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万份观测报告凝聚成独有“武汉圈”,武汉市民专属观鸟图鉴出炉

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3日讯 每天行走在城市,看鸟儿飞过头顶,你是否想过,和我们共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鸟类,一共有多少种?它们又分别是谁?

日前,由武汉观鸟协会编撰的《武汉鸟类图鉴》正式出版,在这本书中,你能找到答案。该书总结18年观测成果,整理分析约1万份鸟类观测报告,对160年间武汉地区有记载并确认的419种野生鸟类做了全面介绍,同时首次正式发布武汉鸟类名录。

新书《武汉鸟类图鉴》。记者万建辉 摄

160年,419种

武汉史上最全观鸟书出炉

2月2日,在位于汉口西北湖的武汉博物书店,记者看到已上架的《武汉鸟类图鉴》平装本。武汉观鸟协会会长颜军说:“书里全面介绍了武汉的419种鸟类,是从1861年起到2020年6月止,160年间,武汉所有的鸟类观察记录。”

记者翻开细看,全书结构为一页一鸟。每种鸟的信息中,都包括一张无遮挡“登记照”“姓名”“外貌”“性格”等,甚至还详细记载了它们在武汉的“居住地”“出现时间”等,堪称一次武汉鸟界的“人口普查”!

颜军(右一)和协会成员们在野外观鸟。颜军供图

颜军介绍,武汉的鸟类观测记录,始于1861年汉口开埠。1980年,武汉大学已故的鸟类学家胡鸿兴,分析整理了武汉大学生物系动物标本室的全部标本和资料后,发表的《武汉地区鸟类之研究》,则对武汉地区鸟类多样性研究做了阶段性总结,共记录鸟类274种。2000年以后,观鸟活动在武汉兴起,许多新增的鸟类记录来自观鸟爱好者。

2016年开始,在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的支持下,武汉观鸟协会开始实施“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公益项目,70多名成员对武汉三镇的河流、湖泊、森林、农田、绿地等61个重点区域,进行持续动态监测,积累了海量一手鸟类观测数据和影像资料。在胡鸿兴等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协会的志愿者们对积累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编写完成了这本《武汉鸟类图鉴》。

“开展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以来,4年时间,我们一共记录到鸟类387种,占武汉所有鸟类种数的92.36%。”颜军解释,也就是说,此书90%以上的素材,都采用的是武汉观鸟人在武汉范围内的野外目击资料,科学性和严谨性不言而喻。

书中的小天鹅美照。

近万份观测报告

凝聚成独有的“武汉圈”

记者发现,和其他鸟类图鉴相比,这本书最大的不同是,每种鸟的最上方都有一个圆圈。

2月1日,在武汉市2021年世界湿地日《湿地与水》直播中,正在沉湖湿地进行越冬水鸟调查的颜军,作为武汉观鸟人代表出镜。

直播中,他为大家介绍了这本书,并指着这个圆圈解释,这是他们制作的武汉鸟类居留型可视化图形。

书中的普通鵟美照。

每个圆圈的最内圈标记了这种鸟是候鸟还是留鸟。如果是留鸟,则主要看中圈:中圈等分为12格,涂上不同的颜色,颜色越深,代表这个月越容易看到这种鸟。比如留鸟灰胸竹鸡,每年的3、4、5月是它的繁殖期,这其间它们叫声特别响亮,所以最容易被观测到,这三个格子颜色最深。

如果是候鸟,除了看中圈,还可以看外圈:外圈不仅标明了这种鸟是冬候鸟还是夏候鸟,还能看出它的迁徙时间。例如小天鹅是冬候鸟,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它在武汉越冬,3月到6月它会进行春季迁徙,离开武汉回到北方;8月到11月又会进行秋季迁徙,从北方来到武汉。

“这个圆圈,是这本书最独特的价值所在,也凝聚了协会成员们最多的心血。”颜军说,“它由武汉观鸟协会18年的观鸟大数据、约9500份鸟类监测报告凝结而成。”

书中的短嘴豆雁美照。

而一份监测报告,至少要进行3-4小时的观测,才能形成。

“我们将这近万份报告中,一种鸟某个月出现的次数相加,再除以18,得到这种鸟18年间,在这个月出现的平均次数。”协会成员张虹旋说,“再根据这个观测频次,定义在这个月里见到这种鸟的难易程度。”

另一处体现武汉特色的,是在每种鸟“分布”中的最后一句话,列举了它们在武汉出现的代表性位置。

除了一些极少出现的鸟,因为有了时间加上地点的信息,读者可以在这本书的指导下,在武汉观测绝大部分鸟类。

圆圈的形状,也是设计师根据颜军的诉求精心设计而成。“其实长条状更易设计,但我们觉得圆形能代表循环,这些鸟儿年复一年,来来往往,生生不息。”颜军说。

万里挑一

570张生态照展现鸟儿自然美

鹊鸭是潜鸭,总在深水区游弋;滨鹬则在水边或泥滩上活动、觅食;燕鸥繁殖时,在沙滩上营巢;烟腹毛脚燕喜欢留在空中,总是在快速飞翔……书里的570幅图片,全都是在野外自然状态下拍摄的,展现了鸟类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环境。

姚波在野外观鸟时救助了一只鸟儿。姚波供图

为了精准传递鸟类形态特征,挑选图片的工作量巨大。他们先找协会会员和武汉观鸟爱好者们,征集有关图片。协会成员姚波,是书籍的图片编辑之一,也是主要的供图者之一。他一共有近50张图片入选,几乎占了全书的十分之一。

姚波观鸟8年,这期间,每周他基本都有两天在户外观鸟,拍下了大量照片。2020年,单他自己比较满意的照片,便达1.8万多张。“再加上其他那么多人的照片,这里面的每一张图,都是名副其实的万里挑一!”

在姚波看来,鸟儿是城市里会动的风景。“每一种姿势都是一种美。”这次图鉴正式出版,让他格外激动。“这是对我辛苦的最大认可。”

颜军说:“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希望传达‘不干扰’的生态摄影理念。同时,也希望让更多人看到鸟儿的自然美后,更加爱护鸟儿,关心生态环境。”

带着这本“掌中宝”

去武汉湿地探寻鸟儿踪迹

不光好看,也好用,这本书是一本小巧轻便的“掌中宝”。武汉博物书店经理曾刚参与了该书的封面、版式设计。曾刚说,《武汉鸟类图鉴》比普通书籍窄,封面配有胶皮,便于读者野外观鸟时随身携带,随时取阅,且防水。

这本书无论对“观鸟小白”或对“观鸟达人”,都十分友好。

书中对每个科的鸟类都有详细阐述,观鸟小白可按图索骥,在野外当场查询鸟类信息,鸟名生僻字还附有拼音,让你不再面临读错鸟名的尴尬。

如果你是观鸟达人,第一次来武汉观鸟,或是武汉本土观鸟人,想寻找“加新”鸟种。这本书中,哪种小鸟最常见,哪种小鸟较“稀罕”,什么时间到什么地点找目标鸟种,一目了然。

生态向好

越来越多鸟儿光临武汉

《武汉鸟类图鉴》记录的武汉地区419种野生鸟类,率属于21目75科212属,分布占中国鸟类目数的80.7%,科数的68.8%,属数的42.6%。由此可以看出武汉地区鸟类资源非常丰富。

颜军说,这得益于武汉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沛,热量充足。2018年以来,他们在观鸟时发现,武汉湿地、森林的鸟类数量逐步增多。上个月,他们监测到在沉湖的越冬水鸟就有47种、近8万余只。甚至城区的公园,鸟儿种类和数量也都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武汉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逐年上升,对湿地、森林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是更多鸟儿光临武汉的原因。”

颜军同时建议,今后城市建设中,应合理规划,保留一些原生植被和多样化生态环境,如在城市公园、绿道等生态环境建设中,适量保留原生态区域,在方便人类活动的同时,也为鸟类栖息繁衍提供足够的空间。

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副理事长张正旺说,武汉地处华中地区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类型多样,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本次出版的《武汉鸟类图鉴》,不仅对武汉地区鸟类观测活动有指导作用,也为全国科研工作者和野生动物管理机构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数据信息,促进了武汉地区鸟类分类与分布现状研究的不断深入。”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也说,这本图鉴,对武汉鸟类监测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首次对外完整公布了武汉市419种鸟类信息,首次详细公布了每种鸟类在武汉市时间、空间的分布,填补了我市鸟类资源监测缺少系统性、专业性书籍的空白,还能吸引更多人观鸟、爱鸟,营造全社会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让市民更加热爱我们生态环境日渐提升的美丽大武汉。(记者杨晓雨 万建辉 通讯员赵旋)

【编辑:邓腊秀】

(作者:杨晓雨 万建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