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增强决心 树立雄心 咬定目标不放松——各区负责人“拉练”之后谈发展


“比学赶帮超 决战四季度”2020年全市重点项目互观互学互评互促活动开展3天,25日下午落下帷幕。

3天时间看42个项目,规模大、范围广、项目多、节奏快——这是一次项目“拉练”,更是一次深入现场的大调研。一个个代表产业发展最前沿、激发武汉新动能的“高大上”项目逐一登场,接受观摩、检验、评比,各区负责人边看边学,边看边想,参与调研后,他们感慨万千——

■千磨万击还坚劲!

全市抓项目促发展氛围浓厚,极大地增强了逆势崛起、浴火重生的信心

2020年是武汉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的发展是在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的态势下推进。从年初到现在,我们是在抗疫保卫战、防汛保卫战、疫后复苏保卫战“三战并举”。

要强化创新第一动力,推动光谷高质量发展。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汪祥旺信心满满:在全市营造比作风、比干劲的浓厚氛围下,决战四季度,光谷强化创新第一动力,奋发作为、砥砺前行,推动光谷高质量发展,加快“三个光谷”建设步伐,加快“世界光谷”建设进程,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谱写光谷篇章、作出光谷贡献。

前三季度,东湖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速均领跑全市,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较上年同期增长4.9%。

下一步,东湖高新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学习兄弟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好作风,真正以抢的意识、拼的精神、战的姿态全速推进项目建设,继续攻坚克难、拼搏赶超,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一是突出重点,重点围绕“光芯屏端网”和生物医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在核心技术攻关领域抓项目、争突破;二是强化创新,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推进东湖实验室、光谷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科创平台建设;三是巩固优势,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在线教育、互联网+、5G、工业软件等产业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四是优化保障,当好“店小二”,为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做好服务,确保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武汉经开区要努力当好武汉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汉南区委书记彭浩信心十足: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武汉经开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工业经济全面恢复,龙头企业强势发力,重大项目加速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我们将在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杜绝疫情反弹的同时,积极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决战四季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打好今年“收官战”。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巩固汽车产业优势地位,夯实下一代汽车产业发展基础;突破性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快形成新的千亿支柱产业;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做好生产性服务业文章,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自主创新核心地位,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推动武汉经开区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全力打造“实力车谷”“动力车谷”“活力车谷”“魅力车谷”,当好武汉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全力冲刺攻坚,决战四季度,要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狠抓项目建设。武昌区委书记刘洁表示:今年前三季度,面临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新机遇、新挑战,武昌区克服疫情、汛情等诸多不利影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加快回升向好,十大经济指标降幅进一步收窄,三项指标实现正增长。

全区上下一致认为,武昌作为“首府、首义、首创、首善、首位”的“五首之区”,必须走在全市发展前列、承担重大责任、作出更大贡献,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发展定位,深入实施“红色引擎+五线推进”,推动武昌实现集约化、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

武昌区将以此次全市重点项目互观互学互评互促活动为契机,保持发展定力,全力冲刺攻坚,决战四季度,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支撑区域经济长远发展;持续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产业能级和集聚度;持续高位推动,狠抓项目建设;持续加强服务,努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深化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以实际行动向市委、市政府交出优异的答卷。

要盯短板找差距,全力以赴实现各项指标正增长。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主任、东西湖区委书记杨泽发表示: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临空港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以服务好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发展为抓手,推动全区经济平稳有力复苏。

今年1—10月,临空港推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72个,总投资2500亿元。京东方、康宁、航达航空等在建项目部分完工投产;金银湖万达广场年内即将开业;中金数据、顺丰电商、蒙牛低温乳品等续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下一步,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将按照全市重点项目互观互学互评互促活动的会议精神要求,学习借鉴各区经验,坚持差异化错位发展,扬优势、锻长板,紧盯短板弱项找差距、强措施,决战40天,全力以赴实现各项指标正增长,为全市经济重振作出更多贡献。一是高位高效谋划项目,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发挥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优势,引进布局一批国家级重点平台和网络安全企业,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促进食品、机电等优势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严把项目质量关,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以商招商,实施“增基、强链、补链、延链”工程,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引进外资企业、跨国公司,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二是真抓实干促项目,尽快实现有效投资。坚持换位思考,精准发力,全面实施“承诺审批”“先建后验”“批前提速”,加大要素保障力度,以钉钉子精神,破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难题,确保项目应开尽开、能开快开,尽快竣工投产、释放产能;三是真心实意优环境,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坚持企有所呼、我必有应,继续当好“店小二”;深化“四办”改革,深入推进“五减五通”,实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打造更高水平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发展信心。

蔡甸区委书记陈新垓说:“通过重大项目大比拼、大拉练,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项目建设‘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和推进项目建设‘真刀真枪、快干实干’的闯劲韧劲,特别是增强了蔡甸作为大武汉新城区发展实体经济、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蔡甸区将坚定不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制造业作为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超常规发展智能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日用轻工等产业,努力把61平方公里蔡甸经济开发区打造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一平台。

蔡甸区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坚持目标不降、力度不减,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是强化项目精准调度,压紧压实区领导包保责任,建立强有力周调度机制,形成攻坚合力;二是当好服务项目金牌“店小二”,强化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逐一挂图作战,逐一破解推进中的难点和堵点,逐一按年度目标推进落实;三是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全力推进格力智能装备武汉产业园、高能激光等62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充分认清问题与不足,务必增强迎难而上、急流勇进的决心

通过观摩,我们既看到成绩,也看到不足。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与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指示要求相比,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远大目标相比,与全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项目建设发展还存在不足。

全领域对标先进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新洲区委书记赵利洪表示:“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短短两年半时间里,在长江之滨的双柳,傲然耸立起了一座现代化航天新城,创造了项目建设‘航天速度’,极大增强了新洲高质量赶超的信心和决心。”新洲区委负责同志说,新洲区深入推进“对标工作法”,全力冲刺12月,全方位对表市委工作要求,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十四五”,全领域对标先进,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

1-10月份,新洲区认真贯彻市委搏杀冲刺的要求,在抓严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全方位对标“航天速度”抓紧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坚决顶住突发疫情和宏观经济下行不利影响。连续5个月当月投资转正;两个省级重点项目——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预计年底能够实现年产120颗行云卫星、20发快舟火箭生产能力;G347武汉新洲段预计年前能够实现产值5亿元。卫星产业园、火箭总装总调度中心等14个总投资858.8亿元的市级重大项目均已开工,完成投资105.4亿元,达年度目标的103.8%。全年新开工协卓医疗防护装备制造基地等亿元以上项目35个,投资总额509.3亿元。

搏杀冲刺年度目标,全区将进一步以阳逻开发区改革为示范,在航天新城开展全方位体制机制改革。突出行政审批、用地保障、融资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等关键环节,精细精准实施流程再造。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容缺审批、负面清单管理、领先用户等机制,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对标工作法”,全领域对标先进,以阳逻和双柳为核心启动区,高标准建设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阳逻经济开发区先进制(智)造业聚集区。对标深圳、上海等先进地区,搭建要素平台,强化引才引智,改革创优环境,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

比出压力、激发动力。江夏区委书记王清华说:要全力以赴打造中部地区大健康产业新地标。

通过此次活动,江夏区见证了全市各区抢前争先、火热比拼的建设热潮,既开阔了眼界、感受了气场、学到了方法,又找到了差距、比出了压力、激发了动力,更坚定了实现疫后重振、夺取“双胜利”的必胜信心。

下一步,江夏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在“学比帮超”中汲取力量,咬定目标不放松,知耻后勇、聚力赶超,全力以赴打造大健康产业。一是着眼长远谋。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点推进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建设,依托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国药中生武生所等科研平台和骨干企业, 招引培育一批头部企业、配套企业、品牌企业,打造中部地区大健康产业新地标,早日实现“十百千万”奋斗目标。二是立足当下干。坚持区委冲在一线,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一切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全速推进中生武汉疫苗研发生产基地、大健康产业园生产研发中心等重大项目早建成、早达效,在决战冲刺中争上流。三是盯着环境改。全力当好服务企业项目“店小二”,聚焦政策、土地、融资、环保等要素的制约瓶颈, 实行“一企一策”“一业一策”,推进“开工备案制”“承诺即开工”等审批改革,做到项目流程能减则减、要素应供尽供、保障能保尽保。

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青山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刘栿堂决心:把新产业立起来,把旧动能转过来。

今年以来,青山区(化工区)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扛起加快经济疫后重振的政治责任,把调结构、促转型和稳发展、破瓶颈结合起来,大抓投资、大抓项目,迅速扭转被动局面,主要经济指标降幅逐月收窄、部分指标实现正增长。项目建设也取得新的突破,重大产业项目乙烯脱瓶颈改造顺利推进,英国石油公司、东风汽车集团两家世界五百强联手打造的东风嘉实多润滑油项目实现开工。新兴产业项目武钢大数据产业园二期启动建设,烽火锐拓光纤预制棒项目进入试生产,标志着青山转型升级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通过这次项目拉练,我们很受触动,学先进、比先进,青山区(化工区)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持续拼搏赶超、持续埋头苦干,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做好项目招商、供地、开工、建设全要素保障,当好金牌“店小二”,力争通过一批重大项目,把新产业立起来,把旧动能转过来,把服务业强起来,把民生短板补起来,奋力谱写青山区(化工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咬定青山不放松!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不断增强登高望远、再创辉煌的雄心

四季度是“十三五”收官的季度,也是“十四五”开局的衔接点,也是两个百年的交汇点,我们奋战的程度决定了2020年的成效、“十三五”的成效,所以非常重要。大家非常辛苦,进行观摩,也是为了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加快有效投入,为明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奋发有为、主动作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全力决战四季度。长江新城管委会主任、江岸区委书记马泽江表示: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今年以来,江岸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奋力搏杀、克难攻坚,强力推进全区总投资3200亿元的77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新开工武汉设计之心、武建光彩国际城等亿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511.1亿元,新开工项目全部入库纳统。全区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中心城区前列,1—10月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合考核居全市第一。

下一步,江岸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主动作为、加压奋进,发扬“钉钉子”精神,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全力决战四季度。一是紧盯项目建设抓进度。夯实领导联系包保项目机制,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推,加大拿地未开工项目的跟进服务力度,推动更多项目落地开工、投产投运。二是紧盯招商引资扩增量。坚持“投行思维”,围绕全区重点打造的金融保险、工程设计、商务商贸、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认真做好补链、稳链、扩链、强链等工作,重点招引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中国民企500强、行业100强等大企业。年底前,全区力争再开工5个亿元以上项目,再实现供地6块,共计443亩。三是紧盯项目谋划强支撑。对接落实好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加快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功能、惠民生的“十四五”重大项目,构建高端高效高新产业体系,重塑千亿强区发展新优势。目前,全区已初步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300个,概算总投资7737.77亿元。四是紧盯营商环境优服务。持续深化“四办”改革,推进“五减五通”,拓展“一事联办”“一网通办”“就近可办”事项,全力帮助企业破解项目建设、生产经营难题,全心全意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

行者方致远,奋斗正当时。汉阳区委书记徐丽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争分夺秒抓项目进度,拼出一个热气腾腾的冬天。她说,三天的项目“拉练”,顶风冒雨,马不停蹄,虽然辛苦但觉得充实而兴奋。一方面,震惊于武汉疫后重振的辉煌战果。这次观摩的42个项目,总投资近6000亿元,是武汉当前项目投资强劲复苏的一个缩影。4月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项目这个牛鼻子,危中寻机、化危为机,通过狠抓有效投资,仅用半年时间,就将武汉这座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城市,从困境中迅速带了出来,为全球提供了疫后重振的“中国样本”。我为身在其中贡献力量而倍感自豪,对武汉的未来,信心倍增。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汉阳加压奋进的内生动力。通过观摩学习,我们见贤思齐,深感必须加力拼搏、对标赶超,以高质量的项目策划、引进、建设,加快推动产业振兴,为汉阳现代化建设构筑强力支撑。

下一步,汉阳区将乘着此次项目“拉练”的东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高位、高端、高效”,争分夺秒狠抓项目进度,能早则早、能快则快,大干三十天、决胜四季度,努力拼出一个热气腾腾的冬天,为不平凡的2020年画上圆满句号,为“十三五”收好官、为“十四五”开好局!

今年以来,黄陂区坚持项目为先,投资为要,积极开展企业复工达产、项目签约引进、征地拆迁交地、项目落地开工“大比武”。已完成产业项目供地6103亩,完成拆迁268万平方米;新签约项目36个,协议投资1860亿元;纳入考核的亿元以上项目151个、年度投资进度达到94%,60个新项目开工进度达到92%。

“拉练”之后,黄陂区委书记曾晟表示:项目建设要满弓发力,再掀高潮。

他说,通过三天的互观互学互评互促活动,让我们看到与先进城区的差距和不足。目前武汉疫后重振、满血复活,黄陂将乘势而上、满弓发力,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城区、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坚持久久为功抓项目,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加速提升发展能级。一是抓项目引进落地。围绕加快武汉天河航空城、武汉国际贸易城、前川新城主体发展区规划建设以及空港国际商务区、临空现代产业园、华夏幸福现代产业园、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等重点特色园区建设,加快引进航空运输、空港服务、临空制造、轨道交通、数字贸易、会展文旅等高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发展动能;二是抓项目开工建设。计划近期武汉国际贸易城众邦金融港等12个功能品质提升项目集中开工,江苏新誉、今创等6个轨道交通装备项目12月集中开工。加快天河国际会展中心、甘露山文旅城等重大项目提标提速。争时间、抢速度、赶进度,推动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达效;三是抓关键要素保障。落实供地保障、投资融资保障,努力破解土地、资金等制约瓶颈。四是抓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继续实行容缺审批、并联审批、帮办代办等绿色通道,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让企业投资放心、发展安心、生活舒心,实现“拿地即可开工、承诺即可开工”,为不断刷新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武汉速度”作出黄陂贡献,决战四季度,打好收官战。

重大项目是加快发展的支撑和引擎,服务重点项目是体现干部能力、担当精神的试金石。江汉区委书记张俊勇表示:要聚焦高端服务业,打好项目攻坚战。

他说,通过为期三天的全市重点项目互观互学互评互促活动,真切地感受到武汉疫后重振的强劲态势;感受到兄弟城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下步,江汉区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查差距、学经验、找办法,决战决胜四季度,精心谋划“十四五”,为全市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江汉贡献。

江汉区将以高端高效产业促进高质量发展,围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引领,做大做强金融、商贸流通、通信信息等产业链条,构筑主导产业优势;

以投资为抓手推进项目快落地、快见效,抢时间、抓进度,确保39个重大在建项目建设早完工,加快建设武汉中央商务区,推动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江汉片区改造升级,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良好氛围;

以优质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决落实领导干部包保重点企业、项目制度,用好“江汉政企通”服务平台和民营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

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对照习近平总书记“七种能力”要求,增强本领恐慌的危机感,真刀真枪锤炼本领,切实提升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项目有多重要?硚口区委书记刘丹平说:要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项目是经济发展和动能转换的支撑。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经验、看到了差距,也增强了自信。”刘丹平说,硚口正处在产业重构、功能再造的关键阶段,要充分发挥自身城市功能、产业配套、空间载体和生态环境优势,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真刀真枪干、争分夺秒干、甩开膀子干,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刘丹平表示,硚口区将在谋划项目上拓展思路。围绕汉正街·武汉中央服务区、汉水畔·企业总部集聚区、汉江湾·生态活力新城三大功能区建设,谋划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建设一批城市地标、核心功能、高端载体,推动优质项目串珠成线、拓线到面。

其次,在招引项目上紧盯不放。聚焦现代商贸、健康服务、科技服务三大主导产业广发“英雄帖”,盯住重点企业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招大引强,久久为功,构建业态高端、差异发展、特色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在项目落地上只争朝夕。强化落地项目领办制、在建项目承诺制、服务项目专员制,形成服务项目“大合唱”,做到拿地即开工、建成即运营,推动经济量级、区域能级、产业层级全面跃升,为武汉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作出硚口贡献。

感恩奋进,全力冲刺。洪山区委书记林文书表态:要为武汉疫后加速重振作出洪山贡献。

洪山区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全面加快恢复,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向好,好于预期。目前,全区亿元以上在建重大项目173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7个,涉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林文书表示,洪山区将以这次“拉练”为契机,进一步树牢“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加快推动洪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洪山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和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区;深入推进“大学+”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环大学创新带,打通源头创新、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全链条”,让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持之以恒推动中央创智区、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南湖城市副中心、青菱生态科技新城四大亮点区块建设,聚焦发展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主导产业,着力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洪山区将大力弘扬“高快实专严”作风,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武汉疫后加快重振作出洪山贡献。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邓志鹏 谭德磊 万凌 汪峥 张衡 陶可祎 史强 覃柳玮 乔驰 刘娜 蔡欣星 陈俞   通讯员:张敏 况昕昀 刘慧 詹鸥 刘忠友 刘龙腾 袁勇昌 刘晶晶 彭亚楠 朱素芳 安源 胡波   统筹:赵代君 海报:主创谭芳 王语哲 摄影:胡九思 詹松)

【编辑:张颖惠】

(作者:李佳 邓志鹏 谭德磊 万凌 汪峥 张衡 陶可祎 史强 覃柳玮 乔驰 刘娜 蔡欣星 陈俞 赵代君 谭芳 王语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