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30万,武汉做对了什么?

武汉高校众多,拥有92所高校,130万大学生。2020年,武汉高校应届毕业生31.7万人,较2019年增长9.3%,毕业生规模创历史新高,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基于此,武汉持续推进“留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武汉留住30.2万高校毕业生。

各项就业数据显示,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武汉高校毕业生选择留汉创业就业,“留才”工作良性发展。正因为武汉“留才”成效明显,武汉荣获2020年“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奖”,在受到疫情严重冲击之下,武汉“留才”表现依然亮眼,这份荣誉殊为不易。

然而,我们也看到,部分自媒体依然固守偏见,循着武汉人才“孔雀东南飞”的陈腐论调,仍将武汉视为人才严重流失的城市,“武汉虽名校林立,但毕业生纷纷涌入北上广”等言论,无视武汉对人才的吸引力正在持续增强。

武汉七所名校[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20年,湖北(武汉)是毕业生们就业首选地。近年来,优质人才留鄂留汉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武汉名校毕业生首选留鄂留汉

精英人才都会选择更优质的就业机会,人才流向往往预示着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以此来看,随着武汉城市潜能逐年释放,其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在逐年增强。

2020年,武汉大学本科毕业生中,25.62%留在湖北,居于首位,其次是广东(20.09%)、北京(7.15%)、上海(6.58%)等,而该校研究生毕业后32.60%留在湖北,其次是广东(19.50%)、北京(7.24%)、上海(5.94%)。不难看出,武汉大学研究生留在湖北的比例更高。

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流向也呈现同样趋势。该校首选湖北的本科毕业生占比33.91%,比2019年大幅提升6.89%,首次超过广东,居于首位。该校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湖北工作的比例更高,达到39.41%,留鄂2976人中,有2727人留汉。通过2018年至2020年华科研究生的就业数据来看,留鄂留汉的人数逐年增加,2020年相比往年增加人数最多。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留鄂留汉近三年情况。

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生有22.02%留在湖北,其次为广东(14.71%)、河南(6.41%)、浙江(4.69%)、福建(4.52%);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生有33.89%留在湖北(留汉30.24%),其次为广东(18.06%)、上海(6.03%)、江苏(6.03%)、浙江(5.9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生有36.47%留在湖北(留汉32.31%)、其次为广东(13.89%)、北京(6.3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有34.23%留在湖北,留鄂人数居于首位;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有32.99%留在湖北,研究生毕业后则有40.58%留在湖北(留汉35.85%),湖北同样是华农毕业生首选之地(注:华农毕业生就业情况为2019年数据)。

可以看出,武汉七所名校的毕业生,都将湖北和武汉视为就业首选之地,且多数高校三四成毕业生选择留鄂留汉就业,留鄂留汉人数还在逐年增加,并不是所谓的“涌入北上广”,考虑到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毕业后回家乡发展等因素,武汉名校毕业生留汉发展的比例,已然很高。

武汉对人才的吸引力依然强劲

客观来看,武汉人才外流现象依然存在,但趋势在明显减缓。

全国范围来看,高校众多的中西部城市,均会存在人才外流现象。除了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和少数几个沿海城市,其他城市很难完全留住人才,并且随着城市竞争加剧和区域发展失衡,人才往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流动的速度还在加快。此外,武汉每年培养的人才,也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和重点区域发展。在此背景下,回过头再看武汉的“留才”数据,就能看出武汉的城市潜能和雄心,其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并不弱。

武汉人才流向出现显著变化,转折其实发生在2017年,当年,武汉人才净流入由负转正,主要原因是2017年武汉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权威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武汉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3%、0.0%、0.8%、0.1%。

进入2020年,疫情之下,不仅名校毕业生纷纷选择留鄂留汉就业创业,其他高校毕业生也将湖北和武汉视为工作首选地。2020年武汉高校应届毕业生31.7万人,当年,武汉“留才”30.2万人,这两个数据基本持平。数据背后,无疑是武汉这座城市的诚意和实力。

事非经历不知难。2020年一季度,武汉受疫情影响最重,人才流动率为0.85,表现为净流出。人才吸引力指数也直线下滑,仅和海口并列排名第16位。自2020年二季度开始,武汉人才吸引力就回到了第6位。《2020二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数据显示,武汉二季度就业市场强势复苏,人才需求相比一季度增长57.2%。2020年三季度,武汉人才吸引力依然保持第6位,仅次于北上广深和杭州。2020年四季度相关数据暂时未发布,但就武汉全年“留才”成效来看,武汉第四季度人才吸引力也不会弱。

事实证明,疫情之后,人才不仅没有逃离武汉,反而更愿意留在武汉发展。人才吸引力报告显示,武汉是六个就业情况重点追踪的城市中,三季度人才流入率唯一逆势增长的,三季度的流动率为1.13,已经十分接近2019年同期的1.16。可见武汉在快速恢复,对人才的吸引力依然强劲。

“留才”30万,武汉做对三件事

城市人才吸引力构成元素复杂,但最为主要的是提供就业岗位、发展机会的能力以及提供宜居环境的能力。真心实意促进就业和发展,武汉人才吸引力必然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留下来就业创业,主要是因为武汉做对了三件事。

这些年,武汉在坚定不移地提升城市能级,奋力参与激烈的城市竞争。在全国范围内,武汉无疑属于“强省会”,湖北对武汉的支持以及武汉的自身奋进,让武汉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实力不断增强,这让武汉的资源配置能力、人才聚集能力、话语权呈指数级增长,从而在全国激烈的区域竞赛中,赢得更多的资源、政策与人才。即使在2020年,武汉也矢志奋进,GDP达到15616.1亿元,仍然位于全国城市前十,超过南京,比肩杭州。正是因为武汉城市实力依然强劲,才能让高校毕业生们看到发展空间和希望。

在增强城市经济实力的同时,武汉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为人才发展留足空间。近年来,国内企业巨头(比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百度等)纷纷在武汉设立第二总部、华中总部或者其他分支机构。武汉也同时集齐“四谷”(光谷、车谷、网谷、星谷)同步发力,“光芯屏端网”和生物医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崛起,武汉也突破性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努力成为以云计算、超级计算、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化资源与产业聚集地。此外,武汉还在全力打造商业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2020年,光谷GDP在疫情重创下强势正增长5.1%,首次突破2000亿元。唯有快速发展新兴产业,才能形成强劲动能,为留汉人才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发展空间。

新兴产业要快速发展,必须依靠巨量的人才资源做支撑,这也就是武汉不遗余力地留才的重要原因。2020年,武汉借助中央和湖北省的支持,通过一轮接着一轮的招聘,通过一个又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岗位,全力留住尽可能多的高校毕业生。2020年6月1日,武汉市高校毕业生首场线下招聘活动启动,优质企业纷纷前来。之后,随着武汉疫后重振加速发展,各行各业也快速复苏,对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特别是新兴产业高速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更为重要的是,武汉通过各种方式竭力提供就业岗位,全面拓宽就业渠道,甚至组建200多个工作小分队,动员3万多家在汉企业提供优质岗位。

除了武汉城市能级持续提升和产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大之外,武汉高校毕业生留汉的重要因素无疑还有周到的就业服务和较低的生活成本,武汉不仅提供高效的就业服务,还在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大学生留汉专区。同时,武汉出台各类优惠政策,降低留汉大学生的生活成本和创业成本。

提升城市能级、拓展产业空间、竭力留住人才,无疑是武汉在人才留汉方面做对的三件事。这三者之间可谓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让武汉的人才吸引力持续走强

城市要发展,必然需要留住更多优秀人才,形成人才高地就能支撑产业发展,而城市产业持续发展升级,就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留住更多优秀人才,这无疑是最良性的状态。

今年,武汉定下GDP预期增长10%的目标。未来五年,武汉将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目标定位,加快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实现城市能级更加强大、创新动能更加强劲、改革开放更加有力、文化魅力更加彰显、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城市治理更加高效。2021年,在创新方面,武汉将打造高端创新平台,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力争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在产业发展方面,武汉也力争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0家,新增上市企业10家左右。

以什么做支撑?必然是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武汉还要留住更多人才,更要主动参与国内“争抢人才”的竞争。唯如此,才能持续提升城市竞争力,托起复兴大武汉的雄心壮志。

(来源:九派新闻)

【编辑:贺方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