现新时代乡村生活的美丽风景。



撰文:长江日报记者李英波 刘峥 余康庭 詹海波 胡 毅 通讯员骆露露 王璐 陈雪莹  摄影:孙大卫

【编辑:张颖惠】

(作者:李英波 刘峥 余康庭 詹海波 胡 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