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养虾几度受挫,帮扶不断好似及时雨,脱贫路上多坎坷,政府始终给我“撑腰”

统筹|陈昌 主创|谭芳 王语哲 张莉 胡欣   


我叫邹树波,今年54岁,蔡甸区三屋台村村民。

12月5日,长江日报马记者又来到我家,5年前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他第一次来到我家,记得那时候房子还在漏水,家里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生活好难。现在,破旧的房子整修了,今年50亩鱼塘眼看快要丰收了,这日子是以前不能比的。

2017年2月6日,邹树波承包的鱼塘、虾塘前的泥巴路已修成宽阔的碎石路。记者胡冬冬 摄

政府送技术送资金

我的生活有了希望

我是蔡甸区三屋台村普通农户,我们夫妻俩上有老母亲,下有儿子儿媳、双胞胎孙子,生活负担重。

几年前,我们家里就靠几亩地和打零工过生活,虽然我们夫妻俩起早贪黑,但是一年下来只能结余2000来元,外债越借越多,生活没有什么指望。

2015年,我家被列为扶贫对象,区、村、扶贫干部一起帮我想脱贫办法。考虑到我帮人养过鱼和虾,就指导我搞“产业脱贫”。我家中没有生产资料,村里帮我协调承包了50亩鱼塘;我没有技术,区农业局买单,让我免费上养虾技术培训班;我没有资金,有关部门先后送给我上万元的饲料,银行还给我提供了5万元无息贷款。

2015年10月24日,邹树波夫妇地鱼塘前一直忙碌到夜晚。记者胡冬冬 摄

一年时间,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都一件一件地发生了,生活一下子有了希望。我们两口子有了干劲,生活大为改善,在2016年年底脱了贫。

脱贫路上多坎坷

政府一次次帮我“撑腰”

我本以为在政府支持下,我们靠吃苦耐劳能尽快还上外债,没有想到这几年经历了许多坎坷。

2016年,刚走上养鱼养虾正轨,就碰到了洪灾,大量鱼虾跑掉,损失惨重。好在在扶贫专班帮助下,通过后期补救挽回了些损失,妻子被优先安排去村里建起的大棚打零工,每个月有收入,脱了贫。

2016年10月16日,邹树波在给自己承包的鱼塘施肥增氧。记者胡冬冬 摄

2017年,养鱼养虾小有收获,第一次赚到了钱。考虑到儿子要结婚,又借了几万元把房子整修,儿子刚工作收入不高,家里负担更重了。不过好在家里两位老人享受到新农合优惠政策,看病不怎么花钱,省去了后顾之忧。

2018年,在虾子集中上市前夕,鱼塘出现虾子大面积死亡,又一次损失惨重。要重振旗鼓就需要资金,好消息是,5万元的无息贷款在我脱贫后还继续,让我吃了“定心丸”。

2018年10月26日中午,邹树波在鱼塘边收割鱼草。记者胡冬冬 摄

2019年,为了还钱,只能提前售卖虾子,少赚了一些钱。然后就碰到了新冠疫情,不能出村。今年虾子质量不大好,才收入几千元,养鱼还算顺利,现在就等下个月的鱼上市,希望鱼价能好一点,能有个好收入。

尽管这几年养鱼养虾并不算顺利,没有积攒下多少钱,但是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比扶贫前光种田、打零工要强太多。相比以前生活没有希望,现在生活还是有奔头,因为政府一直在给我“撑腰”,只要我勤奋努力,相信会有回报的。

我现在不断调整思路,向同行请教,改进养殖技术,希望能减少养鱼风险,在养虾上收入能有突破,尽早还清外债。(记者马振华 记录)

2020年11月12日,长江日报记者再次采访邹树波,谈起最近几年变化,勤勤恳恳的他对未来充满期待。记者胡冬冬 摄

【扶贫干部点评】

三屋台村党支部书记周汉明:

产业扶贫

扶贫更是扶志

扶助邹树波脱贫,我们认为,要扶贫,更要扶志。

造成邹树波贫困的原因是缺生产资料、缺技术、缺资金,所以尽管他们两口子很勤奋,却陷入贫困,生活没有希望。区农业局、成功管委会、三屋台村、市文化局驻村扶贫工作组、银行联手,一起帮助邹树波承包了鱼塘、获得了无息贷款,学习了养虾技术,成功脱贫。

尽管邹树波脱贫路上多坎坷,但是我们明显感觉他的生活劲头不一样,和以前相比,他始终是有希望的。一次次的挫折没有压垮邹树波,我们也尽力通过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帮他消除后顾之忧,我们和邹树波一起,不放弃奔小康的劲头。(记者马振华 整理)

(统筹:兰家兴 邱焰)

【编辑:张靖】

(作者:马振华 兰家兴 邱焰 胡冬冬 陈昌 谭芳 王语哲 张莉 胡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