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至暖时刻·举国同心!那是希望,是梦想


疫情防控期间感动无数人的最美夕阳。 甘俊超 摄

13日下午,东西湖家中,87岁的小提琴手王欣从一尘不染的琴盒里取出伴他走过60余年时光的“搭档”,面向窗外拉奏起小提琴曲《方舟之光》,这是远在上海的指挥家刘键在疫情防控期间写给白衣天使、王欣以及全体武汉人民的歌。窗外一群鸟儿叽叽喳喳从天空飞过,无意点缀,却显得这首旋律悠扬的曲子更为灵动了。

此时,高三学生涂宇恒正端坐在画板前,为接下来的艺术校考做着全封闭式的考前集训,他眼神干净澄澈,仿佛这一刻,世界只有他和画板。没多久,就是他向往的高校初试选拔的时间,眼前的画板,承载着他的梦想。

创作钟南山院士头像画作的高三学生涂宇恒开始了备考大学的新旅程。涂宇恒供图

至暖时刻

这一瞬,万家灯火为之动容

经历过疫情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个时常因一则新闻、一条语音、一张图片而抑制不住泪水的寒冬,为病魔的无情、为逆行者的无私、为平凡人的无畏,也为了那至暗过后的阳光。



由15000个“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拼绘出的钟南山院士肖像。涂宇恒创作

3月1日晚,一张由15000个“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等八个字拼绘出钟南山院士头像的画作在全网爆红。画作中,钟南山院士饱含泪水、紧抿双唇的坚毅神情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致敬钟爷爷!”“战士平安归,中国加油!”“看哭了,只希望祖国快点好起来!”满屏的祈祷和致敬,共同托起了当晚最有温度的热搜。此时,这幅画的作者、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生涂宇恒对这一切并不知情。直到接到美术老师叶向阳发来长江日报官微新闻,几位朋友发来央视转载的消息,以及第二天早上社交软件上一堆消息,他才知道,原来这幅画给那么多人带来精神鼓励:“以为自己在做梦,难以置信。”

其实这幅画作是涂宇恒同学在2月20日拼绘完成的,后在该校对全校学生播放的空中德育课堂中得以传播,最终进入了大众视野。白天上文化课,下午上专业课,涂宇恒只有每天晚上9时才能结束学习开始作画,4天时间,他总是画到深夜,直到眼睛太过疲惫才放下画笔。涂宇恒说:“我是非典时期出生的,钟南山爷爷是我从小的偶像。今年,80多岁的钟爷爷再次逆行出征,我想通过绘画向钟爷爷致敬,也想不断重复这八个汉字,祈祷疫情赶快结束。”

4天后,3月5日下午,天气格外好,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90后医生刘凯正值白班,他所在的上海援鄂医疗队负责接管武汉人民医院东院重症病房。耄耋之年的老人王欣已接受了近一个月的治疗,这天正是他做CT的日子。不放心的刘凯叫上一名护工一起推着病床,护送老人前往另一栋楼检查,回病房途中瞥见了那缕透着金光的夕阳,阳光洒在身上特别舒服。“要不要看一会儿?”“好。”老人答道,缓缓将微闭的双眼睁开,就这样一起静静欣赏了一次久违的夕阳。身后年仅21岁的护工志愿者甘俊超拿出刘凯在病区使用的手机,护目镜的雾气及手机外的密封袋,使甘俊超没能看清镜头中的细节,却意外定格了这无声却似乎汇聚了万语千言的至暖时刻。

“当时有一位武汉人跟我讲,‘这张照片是我两个月以来,唯一看到的彩色照片。’这句话很触动我,确实,那段时光武汉人民承受了很多不安和困难。我很高兴,这样一张照片能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希望。”深夜的上海,刘凯在加班结束回家的路上,在电话那头对长江日报记者如是说。

温情绵延

这一战,亿万同胞心手相连

刘凯一直向记者强调,不管是王欣老人家,还是病区里其他的40余位患者,整个上海援鄂医疗队都是轮番照顾,所有人都尽了最大努力。他说,在接到前往武汉支援的任务前,便早已做好了赶赴一线的思想准备,“2月6日接到通知,医院问我有没有问题,能不能去,当然没问题,这本身就是我们的责任,应该做的”。

据了解,仅刘凯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就有136名医护人员请愿逆行。“我们由衷地感谢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甚至不知道面貌的白衣天使和一线志愿者们,这种感谢是无法言喻的。”10个月前,王欣的女儿王雨(化名)也因感染新冠肺炎,与自己的父亲先后住进了相距20余公里的两家医院,外孙李富也因密切接触住进了隔离酒店。

父亲住进医院时,状况非常不好,身为女儿的王雨虽也住进了雷神山医院,但无时不刻都惦念着父亲的病情。由于身体极为不适,王欣老人刚住院时不爱说话,也时常记不清事物,同病房的中学退休老师刘先生义务当起了“传声筒”——医生前来治疗时,刘先生总是帮着王欣详细描述当天是否有不适症状,再帮忙记下老人家服药的品类和时间,提醒他按时吃药;当王雨与父亲电话连线时,刘先生也总会把老人家逐渐好转的好消息传递给电话那头;最让王雨一家感谢的是,由于老人曾转院一次,假牙和手机都塞在包袱中难以找到,是刘先生帮忙找到了它们,解决了老人吃饭以及家人联络的燃眉之急。外孙李富对长江日报记者说,一场疫情给家庭带来了很多冲击,也让他们看到了更多人性的温度:“一路上,要感谢的人很多,一时半会儿讲不完。”

在刘凯及白衣天使们在前线与病魔争夺生命的同时,武汉市第四十九中的校长吕向东和全校老师正在为学生能上课、上好课而奔波。1月30日,高三网上课堂复课,2月10日,该校举办了网上开学典礼。“网络授课对我们所有老师来说都是第一次,怎么教,责任重大,我们每天都会开无数个研讨课,没有一位老师不在想方设法学习、总结,不能让学生因为疫情耽误了学业啊!” 吕向东回忆,学校里还有几位不能回家的西藏学生,学校、教育系统、青山区都想办法在学校为他们搭建校园“诺亚方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每天送食品、生活用品,不同学科的老师每天线上辅导……“亿万同胞都将心紧紧连在一起,这种劲往一处使的溪流最终汇聚成强大的江海,托起了抗击疫魔的信念,这是中国力量。”

像涂宇恒一样,该校还有数十位艺术生用画笔表达着对英雄的敬意,对未来的期盼。

经此一疫

这一生,拥抱平凡寄梦未来

“马上到2021年了,有什么愿望吗?”记者问刘凯,他说:“希望完完全全赶走疫魔,大家能真正恢复到无须顾忌、平凡且有意思的生活。”

援鄂医生刘凯回上海后,恢复到往常的工作和生活。  刘凯供图

自返沪以后,刘凯和援鄂医疗队员们又恢复到往常的生活,在他的朋友圈里,常常出现和同事们相互调侃的幽默“段子”,常常加班却也自得其乐:“最近年关工作很忙,再加上老婆怀孕,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产了,所以生活更充实了。”刘凯告诉记者,疫情之后,他曾两次回汉看看,都见到了王欣老人,第一次两人一同重回故地再看了一次夕阳,第二次则意外收到老人送来的很多周黑鸭,老人请他捎给上海逆行的白衣天使们。“加起来已经来过武汉好几次了,武汉挺好的,也希望武汉越来越好。”

援鄂医生刘凯疫情之后第一次回汉,和王欣老人重回故地再拍“最美夕阳”。刘凯供图

谈及两次重逢最大的感受,他用了“难得”这个词来形容——第一个难得是看到老人从之前的病重恢复到如今见面已无需搀扶,越来越有力、声音洪亮,还能在家拉拉小提琴了,前后对比,非常难得;第二个难得则是如今中国想见面的人们可以自由相见,非常难得。

那位拍下“最美夕阳”的甘俊超,实际上是瞒着父母悄悄报名参加的志愿者。“怕父母担心,去了之后跟父母说了,他们没有反对,只默默给我买了一份保险,叮嘱我注意安全。”如今,他早已回到了正常的校园生活,今年是其专升本的第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成长了很多,好像变得更成熟了。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完成学业,或许以后会试着考一考研究生,争取进步。”

王欣老人的生活回归以前,依旧和女儿一家住在一起。早上五六点睡醒后,玩玩手机看看资讯,听听曾经演奏的交响乐,七点则会自己溜达出去过早。他每天都会通过新闻了解国家大事,还会惬意地拉上一个半小时的小提琴,晚饭后会出门散散步,生活很是规律。

康复后的王欣老人在家中拉小提琴。 王欣供图

谈及未来期待,老人家希望自己活得长长久久:“想看看世界将会怎么变化,想看着我们祖国更加强大。”

那位用15000个“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拼绘出钟南山院士画像的高中生涂宇恒,也已从当时的高二升至高三,从7月起便在画室开始了从早八点到晚十点半的封闭式集训。武汉市第四十九中美术老师叶向阳很懂他:“涂宇恒是一个很认真的孩子,他对绘画的要求很高,坐得下来,笔法很细腻。疫情防控期间,他的那幅作品之所以能登上热搜,实际上也正契合了武汉和全国人民对抗疫英雄的情感,以及所有人回归平常、寄梦未来的期盼。”

谈及未来,涂宇恒斗志昂扬:“我给自己定下了中国美术学院这一美好的目标,希望自己能更专注一些,争口气考上理想的院校!再远些,未来我也想开一间画室,薪火相传嘛!”

(记者晋晓慧)

【编辑:张靖】

(作者:晋晓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