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光笺·与西亚调香传统重逢

文/孟晖

显然最近中国游客兴起了在迪拜买藏红花的热潮。前些天,我和一位闺友到迪拜短游,一入著名的香料市场,各家店主便纷纷用汉语“你好”问候,然后一个劲儿念叨中文发音的“藏红花,藏红花”。

阿拉伯半岛本身不产藏红花,迪拜市场上的藏红花来自波斯湾对岸的伊朗。今日的中国游客在这里买藏红花,大概目的在于保健、养生。在宋代,进口藏红花却是合香的重要材料。

“藏红花”是清代以来的习惯叫法,历史上曾长期叫“番红花”,另外,晋唐时代名其为“郁金香”,宋时称为“蕃栀子”,元代则依照阿拉伯语发音译为“咱夫兰”、“咱法兰”。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中有“蕃栀子”一条,透露的信息非常有趣:“蕃栀子,出大食国……今广州龙涎所以能香者,以用蕃栀故也。”说明宋时就从阿拉伯世界进口番红花,这种异国产品由海船运输,经过印度洋航线,在广州卸货。广州作为当时的制香业中心,得地利之便,能够将番红花加入到所制香品之中,因此其合香成果(“龙涎”)在香韵上远远胜出国内其他地方的产品。

相传为宋人陈敬所撰的《陈氏香谱》中,确实有若干香方将“蕃栀子”列为成分。本来这已是淹没在时光中的久远往事,然而,在阿联酋旅游的短暂时光却让我们产生与往事重逢的恍惚。

到迪拜之前,我们先在阿联酋的首都阿布扎比玩了三天,其中一天恰逢“主麻日”(伊历的周日,即公历的周五),普通店铺歇业,只有大型购物中心才在午后开门。于是我和同伴便到一家“玛丽亚购物中心”闲逛,与各国游客一起,混在举家外出度周末的当地人中,倒觉得挺接地气。

无意间逛进了阿联酋知名香水品牌“瑞士阿拉伯”的门店,这家公司的特点是联合瑞士香水专家一起研发阿拉伯传统香型,所以在原料、工艺乃是香调上都保留了伊斯兰用香传统的诸多风韵,但又有所创新。因此,店员请我们品嗅的几种香品都气味独特,醇厚浓郁,与化学工业生产的欧洲香水完全不同。

翻看他们的香品目录,竟有好几款产品使用藏红花!这一意外邂逅让我非常惊讶,原来,在西亚,调香时加入藏红花作为一款原料,竟然一直保留到今天。藏红花本身并无香气,它在合香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呢?可惜店员们并不知道,无法给我哪怕一个最初浅的答案。

坦白说,店员们热心推荐的几款当红香型,我俩基本无法欣赏,只觉得是怪味,让店员君很不解。很显然这些香味迎合了南亚、西亚以及非洲的趣味,这趟阿联酋之行让我首次切实体会到,在香气上的审美感受也是文化修养培育的结果。但是,不管怎样,能够将古老传统与现代技术、与欧洲香水体系结合,生产海湾及周边地区人民所喜爱的香调,这眼光,这行动,值得敬慕,也予人启发。

实际上,宋代深受西亚制香工艺的影响,宋人所说的“龙涎”,主要是指接受伊斯兰制香技术影响而研发出的合香制品。可惜的是,这些宋代名香都没有保存下来,只有少量配方记录在文献中。惊喜的是,在西亚,古老的调香传统至今未绝,那么,是否可能再次学习这一地区的传统技术,从而让文献中的宋代香方重新启动?眼下,品香已成中国新兴风雅阶层的一项热门时尚,希望有志者能够如昔日玄奘取经一样,到西亚,到丝绸之路的另一端,为我们取回曾经氤氲宋词的合香经验。

孟晖达斡尔族,作家。曾留学法国,著有《画堂香事》等,译有《西洋古董鉴赏》等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