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我国跻身世界核电技术第一阵营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2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中核集团“华龙一号”设计寿命为60年,反应堆采用177堆芯设计,电厂可利用率达90%,采用“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双层安全壳等技术。

据中核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15年5月7日开工建设到2020年11月27日并网发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工程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自主的型号标准体系,所有核心零部件均已实现国产,具备了批量化建设能力。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常规岛厂房(11月26日摄)。新华社发

“中核集团联合58家国有企业,联动140余家民营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5000多家企业,共同突破了411台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形成700余件专利、120余项软件著作权、1项国际核电标准,涵盖核电厂前期、设计、设备、建设、调试等全生命周期,有力支撑‘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和‘走出去’。”上述负责人表示。

记者从中核集团了解到,目前,中核集团海内外共有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建,建设工程安全和质量处于良好受控状态。

打造国家新“名片”

掌握核心技术不再被“卡脖子”

核能作为人类寄予厚望的高效清洁能源,为全球碳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真正的“中国创造”,“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是值得国人骄傲和自豪的中国新“名片”。

“华龙一号”的总设计师邢继总工程师不仅要带领团队研发“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还要保证安全建造核电站。

邢继特别感慨说:“在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技术的发展上,我们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道路十分坎坷。”

邢继举例,“华龙一号”研发初期团队遇到许多技术瓶颈,只能借助当时国外合作伙伴的力量共同解决技术难题。

但是对方负责人提出,帮助解决技术问题的前提是中方团队把整个型号拿出来共享。“这样一个条件我们认为是太苛刻了,我们一直在追求实现核电的自主化,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自主的核电品牌,如果共享技术,就意味着我们将失去对自主核电的主导权,会受制于人。”

因此,邢继毅然决定放弃与对方的合作,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自主攻关解决问题。两年后,“华龙一号”成功解决了“卡脖子”难题。

目前,“华龙一号”已走出国门,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成功建设了两座“华龙一号”,工程进展十分顺利。还有很多国家把“华龙一号”技术作为未来发展核能计划的重要技术选项。“华龙一号”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名片”。

核电站究竟安不安全?

谈到核电,大家可能更关心核安全问题。邢继说,在日常生活当中辐射无处不在,极低的辐射剂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核电站有非常严格的周边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检测不到核电站周边的辐射剂量有什么变化,而且,核电站并不是人们想象中寸草不生的冰冷建筑,相反,里面的环境很美。

邢继介绍,“谈核色变”大可不必。换一个角度来看,历史上发生过的几次核泄漏也让人类汲取了经验教训,推动了核能安全技术发展。今天的核电达到了非常高的安全水平。在最近一期国际专家对运行的核电站进行的安全评价中,中国有14座核电站获满分。

链接

“华龙一号”通过欧洲用户要求认证

记者近日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于日前通过欧洲用户要求(European Utility Requirements)符合性评估,获得了EUR认证证书。认证结果表明“华龙一号”的设计满足欧洲最新核电要求。

据中广核有关负责人介绍,EUR文件涵盖了保证核电站安全高效运行的各方面的超过5000条要求,包括安全、性能、系统与设备、布置、仪控、运行维护、环境保护、退役等方面。通过EUR认证已成为各核电技术供应商进入欧洲电力市场的重要条件。

据了解,EUR组织由来自法国、捷克、芬兰、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欧洲大型电力公司组成,致力于为拟进入欧洲核电市场的核电技术制定一套满足欧洲核电安全、经济及环境等要求的通用用户要求文件,并负责组织专家对潜在进入欧洲市场的核电技术进行与EUR要求相符性的审查和认证工作,为欧洲核电业主进行总体技术把关。

上述负责人说,“华龙一号”的EUR认证工作于2017年8月全面启动,EUR组织11家成员单位参与,“华龙一号”的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得到认可。

(来源:新华社 央视)

【编辑:邓腊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