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江鲜”,不留下一块招牌

去年,有关部门对含有“江鲜”“长江水产品”等广告和招牌进行拆除。 通讯员 黄智强 摄

本报记者 杨溢

今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全流域专门法《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开创构建了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法治框架,也为长江“十年禁渔”提供了法律依据。

临江而兴的张家港,坐拥苏州最长的长江主江岸线,约65公里。“禁渔令”下,水产市场现状如何?执法部门有什么举措?上岸渔民生活得怎么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张家港进行了实地采访。

店主转卖海鲜

“江鲜”店招全部清除

张家港市第一集贸市场是该市重要的水产品集散市场之一。昨天,记者在该市场发现,整个水产区看不到带有“长江鱼鲜”的字样。

“以前这个季节,卖的是长江刀鱼,现在转卖海鲜了!”指着鱼缸内的龙虾、蟹等海产品,水产店主倪中华告诉记者。店铺的墙面上贴着一份《承诺书》。店主郑重承诺,该店不养殖、采购、烹制、销售野生动物和“长江鱼鲜”产品;不以“长江”“野生”等菜单、店招字样或利用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这里家家户户都与市场监管部门签订了《承诺书》。”倪中华说,现在整个市场找不到长江水产品。

记者在水产区走访发现,大多数摊主对长江禁捕政策非常了解。他们表示,不卖“长江鱼鲜”,已经转卖龙虾、海鲜、河鲜等。

“涉及江鲜的店招必须全部清除。”张家港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全面贯彻长江禁捕工作,该局启动了禁售长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行动,对农贸市场、生鲜超市开展全覆盖检查,并对农贸市场及周边、水产经营店的店招、店堂告示、广告等进行检查,对含有“江鲜”“长江水产品”“野生”等广告进行拆除或清除。

值得一提的是,永联村还停办了举办多年的“江鲜美食节”,改为“乡村美食节”。永联美食街上经营多年的“江鲜大酒店”,也在去年7月更名“品鲜大酒店”。“不做江鲜,我还能做别的。撤下江鲜,是为保护长江生态平衡贡献一份力量。”品鲜大酒店店长、张家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河豚烹饪技艺传承人陶卫军告诉记者,更换招牌的当天,酒店菜单同步上新,千岛湖鲢鱼、洪泽湖青虾、江滩鸡、江滩鸭、当地手工豆腐……“只要用心经营,我们同样能创造出特色。”陶卫军说,店里没了江鲜,但来“品鲜”的人更多了。

据介绍,去年以来,张家港市重点对锦丰、大新、乐余、南丰等沿江区镇的餐饮企业,采取集中行动,督促相关餐饮企业更换招牌、菜单、点菜栏上的不规范广告,倡导不捕、不卖、不买、不食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积极营造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

联动执法

非法偷捕“露头就打”

一辆巡逻车、一台望远镜、两只探照灯、30多公里沿江岸线……每天中午、下午、晚间开展沿岸巡查,这是张家港市常阴沙“长江护卫队”的巡防场景。

这支由农业综合执法队员、派出所民警与社区网格员、志愿者、退捕渔民等社会力量组成的“护卫队”已成为当地推动落实“长江禁渔”的主力军。

去年6月30日傍晚,退捕渔民老张通知“长江护卫队”,沿江发现有人正在下网捕捞江鱼。“长江护卫队”巡逻队员们快速赶到现场,发现江堤边上停靠了三辆外地牌照车,七八个人使用简易渔网正在捕捞。巡逻队员立即上前查看,原来是外地游客想吃江鲜。经过说服教育,这几名游客立即将捕捞的两条鱼放归江中。

随着社会力量的加入,市民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如今,张家港“长江护卫队”的工作重心已由前期的打击处罚转向打击与宣传教育并重。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他们积极向群众宣传禁渔的重要意义和违法捕捞的严重危害。队员们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积极营造关注禁渔、理解禁渔、支持禁渔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全力保护长江流域珍贵水产。

张家港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联合公安机关探索“渔警紧密联动、行刑高效衔接”的联合执法机制,资源共享、联合联动、通力配合,实现禁捕执法零距离、全时段、全覆盖。去年以来,该市联合执法行动共查处涉渔刑事案件18件、涉案人员34人。

张家港市还积极开展长江退捕工作“回头看”行动,建立健全退捕档案,做到“一船一户一档”;组织开展清江清滩行动和“三无船舶”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消除非法捕捞隐患;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长江禁捕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该市累计清理“三无船舶”836艘,开展清江清滩行动70余次,清理长江插网500余排,残余毛竹6.5万余根,地笼3260条,抛网135条;立案查处各类涉渔违法案件153件,移送司法案件41件,形成了打击长江非法捕捞行为的高压态势。

退捕上岸

捕鱼人反哺“母亲河”

“江边发现几条地笼、刺网,马上进行定位。”近日,渔政执法船“中国渔政32118”在双山岛周边水域巡查时,船长沈国华在江边水面上发现了几条用于非法捕捞的地笼、刺网,他立即通过船上的定位系统记录下精确位置,转交执法人员进行清理。

“沈师傅水路熟、开船快,对我们打击长江非法捕捞助力很大,查处的非法捕捞立案数量增长了3倍。”张家港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钱平说。

17岁就开始登船捕鱼的沈国华,曾是张家港东沙渔业队有名的“船老大”,最多的时候他的船队有17艘船、上百名渔民。禁捕前,每年的“刀鱼季”,他的收入能有四五十万。

沈国华坦言,近些年长江刀鱼数量直线下降,捕捞难度越来越大,甚至到了“一刀难求”的地步。加上国家推行自愿退捕政策,不少渔民选择主动上岸。2020年1月,江苏省长江干流全面禁渔。沈国华和渔业队其他成员主动上交了《内陆渔业船舶证书》,正式告别捕鱼生涯。上岸后,永联村不但给他们安排住房,还主动安置他们就业。沈国华因为驾驶技术一流,被张家港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相中,成了一名渔政船长。

“靠水吃水,以前是长江养活了我,现在是我回报长江、保护‘母亲河’的时候了。”沈国华说。

“船老大”沈国华的“上岸转型”,是张家港渔民全面退捕上岸的缩影。去年底,该市25艘长江捕捞渔船全部退出并拆解报废,《内陆渔业船舶证书》全部收回注销,足额兑付渔民退捕补偿资金1394.54万元。

此外,张家港市高度重视渔民上岸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发放为期两年的过渡期临时生活补贴,将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按规定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并积极引导退捕渔民转产转业。通过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安排工作岗位等措施,解决退捕渔民再就业难的问题,推动长江禁渔工作的平稳过渡,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