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首飞10周年”成热搜,是普通人对国家强大的共情 |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长江网评论员周劼

每年的1月11日,网络上都很热闹,特别是军事迷们,像过节一般喜气洋洋,今年也不例外。

11日,“歼20首飞10周年”一跃成为热搜话题,大家一边议论着歼20十年来从验证到列装,从惊鸿一瞥到司空见惯的不平凡的历程;一边如侦探般从官方图片、文字中的蛛丝马迹里找到下一个可能曝光的“黑科技”军事装备。11日大家就为官方发布的一张飞行员头盔的模糊倒影图里的神秘飞行器而讨论得不亦乐乎。

为什么1月11日会成为军迷们的节日?因为细心的军迷发现了我国尖端武器实验的“惯例”,多年都有惊喜,于是“惯例”就成为军迷们期盼的“黑科技展示节”。就像10年前歼20首次以模糊的身影亮相的那一刻,不仅让世界大感意外,更让全国的军迷欢欣鼓舞。那种震撼,可能非军迷体会不到,但军迷们一定刻骨铭心。“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了”,这是很多军迷在被以歼20为代表的中国军事科技跨越式发展所激动后的共同心声。

网友们将这样一个军事“科技日”过成军迷“狂欢节”,其实是在表达一个普通人的共情:对国家科技跨越式发展中,不断取得重大成果的衷心喜悦。1·11像竖起的大拇指,是网友们自发为国家强大而“点赞”的节日。

回首这几年我国科技发展,包括军事科技,出现了“井喷”的势头,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天眼”探空,“蛟龙”探海,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量子、干细胞研究深入“无人区”……如同日前发布的我国“十三五”期间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数据: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位列第14名,全国研发经费支出2.2万亿元,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3.3件;2019年,全国研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2.23%,超过欧盟平均水平。其中,基础研究占比大幅提高,已突破6%。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和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均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这些随时刷屏的科技成就让每个人都会感慨系之,充满自豪,国家的强大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这种自豪和喜悦需要找到一个凝结点,1·11就成了承载国家强大与科技价值群体认同的符号。

1月11日,满屏都是“歼20首飞10周年”的话题讨论,一晃亮相时浑身未来感的歼20已经10岁了,有了伴随一代人成长的历史感。就像其总设计师杨伟曾说过:“到2035年,歼-20肯定是我们战鹰系列里面骨干中的骨干,并且还要继续向前发展”,中国将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支撑,各种高新科技肯定还会像2011年初的歼20一样,层出不穷,惊艳世人,成为国家“富强”支柱“骨干中的骨干”。正因为看到这样的未来,军迷们对每年的1·11都充满期待、充满好奇。

【编辑:戴容】

(作者:周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