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彩长江右岸 续写“青山绿水红钢城”华章 华侨城:为现代化大武汉描摹“青山红”

        新春伊始,武汉大地升腾起一股精气神。

        2月18日,武汉召开大会,发出了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和优化营商环境动员令,并提出:依托“红房子”等项目,优化消费空间结构布局,助力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早在今年农历大年初二,由华侨城建设的青山区“红房子”项目现场,已是一派焊花飞溅、切割声喧闹的复工场景。

        一面是竞逐“新沿海”的动力速度,一面是生活归心的缓缓滨江。对老城历史的乡愁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在“两江四岸”交汇相融,再度点亮长江右岸。 当高端的医疗、优质的教育、丰富的配套、宜居环境等要素,成为区域腾飞的新驱动,作为武汉主城、长江之滨、现代武汉之根的青山区,延续“十里钢城”奋楫争先的创新精神,正在书写一部文化复兴的华彩篇章。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起点之年,央企华侨城以12年来对武汉城市的深刻理解,始终将自然和生态的和谐共生作为城市更新项目的重要特点,以洋溢着浓厚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的宜居空间作为社区打造的出发点,时时刻刻体现华侨城对武汉高质量发展及人们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历史印记与锦绣街区融合 

青山“红房子”以文化产业

带动城市发展

        武汉发展,放在历史洪流的大局大势中,才能看得更加清楚。

        新中国建立初期,武钢落户青山,大武汉挺起共和国钢铁脊梁,成为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有力支撑。可以说,“青山造”助力了武汉现代工业腾飞,也造就了新中国第一批产城融合的范例——红钢城。

        随之而生的“红房子”,是青山的印记。红砖、红瓦、红屋顶,每12栋红房子排列成矩形,中央是绿化带,从高空俯瞰,红彤彤的房子排列成巨大的“囍”字。

        红房子实景图。

        潮平江阔,白云悠悠。跨越大半个世纪,“红房子”体现着武汉这座城市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从严求实、改革创新的精神,也催生着独属于武汉的文化创新与人文发展。

        自强不息,创新求变。随着“一主引领,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号角的吹响,“文化”发展成为了未来城市格局的新底色。2020年底,《武汉市两江四岸规划》编制完成,将以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践行“长江大保护”理念。其中提出,青山滨江区与汉阳滨江区、谌家矶滨江区、白沙滨江区要激发新兴产业发展,谋划未来城市格局。

        于武昌之北展开成片化、规模化“造城”。

        作为长江右岸文化的记录者和见证者,“红房子”承担起青山乃至武汉文化产业复兴的重担。在武汉市“一个中心城区建一个亮点区片”战略之下,青山区红房子亮点区片被认定为武汉7个亮点区片之一。

        根据《武汉市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的设计,采用环境提升、新旧弥合、以旧纳新、表面维修等多种方法对青山区红房子建筑进行更新,使“红房子”建筑能适应高级酒店、时尚酒吧餐吧、中高档商业设施、展览馆、办公场所、创意艺术工坊等使用功能需要。

        目前,青山滨江在核心区东片(红坊片),以建设五路、和平大道、建设八路、临江大道围合,将突出红房子创意产业园,由华侨城主导开发建设,以一座“华侨城·红坊”项目,助力青山滨江从生产型岸线,向生活化、艺术化岸线演进,实现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城市高质量发展。

        华侨城·红坊项目效果图。

        这是华侨城落实中央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践行项目之一,是生态绿色长江新时代的重要样本,也是华侨城以文化产业带动城市发展、以创想开启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深入城市肌理 

与新时代武汉青山共蝶变

        “城市规划建设要结合周边环境、融入历史文化、注重空间留白,让城市更宜居、宜业、宜学、宜游。”

        回望过去五年,凭借着强大的工业基础、优质的长江水岸线,以及便利的路、轨、桥、隧交通格局,完善的医疗教育资源、良好的科技、文化、生态等综合优势,青山已成为大武汉发展尤为重要的滨江核心区之一。

        示意图。

        生态蝶变,绿意盎然。青山区绿化覆盖率50%,在全市名列前茅。和平公园、青山公园、青山滨江公园、园林科普公园等12座公园绿化丰富,让青山变身名副其实的城市花园。

        江滩公园实景图。

        商业蝶变,接轨国际。近年来,武商众圆广场、青山印象城、红坊里等商业广场相继开业,引领青山消费升级。多个商业综合体融入国际化商业街区规划理念,引进国际顶级品牌主力店,奋力书写青山商业新格局。

        交通蝶变,三镇通达。青山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和二七长江大桥三座跨江大桥,地铁5、12、19号线、新港线等轨道交通纵横交织,全面提升青山区交通便捷度。

        示意图。

        医疗、教育资源实力雄厚。作为武汉的老牌主城区之一,青山区的教育与医疗资源都颇为成熟,拥有诸如红钢城小学、四十九中、武钢三中等重点名校,以及华润武钢总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等三甲医院。

        深耕武汉12年的华侨城,见证并参与着青山的历史蝶变。 华侨城有造城的实力和定力。纵观全国,以产业带动城市发展的运营模式,让华侨城具有深入城市肌理的改造和经营能力,这与新时代武汉青山发生的生态蝶变效应相得益彰。

        在深圳,华侨城造城,就是造生活。以其为代表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为高质量城市建设构筑了一道风景独好的“深圳奇迹”。

        在武汉,艺术、文化和生态是华侨城打造的高端生活方式。十年磨一剑,2009年,华侨城来到武汉,承袭集团“生态优先、环保先行”的开发理念,以创想之名,依托东湖优美的自然生态,武汉华侨城凭借“六大公园、三大文化中心、两个生态社区、一个主题酒店、一个国际文化湾区”的产品形态,融旅游、文化、生活、艺术于一体,成为串起整片城区的闪亮珍珠,华侨城优质生活梦想的武汉蓝图已蔚然成境。

        落子青山,华侨城打造全新的“红坊式”生活,充分发挥华侨城自身文旅产业强项,深入挖掘红坊历史文化基因,定位“人文·活力·原生”,聚合居住、商业、办公、旅游、教育多元城市生命模块,必然为武汉城市更新进程,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造“红坊生活” 

华侨城以创想开启美好

        “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英雄武汉的历史,就是一部现代城市崛起的历史,尤其是在青山,留下了火红岁月的火红记忆。

        红房子是过去更是当下,是建筑也是生活,是历史也是未来。

        植根于记忆和大地的建筑,在华侨城多年探索和创新下,将活化为代表武汉向世界讲述“武汉故事”的重要载体,更是面向新时代宜居宜业的活力城市空间。

        据介绍,项目总投资约350亿元,打造总体量约200万平方米的长江右岸文化示范区,构建“红坊式”生活新模式。

        示意图。

        在这里,“人文”创新城市图景、刷新青山滨江天际线。项目以“一线四组团”的整体规划,秉持“在花园中建城市”的理念,整合生态、人文、艺术资源,以红坊大街为主轴,包括“玩味红坊”“创想青山”“缤纷星岸”和“乐活里坊”四大组团环绕。

        其中,“玩味红坊”组团居项目中央,将依托历史街区风貌,以人文艺术、都市娱乐、地标商业,对红房子进行“表”与“里”的改造与重塑,将成为未来全国新的文化复兴地标。

        华侨城·红坊项目过江廊桥。

        未来青山滨江的现代化、国际化风貌,在8~10街坊红房子片区的规划打造上集中凸显。

        华侨城·红坊项目效果图。

        从滨江公园沿着红坊大街,步入项目核心区。依次将穿越8街坊片区的红坊1950、创意设计中心、红坊演艺中心、生活美学体验馆、红坊时光街区等开放性的地标商业街区。其中,武汉创意设计中心内不仅成功引入了钟书阁图书馆、遊心咖啡两大文化IP,还针对红坊老建筑的维护和修缮设计了科普教育基地——修缮实验室,让你从旧到新,从过去到现在,对青山人文有更直观的了解。

        武汉创意设计中心。

        往后,既是9街坊片区的红坊巷子和红坊公馆,未来片区将经过整体包装、统一物管,成为具有文化附加值的生活空间。再往下,10街坊片区的红坊里巷,以开放式商业街区,为市民们打造一条慢生活流线…… 在这里,“活力”被具体化阐述。根据规划,红坊沿线滨江将伫立两座商务塔楼,以“章”为概念,呈现出印章的建筑轮廓,与“印”字型商业群,呼应“囍”字红房子布局,形成错落有致的长江右岸风景线。 

        华侨城·红坊项目7街坊效果图。

        在这里,“原生”带你体验“繁华为表,恬淡在里”的生活意境。交通公园、滑板公园、运动公园、水花公园等多主体公园,散落在红坊里,被“红线”串联起来,成为人们的“都市氧吧”。 

        据悉,3月,武汉创意设计中心将正式开放,届时广大市民可前来“打卡”,一览青山红房子的旧貌新颜;4月,华侨城·红坊项目首期也将入市,全面开启对于青山滨江的加速改造升级。 

        12年来,武汉华侨城积极打造城市IP事件和地标,助力城市盛典,服务多元美好生活图景,以央企之姿引领行业发展,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印象。面向未来,以华侨城·红坊为代表的长江右岸加速发展,正快步向我们走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