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成升魁:制止食物挥霍势在必行



 “制止食物浪费”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早在2012年就带领团队把食物浪费作为课题来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受到各界重视。上周,《长江日报》读+对成升魁进行了专访。


    十年坚持关注食物浪费问题

    8月30日,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法学专业委员会和重庆大学法学院主办的“食物节约立法座谈交流会”召开,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在致辞中提到:“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政法处已经组建了关于食物浪费立法的工作小组,希望各位教授在此次座谈会中针对食物浪费立法问题畅所欲言,能够形成我们资源法学专业委员会的意见,为国家献智献策。”

    自2011年起,成升魁就率领团队开展“食物浪费及可持续消费模式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和资助下,先后组织了2次大规模调研及4次典型调研,对包括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在内的366家餐饮业机构进行了调研,共7000余桌样本,累计称重10万余次。根据调研的成果形成系列咨询报告,受到教育部等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据此下发文件要求做好中小学节粮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央电视台也对该研究进行重点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10年来,成升魁坚持不懈地关注食物浪费问题。如今,多年的建议被采纳,“制止食物浪费”立法准备工作已经启动,成升魁却并没有觉得轻松。

    上周,他在接受长江日报读+专访时,谈到了自己正在思考的一些问题:“是否把立法对象限制在‘城市餐桌’也就是商业餐饮?要不要把家庭、企事业单位、学校包括进去?是对餐桌上的食物浪费进行立法,还是对所有食物浪费进行立法?食物浪费不仅发生在餐桌上,在供应链中也有,例如在食物加工链中,加工环节中的精加工,以及粮食仓储过程中发生的粮食霉变等各种问题,这些都是浪费。还有专家提出,是对食物浪费进行立法还是对所有浪费进行立法?因为浪费不仅仅是食物的浪费,还有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浪费等等。”他强调,食物浪费立法刻不容缓,但要全面制止食物浪费,必须各地各部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从立法、教育、宣传、经济等方面多管齐下。

    餐桌剩菜刺痛了科学家

    成升魁所在的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我国专门从事地理和资源科学研究的最大机构,他曾担任该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该所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中国地理研究所。

    那么,成升魁又是如何注意到食物浪费问题,并将其上升到资源科学研究课题的呢?

    2010年,食物浪费项目尚未正式立项之前,成升魁带着研究生到拉萨调研,遇到一件难忘的事。当时,课题组成员进入一个餐馆包间,他们一打开门,发现有人正在捡桌上的剩菜。“那都是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十七八岁小姑娘,背井离乡到西藏打工,每天节衣缩食…… ”这一幕刺痛了成升魁,也让他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

    高中毕业后,他有三年半的时间是在农村劳动,后来到西北农大读书、留校、读博、工作,正是这样的成长和学习背景,让他对农民、农村、农业和粮食问题有着切身的关注。

    “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经过流通、加工、烹饪,中间付出了多少资源、能源和环境代价,最后到达餐桌后,几乎是吃一半扔一半!”成升魁此前就在关注和思考食物浪费问题,在他看来,我国的耕地、水资源都极其有限,粗放的投入和消费端的浪费严重危及生态环境。但是也有同行提醒他,政府在鼓励消费,此时提出食物浪费课题可能不合时宜;消费问题很复杂,既是文化问题,又是管理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研究这一课题也不容易写出高质量的SCI文章……成升魁为此反复思考权衡,在拉萨目睹的一幕坚定了他的决心。随后,他带领团队明确提出:“鼓励消费不是鼓励浪费!”

    2012年,他提出的“我国城市餐饮业食物浪费的资源环境效应及其可持续消费模式实证研究”顺利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资助。


    【访谈】

 

    中国餐饮一年浪费的食物 可养活3000万至5000万人

    读+:您和您的团队多年研究食物浪费课题,取得哪些成果?

    成升魁:简单地说,曾经是餐饮浪费重灾区之一的公款消费目前已经得到有效遏制,然而大众餐饮食物浪费,特别是婚丧嫁娶、生日宴、升学宴、谢师宴等繁多的事件性宴请造成的食物浪费,依然十分严重。据调研,餐桌上的食物浪费率保守估计达到11.7%。

    2018年,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披露,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率达38%,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初步测算,2015年中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报告显示,婚宴、游客、较大规模餐馆、朋友聚会和商务消费、中小学校成为餐饮食物浪费的“重灾区”。

    读+:这些结果是如何调查出来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成升魁:有一整套科学的方法。首先通过一定渠道获取城市餐饮业(店)的数量、档次、分布等基础面板数据,并进行科学分类;按照科学的抽样方法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餐饮店,进行定点调查,获取以食物消费为主的包括其他资源在内的(如水、电、油、气等)各种数据。在此基础上,需要做两个方面的深入分析研究:一是生产那些浪费的食物的资源与环境代价有多少?二是跟踪调查浪费的食物怎样被处理?去了哪里?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和多大的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危害。根据微观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机理与参数,进行必要的尺度转换,回答宏观尺度问题。

    仅就“称重”这一个环节,就要考虑如下因素——食材出成率,也就是餐饮机构购买食材后经过挑选、清洗、切割等流程,在进行烹饪前的净菜重量;食材损失率,餐饮机构购买食材后,通常由于储存条件等原因,导致食材无法利用的比率,为食材损失率;还有生熟转化率、食物有效消费率与剩余率、打包率与丢弃率,等等。还要全面统计食物浪费形成的碳足迹,包括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以及清运食物垃圾需要的燃油、耗电等等。

    餐饮浪费不仅仅意味着扔掉大量食物,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水、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而且,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建立以节俭为核心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循环、安全健康的绿色消费模式,势在必行。

    保持危机意识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读+:今年疫情期间,一些国家宣布禁止粮食出口,您如何看待此事?

    成升魁:今年在旱灾、水灾、蝗灾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安全问题受到高度关注。疫情肆虐,粮食供应链受阻,给各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中国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的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可能变化,努力打造中国内部的食物生产链、流通供应链和消费链相融合的全产业链循环格局,同时坚持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全力打通全球食物供应链,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国家强大是粮食安全的最可靠保证,我国粮食连续十来年丰收,库存充足,完全不必要产生粮食短缺的恐慌,但粮食的丰收和充足不能成为浪费的理由。

    读+: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如何?

    成升魁:我国粮食安全存在产量多、进口多、库存多、浪费多的“四多怪圈”。从2015年至今,我国粮食产量连续稳定超过6亿吨(人均450公斤左右),粮食进口1.3亿吨左右。据有关资料估算,2016年至2017年我国粮食期末结转库存率约在80%左右。

    按照国家食物营养指南标准和国内调研数据,基于营养需求的人均粮食需求中,口粮大致为150公斤/人,占38%;与肉类、蛋类、奶类和水产品需求相对应的饲料粮为240公斤/人,占62%。以此计算,到2030年人口达到峰值期间,营养用粮的粮食需求量为5.6亿吨,其中口粮需求2.15亿吨,饲料粮需求3.45亿吨;考虑到包括工业用粮在内的其他社会用粮和可能的损失,粮食总需求大致为6.5亿吨到6.8亿吨之间。

    从国内供给侧看,我国目前的粮食生产能力为6.2亿吨,其中,以小麦、水稻为主的口粮约3.9亿吨,以玉米为主的饲料粮为2.3亿吨。根据目前农业耕地资源潜力、生产体系和技术管理水平,这一粮食生产能力已达我国目前粮食生产能力极限,除非有颠覆性技术,否则未来很难再有显著增长。

    如果把粮食安全聚焦于我国居民的营养用粮,那么当前我国营养用粮的安全保障程度已达118%。到2030年人口高峰期,营养用粮的安全保障程度将为111%;到2050年,粮食需求量会逐渐降低到5.4亿吨,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为116%。这说明在未来30多年中,只要我们保持现有粮食生产能力,就可以依靠我国自己的资源和农业生产能力,保证城乡居民以营养为目标的粮食安全。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口粮需求完全可以满足,现在缺少的是饲料粮,主要是蛋白饲料大豆,这是我国的资源无法满足的。减少食物浪费意味着前端粮食生产的压力可以得到有效减小,意味着我们不需要付出那么多的资源环境代价,意味着一旦国际供应链受挫,我们完全可以依靠国内开源节流,保障粮食(物)安全,也意味着产粮的农民可以从事其他效益更好的劳动。

    餐饮浪费不仅仅是个人的消费行为

    读+:您对制止食物浪费有何建议?

    成升魁:食物浪费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比如我今天心情不好,可能我就吃得不多;又或者我对这个馆子不熟悉,我可能就点多了。饮食本是一件放松心情、让人高兴的事。我认为,反对食物浪费,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地区间差异,制定适合本行业特点及当地饮食文化习惯的规范。

    读+:反对食物浪费要加强立法,目前关于厉行节约,我国法律中有哪些相关规定?

    成升魁:我国宪法总纲中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今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9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农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都有一些相关内容;还有一些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党内法规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移风易俗和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也有许多规定。

    【链接】    世界各国反食物浪费立法情况

    法国:2016年2月,法国成为全球首个专门制定法律禁止食物浪费的国家。该国《食物浪费法案》规定,禁止超市扔掉或销毁未售出的食物。如果超市有未售出但仍可以食用的商品,必须捐赠给慈善机构或食物银行。超市和慈善机构签订协议后,还能获得捐赠食物价值60%的税收减免。如果违反规定,超市经理将面临2年监禁和7.5万欧元罚款。

    德国:被认为是处罚餐厅浪费最严的国家。从幼儿园起,孩子们就会受到节俭就餐的教育。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

    意大利:据统计,意大利每年浪费食物510万吨,其中大部分是超市或农场滞销的食物。2016年8月,意大利通过鼓励节约的《反食品浪费法》,希望将每年浪费的食物削减两成。这项立法简化了超市和农场捐赠食物的程序,允许超市捐赠超过保质期不久的未售出商品,农场捐赠滞销产品也无需缴纳额外费用。该法案还鼓励餐厅提供打包服务,让消费者将吃不完的饭菜带回家。

    日本:2005年制定的《食育基本法》规定,要从小开始告诉孩子为什么要珍惜食物以及和吃饭配套的一系列措施。2019年5月通过《食物浪费削减推进法案》,要求从食品生产到消费等各个环节减少浪费,并于当年11月底开始实施。法案写明,政府有责任推进有关避免食物浪费的政策。法案要求在内阁设置“食物浪费削减推进会议”,推动“食物银行”(主要为经济有困难人士提供暂时性膳食支援,鼓励他们自力更生)活动等。

    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