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老人囤积垃圾的原因,心理咨询师或找对了“门道”

长江日报-长江网1月24日讯 2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小组讨论活动在青山区钢花村街111社区举行,参与讨论的学员全是社区老人。大家围坐在一起,围绕主题谈自己的故事和想法,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引导大家打开自己的心扉,放松自己的身体。

老年人心理健康减压工作坊,已经在111社区开展了两次线下活动。与以往不同,工作坊引进团队讨论的方式,定期举行活动,第一期项目共有10次线下课程。虽然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参与人数严格控制在10人以下,覆盖面暂时不大,但从老年人参与时的表达以及积极性来看,这一从居民心理健康角度,创新社区治理的探索,正在显现出它的独特作用。

心理咨询师通过情景剧的方式为大家讲解好好说话对家庭关系的重要性。记者覃柳玮 摄

模范夫妻现场表演情景剧

老人们第一次说出心里的委屈

“梁兄,坐这边。”当天讨论的主题是“如何好好说话”,讨论还没开始,王红英奶奶的一句话,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王红英口中的“梁兄”是她的丈夫梁新民,他们已经结婚48年,是社区人人称赞的模范夫妻。可就是这对大家羡慕的夫妻,年轻时还差点离了婚。

张静华是武汉静和之家心理咨询公司的咨询师,听见“梁兄”的称呼,她决定就从王红英和梁新民的故事开始讨论。张静华邀请老两口站起来,王红英指着梁新民,梁新民背对着她,用情景剧的方式再现两人年轻时争吵的场景。 

王红英和梁新民是武钢炼铁厂的退休职工,当时,梁新民是班组长,负责设备的维修。上班累,压力大,回家只想休息。王红英工作的同时,一个人承担起全部家务。争吵总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起。梁新民不爱说话,每次就让王红英自己吵。时间久了,每次争吵都没有妥善的解决,直到闹离婚的那一次。

“当时年轻气盛,想着离婚算了。结果约定离婚的当天,我跑到了公安局,他跑到了法院,没离成。”王红英说起这些事,感觉很后悔。真正让她明白需要改变的是大女儿和她说的一个秘密。那是1993年高考的前夜,夫妻俩又争吵起来,两个女儿躲在房里哭,女儿们竟商量起父母离婚后跟谁生活。

“这是她结婚后给我说的,我当时非常难过。”王红英说。从那之后,夫妻俩都开始反思自己,他们找来各种书籍阅读,解读自己的行为。梁新民开始主动承担起家务,王红英也开始换一个角度看丈夫,寻找他身上的优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王红英开始叫丈夫“梁兄”,一直叫到现在。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全程参与了他们的讨论,很多人一开始都说:我不想说。但在情景剧之后,大家开始打开自己的心扉。“这是我第一次说这些事”,成为许多人的开场白。

张静华说:“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邻里关系是社区关系的主要类型,乍一看,我们讨论这些话题,和心理健康没有什么关系,讨论仿佛变成了吐槽大会。其实,这些关系的不和谐都是心理困扰的表现形式。通过别人的讲述,其他人会寻找自己的影子。王红英夫妻从自身找原因,寻找对方的闪光点,就是很好的解决家庭矛盾的方法。”    

两个小时的讨论,仿佛时间还不够。活动刚结束,有的老人就来询问下一次的时候。“我们创造了一个以前生活中不曾有过的讨论环境,让老人们充分表达,大家在小组中都是平等的。咨询师从中引导,通过长时间多次交流,达到化解他们心结的目的。”张静华说道。

老人们在一起讲述自己的心理困扰。记者覃柳玮 摄

探寻老人囤积垃圾的原因

将心理健康工作坊列为长效机制

让社区书记容玉芳感到惊讶的是,两次小组活动,居民夏奶奶都全程参与。容玉芳坦言,开办老年人心理健康减压工作坊,与夏奶奶有很大的关系。

夏奶奶今年79岁,父母早逝,她在孤儿院长大。丈夫去世后,夏奶奶有了囤垃圾的习惯。她每天骑着自己的三轮车,到处捡垃圾,什么都捡。但她并不以卖废品为生,捡回来的垃圾都堆在家里。家里堆不下,就堆在一楼的小院子里。不仅滋生蚊虫,也是极大的安全隐患,周围的居民多有埋怨。 

社区组织过一次大型的清理,城管队员帮忙,从夏奶奶家拖走了三车垃圾。平时社区也经常去帮她清理。但无论子女、邻里怎么劝说,清理完,她又开始囤。

“因为这些原因,夏奶奶更加孤僻了。我们很想搞清楚她为什么要囤垃圾,看能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加上还有其他老人也有心理咨询方面的需求,我们决定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除了多人的小组讨论,心理咨询师还提供一对一的咨询。夏奶奶是第一个体验这一服务的老人。张静华了解到,夏奶奶其实并不差钱,她每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之所以捡垃圾,她是想帮助自己的家人。她甚至还会给子女们给钱。据了解,她一直牵挂的孙子,有正式的工作,生活并不困难。 

张静华从事了10年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这是她第一次参与社区组织的,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心理咨询。根据她的总结,她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困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孤独感、价值感的缺失、对死亡和疾病的恐惧。

“王红英之所以指责丈夫,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做家务的价值没有得到丈夫的理解。梁新民主动操持家务,参与社区活动,是他在重新寻找自己的价值。夏奶奶的举动来自于她的孤独感,捡垃圾已经成为了她的生活动力。我们会密切关注老人们的心理变化,视情况开展专业的干预。”张静华分析道。

虽然囤积垃圾的事情暂时没有解决,但容玉芳依然很高兴,夏奶奶愿意与人交流,说出自己的故事,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据了解,社区对独居、空巢老人的关注有很多积极的尝试。“天天敲门组”每天都会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顺顺吧”每周有律师来社区调解居民的矛盾,还有党员与独居老人结对帮扶,社区也组织过一些心理健康讲座。

容玉芳说:“心理困扰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化解它不是一次慰问、一次调解能够解决的,需要专业的人员、科学的方法。我们计划将心理健康减压工作坊列为社区长效治理机制,切实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提升他们的幸福感。目前,我们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希望未来有更多政策的支持以及专业机构的关注。”(记者覃柳玮 通讯员向宏坤 汤铭)

【编辑:姚昊】


(作者:覃柳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