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专家送来技术,一块水田养鱼养虾又种稻,大家致富了

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3日讯 2月3日清晨,正是立春,在清晨的薄雾中,农科院水产所专家把一批新研制出的改良水质的药品,送到了位于蔡甸区消泗乡九沟村的武汉周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农科院送来的改善水质的药品。记者潘璐 摄

武汉周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于2019年底在九沟村流转了一千亩的水面进行生态养殖,流转的千亩水面来自村里26户人家,其中贫困户5户。贫困户大多是因病或因残致贫,缺乏劳动能力。“贫困户政府有兜底保障,我们流转土地的费用,可以作为平日他们稳定的一笔收入。”老板余莉告诉记者。正说着,贫困户老赵和其他几位村民从鱼塘里捞起了一网大草鱼,用农用三轮车送去附近的菜场售卖。老赵这样的零工,每天有百余元的收入,一个月干下来,收入在两千多元,既可以赚钱也可以就近照顾家庭。

示范基地。记者潘璐 摄

2020年,武汉市农科院向周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派驻科技特派员,深入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一线,发挥农科院水产所的科技优势,在九沟村的千亩水面上进行虾-稻-憨,虾-稻,虾-稻-鱼,茭白-虾等各种新种养模式的示范。“去年,我们就送了3000尾先锋二号鱼苗,后来又投入了沙塘鳢的苗一万尾。今年预计会有不错的收成,科技成果转化成示范点开展专业技术培训,能让周边农户都加入这种新模式,致富心里更有底。”农科院水产所包区专家王辉说。“我们在扶贫过程中发现,老百姓,特别是贫困户,想搞种养殖,又不敢搞种养殖。因为没有掌握技术,风险大。只有实打实看到收益,老百姓才会有干劲。农科院做的就是在试点基地做好示范,让老百姓跟着一起干,勤劳就能致富。”

目前,周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去年投下的鱼苗,今年都能有不错的收成,虾苗也正在陆续投放中。农科院专家长期驻扎帮扶,水质监控、水草维护、鱼病防治和用药,都是在水产养殖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处理好了,就能切实保证好的效益和产值。“一年下来,像周渔生态农业这样的千亩示范基地,产值能达到300多万元。目前看来,茭白-虾的模式不错。茭白能收两季,虾我们争取养七钱重的大虾,这样效益实打实地就上来了。现在已经有附近村的农户来取经了,我们都是无偿把整套技术传授给他们。”农科院水产所包区专家王辉说。“好的鱼苗品种,好的大米品种,好的水生蔬菜品种,都是保质增效的利器。”(记者潘璐 通讯员林建武 谢焰锋)

【编辑:邓腊秀】

(作者:潘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