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变变变变!5口池塘把污水变清流

市民在小微湿地的栈桥观鸟。记者明眺生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1日讯 江夏区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据说是一个多塘型小微湿地生态系统。“多塘”是啥模样?1月30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进行了现场探访。

当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发现该园毗邻多座居民小区,有的小区与公园一路之隔,有的仅一墙之隔。

该园宣教中心负责人石荣告诉记者,公园2016年动工建设,2017年底通过国家验收,跻身于国家湿地公园行列。园区总面积311.7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270公顷,约占全园面积的87%。

多塘小微湿地池杉林内群鸟栖息。何小白 摄

多塘小微湿地系统由5口池塘组成,面积5公顷。这个湿地系统是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专家指导下建成的。WWF武汉项目组咨询专家陶旭东介绍,这5口池塘存在海拔高度落差。地表径流和周边小区少量生活污水流入第一口池塘后,逐级流下,经湿地系统净化后,水体由起初的劣5类变成3类,最终排入汤逊湖大湖。

记者看到,第一口池塘地势最高,塘中种有一片池杉林,枯水季节,林中大部分地区已干涸,只有几处水洼还有积水,但布满蓝藻和落叶。一条臭水沟流动的污水,是林中唯一的活水。水源来自隔壁小区的下水管道。

第一口塘湿地“景观” 。记者明眺生 摄

第二口池塘也是一片池杉林,林间群鸟栖息,叽叽喳喳十分热闹。不过,塘内还种有不少芦苇和菖蒲等水生植物。时值冬季,植物已枯黄。林中可以看到成片的水面,水体仍然很脏,看不到一只水鸟。

第二口塘水体。记者明眺生 摄

有两只黑水鸡,轮番扎猛子潜入水中觅食。这是记者在第三口池塘看到的有趣一幕。这口池塘的面积,比前面两口加起来还要大。塘内有一半的水面被菖蒲、茭白等水草占据。第三口塘与第四口塘之间,有一条木质栈道,是观赏湿地景观的好去处。

第三口塘景观。记者明眺生 摄

第四口塘水生植物很少,水面开阔,水质较前三口池塘要清。水中有一座长满水草的小岛,10余只黑水鸡或游弋觅食,或梳理羽毛。在靠近山脚的水面处,发现了4只野鸭。

第四口塘景观。记者明眺生 摄

每两口池塘之间,都有道路相连,也有闸门调控水位。水流从第四口池塘闸门流出后,已变得十分清澈。旁边有一片儿童沙坑,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此玩沙。等快要离开时,有的家长就带孩子到沟边洗手,而孩子们也乐于在此嬉水。

第五口池塘与汤逊湖大湖连通。塘边长着高大的芦苇,塘内布满残荷,里面有不少黑水鸡正在觅食,粗略一数,竟有50余只!石荣告诉记者,据2016年武汉观鸟会观察记录,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内的野鸟种类,多达50余种。

第五口塘景观。记者明眺生 摄

不少市民拖家带口,来逛湿地公园。市民李先生、潘女士夫妇,刚刚在环湖绿道骑完自行车。李先生说,他们2012年就在附近买房,亲眼看到湿地公园建成。现在他们每天早晚都要骑车或徒步,感觉生活过得充实又快乐。

“为何要建多塘小微湿地系统?这种模式有何优势?”记者问。WWF武汉项目组湿地专家雷刚解释,多塘湿地系统利用高度级差,可以实现水体自由流动。每一口塘的净化功能都不一样。第一口塘主要是沉淀泥沙和杂质;第二口塘主要通过水生植物吸附重金属;第三口塘用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富余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第四口塘很少种水生植物,主要是让水中残留的化学物质自然发生化学反应。从第四口塘流出的水,经检测已达到3类,达到了排入大湖的标准。

“那为何还要在第五口塘中种植荷花?”记者追问。“因为以前城中村的居民在这口塘中养过鱼,塘泥中还残留着一些营养物质,种荷花可以将这些营养物质吸收。”雷刚回答。(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吴晓 赵旋)

相关新闻>>>

武汉小微湿地有几多?总面积相当于298座园博园

打造“湿地花城”,武汉今年建3个小微湿地示范点

就地过年,不妨去武汉湿地观鸟赏景

自己拍视频讲解,这群小学生成“东湖湿地代言人”

【编辑:贺方程】

(作者:明眺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