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一把火|江花

记不清是哪一年的央视春晚,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还真像一把火,一下火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传唱声此起彼伏。时值寒冬酷冷,能给你一把火,你会有一种见到亲人,见到知己,见到此时生命中最渴望的一束光、一缕情、一份爱的感觉。冬与火烙入了记忆的深处。

在武汉生活了这么多年,冬天的冷,是比较难捱的,过冬无暖气,不像北方,冬天室内还温暖如春。东北的朋友进我家门后,连声感叹,你这室内比室外还冷,这冬天怎么过呀!我说,还好吧,一年一年也就这样过来了。有人说,武汉人既耐热也耐寒,这话不无道理。

其实,北方的冷,在我的记忆中也是很深的。我在部队时,曾经在京城的街头,把脚上的鞋底冻裂了,不是藕断丝连,而是齐刷刷地从中间如刀切割;在晋东的塬上,晚上站岗时,寒风如刀削一般,手麻了,脚木了,脸僵了,那般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冰冷,紧紧萦绕着我,噬咬着我。当然,心肯定是热的,眼睛肯定是亮的。当回到营房,温暖会迫不及待地紧紧拥抱着我,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去寒送暖,让手不麻了,脚不木了,脸不僵了。有火真好,有温暖真好,这就是人在冬天时最直接的感受。

如果说这些只是我在冬天关于冰与火的零散记忆,那么更深刻的,则是我重走长征路过雪山草地时,所经历的最难忘的冰天雪地与对一把火的企盼。

1994年11月,我与另一位记者黄前明出成都,过都江堰,经映秀,走卧龙自然保护区,翻越与夹金山比肩的巴朗山,过达维桥,抵达懋功(小金县)。翻越千年雪山的时候,我很自然就想到了火,冰天雪地,有火多好,暖身暖心。而当年的红军将士心里肯定点着一把火,燃烧、烛照、温暖,用一把火昭示天下。

抖落满身巴朗山的雪花,继续前行,我们进入“松潘草地”,也就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按照区划,草地线路已在由松潘划出的红原与若尔盖境内,据说红原之名,由周总理而定,意为红色草原。红,也就是红红火火,红与火总是密不可分。

这个季节,在江城武汉还不是太冷,而“松潘草地”已是冰天雪地,寒风呼号,这里常年属长冬无夏气候。白雪皑皑,遥接天际,道路上的冰层,犹如玻璃。身临此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如果说什么叫冰冷,那时我才有了深切的体会。虽然我们身穿厚厚的羽绒服,但绝对难以抵挡彻骨的寒冷。正如杜甫《对雪》所言:“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当时最渴望的就是火,冰天雪地中的一把火。

一位同行者路边小解,瞬间留下一根小冰柱,原来在书本上读到的奇观,在过雪山草地时眼见为实。

沿雪山草地,我们采访了多位内地援藏干部,川西北的阿坝州藏族同胞居多,所以当时从各地调集的干部,都在援藏之列。松潘、红原、马尔康、若尔盖均属阿坝州。我们到达若尔盖时,最渴望的就是能有一盆火。

走进援藏干部胡忠培的斗室,我们见到了一盆火,那是用干牛粪烧起的一盆火。从冰雪中走来,见到火,就像见到了朋友,见到了亲人。高原的紫外线,已将老胡的脸雕刻成了与当地牧民一样的紫酱色。他上世纪60年代初携新婚妻子而来,那时他们援藏干部既要做群众工作,还要教汉语,学藏语,因常有匪患出没,晚上还要持枪站岗,护卫藏民安宁。

一边与我们交谈,老胡一边用电炉为我们烧开水,听到水“咕噜咕噜”响,他过了好久才把插头拔掉。我问他,为啥不开了就拔?他说,因为高原气压的原因,水响了也才80度,即使过一会再断电,水温也到不了100度,没法,我们已经习惯了,你们就凑合着喝吧。

从一盆牛粪火,一杯永远也烧不开的水,他们从条件优渥的城市来到如此艰苦的雪山草地,付出太多。

我们也问过老胡,是否想过调回原来的城市,老胡沉吟许久,说了这样一段话:曾经也想过往回调,也有单位愿意接纳我的全家,但最后还是放弃了。我在雪域高原有自己的用武之地,结交了这么多的藏族好友,他们待我和我的全家如同亲人,生活也早就习惯了。我可以走,但我这些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藏族同胞他们往哪儿走,还真的舍不了、离不了。现在各方面条件正在改善,正在不断发展进步,祖国大家庭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发生变化,何况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一块血与火浸染的土地,现在好多人来这里旅游,来探寻这方神秘与传奇的土地。我就老老实实待在这里,迎接你们这些远方来客。

老胡与妻子还有儿子、儿媳、孙子,就一直生活在雪域高原的马尔康与若尔盖。我不由想起了一句流行的话语,他们这一代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不难想象,在中国版图上,该有多少像老胡、像老胡全家这样,散落在支边、援藏、援疆、扶贫等不同岗位上的普通人、普通家庭。他们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们不会青史留名,他们也不需要青史留名,他们如同一粒粒火种,纵情燃烧,给人间带来光和热,把如何评说留给了后人。

在采访中,老胡还饶有兴致地问我们,你们知道马尔康在藏语中是什么意思吗?不等我们应答,他接着说,就是“火苗旺盛的地方”,他接着告诉我们,若尔盖就是“牦牛喜欢的地方”,火苗与牦牛,恰似天喻。我说,老胡呀,你们就像火苗,就像牦牛,负重前行,默默奉献。

当年红军高擎反抗奋争的火把走过雪山草地,到老胡这一代,一批批内地有志青年,犹如播火人,带领少数民族同胞,勠力同心,走向富裕文明。

央视春晚演唱的那首歌已经过去了许多年,重走雪山草地也过去了许多年,但我总会时常忆起,总有“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在胸腔奔涌。(李御)

【编辑:姚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