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纪念!90年前的今天,向警予为革命事业在武汉牺牲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1日讯 位于汉口铭新街79号的武汉市警予中学,原本名叫黄石路中学。之所以更名,是因为这里正是向警予烈士牺牲的地方——当年的余记里空坪刑场。

1928年的5月1日,随着雨中的一声枪响,年仅33岁的向警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天夜里,10多名战友冒着生命危险将她葬在了龟山脚下。

斯人已逝,但她“为中华之前途而努力奋斗”的呐喊,90年来仍回荡在人们心间。


武汉市警予中学 学校供图

8岁成为全县第一个女学生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县商会会长之家。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及早期领导人之一,女权主义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在有迹可循的史料里,她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

1903年,向警予成为全县第一个入学的女学生,进入长兄在县城开创的新式小学。她在校品学兼优,幻想成为花木兰式的人物。1911年,她从湘西到长沙,先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和周南女校读书,并改名向警予,表示对封建势力的高度警惕和反抗。

在上学期间,她就开始关心国事。当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订后,她和长沙的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演讲,唤起同胞们救国救民的热情。

向警予读书期间写下的作文,有10篇保存至今,表露出年仅20岁的她,投身拯救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的决心。



例如,在其作文《湖南地型记》中,向警予写道:“抑吾尤有感焉者,风景不殊,山河犹昔,叹桃源之幽邃,渔父不逢;悼湘流之呜咽,灵均已渺”。这篇作文看似歌颂湖南大好山川壮丽景色,但笔锋一转叹息当时动荡时局,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又如,她在《致体操音乐专科毕业赠辞》中写道:“呜呼,我中华之前途,我卓尔之诸君不自负之,其孰负之?诸君,诸君,行矣勉旃。

党史上极具代表性的革命英烈

1920—1921年在法国留学期间,向警予不但与蔡和森共同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名称与计划,同时向各路宣传,陈诉建党之急。

之后向警予与周恩来、李立三在法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几乎与国内的中国共产党同时建立。因此,她后来被毛泽东称为“我党惟一的女创始人”。

1921年底,向警予从法国启程回国,并于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原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赵晓琳介绍,向警予曾出席党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第一任中央妇女部部长、第一任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是党史上极具代表性的革命英烈。

1927 年春,向警予来到武汉,先后在湖北省总工会、中共湖北省委、中共汉口市委从事革命工作,领导工人阶级、劳苦妇女开展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组织了五六万女工在党领导的工会之下开展罢工等斗争,蔡和森曾盛赞她这一时期的工作“成绩甚大”。

“七一五”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后,武汉处于严重白色恐怖之下。向警予坚持地下斗争,冒着生命危险,走街串巷,发动群众;参与策划两湖暴动。

原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赵晓琳说,向警予生命最后时光在武汉度过,她的热血洒在武汉这块土地上,这是武汉的骄傲。

妇女解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向警予牺牲后,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高度评价,称其是一位大爱无私的巾帼英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忠诚践行者。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他着重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教授张秋实对长江日报记者说,向警予的毕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最后死在敌人手上的时候,也没有屈服,经过严刑拷打之后死守党的机密。“她在生命最后关头仍然考虑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党和人民。这样的女党员、女烈士怎么能不令人敬佩? ”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向警予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为党中央妇女部起草了《妇女运动决议案》等许多重要指导文件,发表了《中国最近妇女运动》《中国妇女宣传运动之新纪元》《妇女运动的基础》等大量论述妇女解放运动的文章,培养了大批妇女干部。张秋实认为,向警予在妇女解放运动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曾对秋收起义有过指导

向警予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妇女运动的领袖,这是毋庸置疑的。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宋健说,但有一点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的是,向警予对秋收起义、对武装斗争的贡献。

宋健透露,武汉当时处于白色恐怖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卢德铭,和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络,下一步行动没有方向。就在心灰意冷时,卢德铭偶然碰到向警予,向警予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去向:参加秋收起义。这等于给部队传达了党的指示。后来,卢德铭带领的这支部队成为秋收起义的绝对主力军。


一天吃一个饼还坚持工作

1927年3月,向警予来到武汉,在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7月,武汉国民政府发动反革命政变,党的大部分领导同志先后转移,向警予留在武汉坚持地下斗争。

1958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向警予烈士在武汉》一书中记载,来到武汉的短短3个月时间,向警予已经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她穿着一件普通的旗袍四处奔走,想各种办法保全组织,发动群众继续斗争。由于身体疲劳,她变得非常瘦弱,有时一天只吃一个饼子充饥,但依旧拼命工作。

书中写道:“(向警予)外表看起来十分斯文,但做事却像生龙活虎一般,不知道哪里来的那股干劲,总是开了会便去写东西,写完东西又去找工人谈心、谈工作,一刻也不休息。”当时工会出了一些通俗易懂、生动有力的宣传品,对发展工人运动和教育工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其中就有不少出自向警予之手。

▲《向警予烈士在武汉》书中插画

狱中遭受迫害未吐露一字真情

1928年3月,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现江岸区友益街)被捕。国民党军阀对她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严刑拷打,但向警予自始至终没有吐露半点有用的信息。

史料记载,每逢被毒打回来,难友便用稻草灰和鸡蛋等做成民间偏方为向警予止痛。一开始敌人以为,通过严刑拷打可以从向警予口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将武汉共产党员一网打尽,可在她被捕一个多月之后,敌人根本无法从向警予口中了解任何信息,于是决定将她杀害。

1928年5月1日凌晨,敌人押着向警予通过十字街口时,她高呼革命口号,英勇走向位于余记里空坪(武汉市警予中学现址)的刑场。

从溆浦到武汉

两地学生共同传承“警予精神”

武汉市警予中学和溆浦县卢峰镇警予学校,是全国仅有的两所以向警予烈士命名的学校。两校于2017年达成合作共建协议,共同推动两地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让警予精神代代相传。

溆浦县卢峰镇警予学校的前身,就是向警予曾担任过校长的“溆浦女校”。该校先后经历了溆浦简易女子乡村师范附属小学、县立第二小学、首善镇中心民国校、城西完小、城关镇二完小等多次更名。至1978年,为纪念向警予烈士,湖南省委将其正式定名为“警予学校”。该校一直将传承警予精神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部分,并于每年清明节组织全校师生在雕像前献花祭奠。

武汉市警予中学创建于1958年,原名黄石路中学。为纪念大革命时期牺牲在此地的向警予、夏明翰等200多位革命先烈,1993年,学校决定以烈士名字作为校名。

警予中学的每一位新生,进校第一节课就是参观校园内的烈士纪念馆。每年清明时节,警予中学学生都会手捧花环,步行7公里、历经一个多小时,到达龟山上的向警予烈士墓祭扫,用歌声、朗诵表达对先烈的敬仰与缅怀,34年来从未间断。学校还编写了《烈士精神与风范》教材,供学生们学习烈士事迹与精神。



▲28日,溆浦县警予学校的学生们在汉阳龟山向警予雕像前敬献花篮。记者彭年 摄

今年3月,武汉市警予中学40多名师生代表前往湖南溆浦,经历了一次寻访烈士故乡的红色研学之旅。4月27日、28日,溆浦县警予学校30多名师生代表前往汉阳龟山向警予烈士陵园祭扫,家乡学子首次在烈士牺牲地表达了对向警予的追思。(记者邓小龙 通讯员乐钢 贺赛)


【编辑:舒筱】


(作者:邓小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