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双循环核心枢纽之城,咬定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振翅高飞打造全国经济中心

武汉两会期间,围绕“打造全国经济中心”,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建议武汉立足发展优势,补齐发展短板,扩大经济影响力,加强经济竞争力,提升经济驱动力,增强经济辐射力,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武汉贡献。

长江武汉段上空,空气通透,一眼可见6座桥。 长江日报记者陈卓 摄

引领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友好城市

着力打造双循环核心枢纽之城

市政协常委、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

以沪渝汉为核心组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联盟”

市政协常委、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说:“武汉要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高质量发展贡献武汉力量、创造武汉样板。”

邹薇说,武汉恢复了城市活力,正处在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发展格局重塑期、蓄积势能迸发期和城市治理提升期,“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她建议,强化“一主引领”带动作用,提升武汉要素资源配置能力、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高端产业带动能力和开放门户枢纽功能,形成产业引领、创新引领、人才引领、市场引领和改革引领。

她同时建议提升武汉国际门户枢纽地位,建议以上海、重庆、武汉为核心组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联盟”。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孙建萍:

引进全球高等优质资源实现“留学不出国门”

“从双循环的大背景来看,武汉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沿海’,充分吸引大批国际领军人才聚智兴汉、引资回汉,打造内陆地区外资外企落户首选地和招才引智国际高地,对‘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孙建萍建议,在新发展格局下突破性开展招才引智工作。

孙建萍提出,在构建人才培育平台上,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整合各类开放平台资源,加快建设开放大通道,打造长江经济带上“一带一路”国际友好城市。同时鼓励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和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汉落地,将世界各国不同类型、不同学科中的高等优质资源引进武汉,实现“留学不出国门”。

抢占健康产业新高地

做大做强现代产业集群

市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

培养深耕产业发展的应用型工程师

市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说,“光芯屏端网”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属武汉的优势产业,但未形成本地化的紧密产业协作和配套链条,尚处于产业集聚状态,产业集群效应不凸显。“应打造‘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平台。挖掘产业间在原材料采购、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物流等方面的共性化需求,促进集群内知识、信息外溢,促进创新协同、资源集约。”

马新强建议,应鼓励企业通过产融结合的方式,促进企业的跨地区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发展。“创新的基础必须回归到人,回归到地方对人才的培育和定位上。”马新强说,武汉需要培养一批符合本地产业特点的技能型人才;引进一批扎根于“光芯屏端网”、深耕产业发展的应用型工程师。企业也应加大投入,培养、引进、用好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

2020年9月10日,“武汉造”折叠屏5G手机下线。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市人大代表、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中投资中心总经理杜鹃:

抢抓机遇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中投资中心总经理杜鹃透露:泰康集团正在谋划启动对武汉的第二轮投资,准备抢抓疫苗市场。

杜鹃介绍,疫情暴发后,疫苗产业在全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相关行业专家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疫苗市场将以每年10%的增幅发展,而目前在国内市场,尚未形成具有绝对领导力的企业。

杜鹃说,疫苗产业的上中下游,均是武汉发展大健康产业可率先聚焦布局的市场。在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内,聚集了国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疫苗行业领先企业,建议武汉借助现有产业布局,抢抓疫苗产业市场机遇,以此推动武汉发展大健康产业。

杜鹃表示,泰康已与江夏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建设泰康大健康产业园,打造健康产业新高地。

江夏区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生产研发中心。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发力争创国家数字经济试验区

瞄准世界级发力新兴产业

市政协委员、腾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雪莱:

抢跑数字经济“引爆”新兴产业

市政协委员、腾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雪莱表示,武汉在数字经济方面快速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短板,需要加倍努力。建议加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争创国家数字经济试验区。

吴雪莱说,武汉是国家互联网顶级节点城市和5G试点城市,5G网络建设规模中部第一,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一大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在汉快速发展,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多个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平台全面落成。但是武汉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有待完善。

吴雪莱建议,武汉大力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推动金融、商贸服务、软件技术、文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化与国内外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其在汉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大力引进世界级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持续遴选和培育本地数字经济重点企业。

市人大代表、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勇:

加紧引进领军企业聚集国家网安基地

“我们布局在国家网安基地的长江中游量子保密通信运营网,正开展量子通信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保障武汉地区政务、金融等领域信息的无条件传输安全,实现数据保密传输安全的自主可控。”市人大代表、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勇介绍,包括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智能运筹与信息安全研究院项目等在内的多个航天领域项目,已经签约国家网安基地。

国家网安学院。(资料图片)

“希望大数据相关联产业,进一步聚集在国家网安基地,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郭勇说,武汉科技创新要围绕网络安全等领域持续用力,建议依托国家网安基地,加快发展网络安全这样的新兴产业,加紧布局各类高端要求,吸引国内一流水平的网络安全企业快速聚集,让国家网安基地擦亮中国网谷名片。

推进“北斗+”四大国家级示范项目落地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

市政协委员、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诚:

武汉北斗应用领域企业基本涵盖全产业链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可以更好地打造‘世界光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市政协委员、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诚说,建设高端人才、创新要素、高端产业汇聚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支撑武汉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付诚认为,通过推进创新和产业协同,深化共建共享协同机制,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将促进光谷科研企业快速落实产业化,扩大再生产。目前,武汉北斗应用领域企业基本已涵盖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付诚建议推进“北斗+水利”“北斗+应急”“北斗+交通”“北斗+住建”四大国家级示范项目落地武汉,推动武汉北斗应用产业发展。

付诚说:“采取企业市场为主体,政府政策引导的方式,通过完善产业链,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集聚。使‘北斗芯’‘北斗端’‘北斗网’三大北斗应用产业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他认为,可依托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让武汉“北斗+”产业迅速向周边地区和产业链辐射,使优势产业形成更强大的辐射效应,与周边城市形成协同发展的效应,将北斗产业继续做大做强,既能吸引人才聚集,也能更好地发挥武汉“主引擎”作用。

位于武汉光谷未来城的华为武汉研发基地。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市政协委员、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总经济师、湖北交投产城控股集团董事长余彬:

“大脑”留汉“腿”放周边推动城市圈产业利益共享

市政协委员、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总经济师、湖北交投产城控股集团董事长余彬建言,完善武汉城市圈协同联动机制,让武汉带动周边城市产业带发展,武汉要与周边城市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平台共享、利益共享。

发挥武汉“一主引领”作用,余彬认为其核心意义在于以武汉为中心,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城市平台共享。他建议,武汉可以将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研发基地等“大脑”产业或企业留在武汉,将基础制造业等“腿部”产业外迁到周边城市。

对于外迁的产业,武汉与周边城市利益共享、共同招商引资。对于武汉来说,只有基础制造业外迁了,新的服务业和高端的制造业才能更好地引进来。对于武汉周边城市来说,在武汉的“一主引领”下,更多商机和资源将被激发出来,更多市场形成、更多人才流动,武汉城市圈的创富机遇无限。

(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张珺 蔡欣星 吴曈 汪峥 通讯员胡桂林 韩蓄 汤骥 统筹:马振华)

【编辑:张靖】

(作者:汪甦 张珺 蔡欣星 吴曈 汪峥 马振华 陈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