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报道 | 习主席关于发展的金句 这些海外追梦人脱口而出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2021年两会召开在即,中国如何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备受世界关注。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是习近平主席一贯倡导的新发展理念。

随着中国对外合作不断深化,新发展理念走向世界,日益深入人心,为全球发展带来启迪和动力,也为一个个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追梦人,注入拼搏向上的信心与力量。

从南太平洋的欠发达岛国,到湄公河支流沿岸的贫困村落;从加纳海岸的海龟栖息地,到红海之畔的荒漠戈壁滩……东风吹来,春暖花开。

“第一报道”想为您讲述一群海外追梦人的故事,他们的奋斗历程和成功故事都离不开这些“金口诀”的指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月的北半球春寒料峭,南太平洋岛国斐济却是烈日似火。田地里,已经一人多高的菌草葱郁茂密,苏尼塔·拉塔正穿梭其间,忙碌不停。这些寄托着苏尼塔和村民们增收希望的菌草,来自遥远的中国福建。

38岁的苏尼塔是一个农民。因为当地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村民们多以务农为生,生活艰难。苏尼塔家子女众多,经济状况尤为困难。

2014年,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下,中国援助的菌草技术示范中心项目落地斐济。中国专家组迅速到位,帮助斐济引种菌草。环境适应能力极强的菌草既可用于栽培菌菇,还可作为饲料、肥料,又能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在斐济当地具有很高的应用针对性。

2014年11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楠迪同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摄

苏尼塔便是菌草技术项目的受益者之一。2014年她被项目组选派到福建农林大学参加菌草技术培训班。回国后,平时她与丈夫在菌草示范中心上班,回家后管理自家的菇棚。现在苏尼塔家的菌草菇已经有了固定的顾客群,产品供不应求,家庭收入不断增加,已顺利实现脱贫。

视频截图。

尝到了菌草技术创新带来的甜头,苏尼塔告诉“第一报道”:“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老挝金花村,一片黄灿灿的生菜田里,村长苏里贡·潘纳西里正冒着朦胧细雨,仔细查看着蔬菜长势。生菜柱高叶肥,眼看丰收在望,苏里贡脸上笑意盈盈。

看到“第一报道”来访,苏里贡迫不及待拿出了自己的“宝贝” —— 一包包来自中国的优质菜种。

老挝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但因为当地农业种植以及育种技术相对落后,村民对于生态农业了解不足,不能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条件优势发展现代农业,许多像金花村一样的村落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视频截图。

2013年,习近平主席同老挝领导人会谈时表示,中国将与老挝拓展绿色农业等新兴领域合作。此后,双方建立“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引进试种中国农作物品种,助力老挝现代农业发展。

2013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时任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朱马里举行会谈。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朱马里举行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村长苏里贡曾两次来华接受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并将中国的优良菜种与种植技术带回了金花村,带领村民们建立了生态农场。如今,金花村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蔬菜种植基地。

在通过种植蔬菜发家致富的过程中,注重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中国理念也在当地落地生根。村民们始终坚持使用民间传统肥料,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苏里贡表示,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经济改善生活,这符合习近平主席一直提倡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精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早上七点,非洲几内亚湾加纳海岸,柔和的海风携着卷卷白色浪花轻抚沙滩,伴着清晨的温煦阳光,数百只不久前刚刚孵化的小海龟,正三五成群爬向大海。看着小海龟憨态可掬的模样,站在不远处的埃比尼泽·多库和他的同事们内心满是欣慰。距小海龟爬向大海的沙滩不远处,就是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港湾)承建的加纳特马港扩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

今年35岁的多库,已经在中国港湾加纳特马港扩建工程项目部工作了近5年。作为一名港口工程人员,多库的日常工作有些特殊——保护海龟。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加纳海域海龟的产卵与孵化期,成年海龟会陆续来到海滩产卵。为了保障工程区域海龟能够正常产卵孵化,承建项目的中国企业建立了海龟孵化基地。夜晚是野生海龟的产卵时间,工作人员会在夜色中将海龟卵收集起来进行集中孵化,大概50到55天以后,小海龟孵化,工作人员再将其放回大海。

视频截图。

从2017年设立到2019年6月份,海龟孵化基地累计孵化并放生小海龟1.1万只。多库说,保护海龟对于环境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我们的环境,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从埃及首都开罗向东驱车行驶120公里,便来到了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绿树掩映的工作大楼中,来自中国和埃及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艾哈迈德·苏莱曼便是其中之一。

入职5年多来,苏莱曼从一名普通职员成长为招商部经理,也见证了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在两国领导人的关怀下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埃及期间,同埃及领导人共同为合作区二期揭牌。

2016年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罗库巴宫同埃及总统塞西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经过多年建设,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如今已成为埃及综合环境最优、投资密度最大、单位产出最高的工业园区。截至2020年底,合作区共吸引96家企业入驻,实际投资额超12.5亿美元,累计销售额超25亿美元,缴纳税费近1.76亿美元,直接解决约4000人就业,产业带动就业3.6万余人,成为矗立在埃及沙漠中的经济引擎。

视频截图。

作为中埃开放合作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苏莱曼对开放发展的意义体会更深。这位操着一口流利中文的埃及小伙说道:“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因为习近平主席说过‘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郊区的一座偏僻村庄,村民们围坐在电视机前,屋外几名中国企业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施工。安装、测试过后,随着写有“中国援助”字样的卫星天线接入数字网络,屋里电视上出现清晰的画面。孩子们爆发出一阵欢呼,偏远的非洲乡村从此结束观看不了数字电视节目的历史。

视频截图。

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愿“为非洲1万个村落实施收看卫星电视项目”,这就是后来的“万村通”项目。如今,数以万计的非洲偏远乡村从“万村通”中受益。当地儿童感言:“正是因为有了‘万村通’,我才看到了世界”。

2015年12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摄

已在四达时代传媒公司肯尼亚子公司工作8年、负责当地“万村通”项目售后工作的安妮·马卢基,对“万村通”给贫困乡村带来的积极改变深有感触:“‘万村通’项目保障了社区居民能够平等参与到发展决策制定过程,真正体现出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从增收致富到协调发展,从改进生产方式到转变思想观念……关于发展和改变的故事,数之不尽。这一个个动人故事的背后,是无数个奔跑不息的追梦人,通过了解、接受并实践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新发展理念,改变了命运、实现了梦想。

(来源:新华社 记者:张永兴 章建华 杜大鹏 王小鹏 许正 吴丹妮 白林 杨翼 武笛 韩曦乐 孟菁 坚赞 洛登 吴鲁 牛小溪 石松 余福卿 杨依然 李帅 张浩  文字:赵文才 视频:黄顺达 制作:王雅晨 陈杉 马晓燕 王申;视觉:洋葱画视 新华社国际部 出品)

【编辑:符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