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白沙洲水域有稳定江豚群体,长江“十年禁渔”成效初显,武汉长江水资源环境持续向好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高宝燕 通讯员孙慧)12月29日,中科院水生所宣布,武汉江段长江江豚首次科考数据分析表明,武汉白沙洲水域正形成稳定江豚群体栖息,长江汉江两江交汇处和天兴洲水域有江豚路过的踪迹,极可能在未来成为江豚的活动水域。

长江江豚是长江特有的鲸豚类动物,目前仅剩1000多头,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武汉市自2020年7月1日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以来,长江武汉段频频出现江豚身影,数量之多、次数之频繁、持续时间之长,都是近10年来少见。

2006年11月,江豚淘淘一家最后的合影。图中下方江豚妈妈已经怀了小豚,但江豚妈妈生产后病逝,小豚也夭折,江豚淘淘的爸爸也于2017年病逝。 记者高宝燕 摄

10月24日是国际淡水豚日和我国长江江豚保护日,武汉江段长江江豚首次科考也在武汉正式启动。10月25日早上8时,长江日报记者跟随科考队员在武汉渔政码头登上科考船,参加长江武汉段移动声学考察。科考路线分两段进行,一段是科考船由武汉渔政码头向阳逻大桥往返行驶;一段是科考船由武汉渔政码头向军山大桥往返行驶。

据介绍,目前,江豚定点声学监测只在武汉渔政趸船水域开展。近期将增加监测点,拟在武汉江段军山大桥至阳逻大桥60公里的江段共设置12个水下声学监测点,平均每隔5公里设置1台水下声学仪器,全年自动记录武汉江段江豚活动情况,科考队员每月定期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监测点将覆盖长江大桥和长江鹦鹉洲大桥、长江汉江两江交汇处等重点水域,长期收集江豚水下活动数据。

2008年,4月5日,在湖北天鹅洲国家级豚类保护区科学家为江豚做B超。记者高宝燕 摄

“武汉白沙洲,我们先后2次监测到2群长江江豚、天兴洲也有1次1群江豚路过的记录。”武汉江豚科考队员、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陈宇维对着电脑里的科考数据分析图说,“红色的竖线代表江豚声呐的声压,声压越高,表明江豚离船越近;越低,表明江豚离船越远,因为声音在水中衰减了。”

科考队员刘明超说,今年在不同江段连续多次出现江豚戏水嬉闹的场景。从侧面反映了我市长江水资源环境持续向好,禁渔工作初见成效。



截至2020年,湖北天鹅洲长江豚类国家级保护区的长江江豚已达90余头,且每年稳定出生6头左右的小江豚。 记者高宝燕 摄

科学家表示,目前已对武汉段江豚种群、活动轨迹、船舶航运等现状有初步了解,恢复和重建栖息地,促进江豚回归武汉主城区水域将是研究工作的下一步重点方向。

科学家建议,让江豚留在武汉,还要加快在武汉白沙洲、两江交汇处和天兴洲建立3个江豚栖息地,在武汉天兴洲建立江豚文化公园,在江滩建观豚点和宣教站,方便将长江大保护理念深入市民日常生活,尽早实现在江边散步看江豚腾跃的美好愿景。

2006年11月8日

我国首次开展长江淡水豚类考察。同年12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考察结论:长江豚类数量以每年13.7%的速度急剧下降,呼吁加强栖息地保护迫在眉睫。

2011年5月22日

长江中下游遭遇百年不遇旱灾,江豚活动水域缩小,科学家救助时,长江江豚流下焦虑的“眼泪”。

2015年3月

我国开展湖北、江西、湖南跨3省江豚迁地保护行动,科学家将江西鄱阳湖长江江豚运到湖北保护区。

2017年

由我国农业农村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主导的长江淡水豚生态考察,结果表明长江江豚仅剩1012头。

2020年10月24日

武汉江段长江江豚首次科考在汉启动。通过放置水下检测仪研究武汉段江豚种群数目等,借此对江豚重返武汉提出生态和资源恢复的修复科学方案。

12月29日

武汉江段长江江豚首次科考数据分析表明,武汉白沙洲水域正形成稳定江豚群体栖息,长江汉江两江交汇处和天兴洲水域有江豚路过的踪迹,极可能在未来成为江豚的活动水域。

江豚成了武汉“常客”



2020年6月,武汉白鱀豚馆迎来人工环境下繁育成功的第三头小江豚,目前小江豚已经半岁,度过危险期长势良好。截至2020年12月,武汉白鱀豚馆成功诞生了3头小江豚。(资料图)


2020年8月19日 武金堤张家咀江段

13时左右,市民在江边休闲垂钓,无意中看到有十几头江豚在江面上来回翻转跳跃。

2020年9月17日 武汉长江大桥上游江段

上午,成群江豚在雨中跳跃,江对岸就是黄鹤楼。散步的武汉市民拍到了这一画面。这是近年来首次拍到江豚在武汉市中心江段出现。

2020年10月7日 武汉沌口大桥江段

江豚再次现身武汉江段。

2020年10月9日 白沙洲水域

下午5时许,执法人员发现有数十头江豚在白沙洲洲尾悠闲地捕食、戏水,持续时长达50多分钟。

2020年10月18日 鹦鹉洲长江大桥江段

晚8时30分,市民拍摄到江豚趁着夜色在江中嬉戏。

2020年10月23日 鹦鹉洲水域

市民发出鹦鹉洲偶遇江豚的微博。

2020年10月26日 白沙洲水域

白沙洲水域长江日报记者拍摄到5头江豚畅游的珍贵视频。

记者手记>>>

只为留住长江里那抹微笑

2020年10月26日,晚6时30分左右,蹲守了1个多月,我终于在长江武汉段白沙洲水域拍摄到5头江豚畅游的画面,其中,3头江豚很像一家三口,一只小豚跟着两只大江豚一起嬉戏。这段不到2分钟的江豚畅游视频,人民日报微博、中国日报英文版等媒体阅读量达到2000万+。更让武汉人激动不已的是,长江武汉段频频出现江豚身影,数量之多、次数之频繁、持续时间之长,都是近10年来少见。

武汉贯彻落实党中央长江“十年禁渔”重大决策是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关键之举,长江生态环境向好,江豚迎浪吹波,畅游长江,人们看到它们那治愈的微笑,欣喜万分。

长江江豚被称为“水中大熊猫”,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晴雨表。2011年,长江持续干旱让保护区江豚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科学家救助江豚时我拍到了江豚眼里流出粘液般的“泪水”,这幅哭泣的江豚影像触动了人们内心的柔软,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母亲河生机活力关乎子孙万代。

长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一条生态河流。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让长江休养生息,给江豚提供一个安宁的生活空间,最终回报给人类的是“江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江豚是长江里的娇子,江豚的微笑我们来守护。追随长江江豚20年的历程,我们都成了最坚定的江豚保护志愿者。长江大保护,江豚有未来。

2013年11月30日,我们携手“为江豚来奔跑”接力宣传,用一个月时间,从武汉沿长江而下,途经6省市的15个城市,宣传保护长江江豚。到2020年,我们已经在长江流域4省7市创建了9所“守护江豚示范学校”,有2万余名中小学生先后参加到江豚公益活动中来。少年爱江豚,长江更美好。

江豚还跃上了中国邮票,表明了国家对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决心。2018年8月26日,中国邮政发行《长江经济带》特种邮票,其中第一枚《共抓大保护》 的邮票,左下角是长江江豚淘淘一家三口温馨相伴的图案。(记者高宝燕)

【编辑:张靖】

(作者:高宝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