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划扩建辛安渡公墓陵园的建议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宜居环境的大力改善,原本在林地、沟渠边甚至在主干道边的零散墓地逐步纳入眼帘。这些坟墓有碍当地生态环境的提升,更是移风易俗的前行阻力。为此,在辖区完成农村公益性公墓的规划、选址和建设刻不容缓。

 一、辛安渡墓区的现状

 辛安渡街墓区可分为陵园和零散墓地两个方面,辛安渡陵园于2002年9月成立,位于辖区汉宜大队范围内陵园占地面积13.4亩,约8932平方米,其中墓地占地6667平方米,其他面积(管理房、厕所、停车场等)2265平方米,共计墓穴2324座。陵园成立之初采取的是公办民营模式,期限为18年。2020年10月街道与陵园终止了18年建设合同,由街道进驻陵园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就是零散墓地,大部分分布在辖区沟渠边,林地,偏远的位置,少量分布在村湾周边。零散墓地类型基本为土坟、土坟硬化、围院一个或多个墓穴的家族式墓区,以及少量的墓碑高度超标准墓穴。

 二、当前殡葬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容量不足。2020年10月街道与陵园终止了18年建设合同,由街道进驻陵园进行管理,经现场核实,陵园存量墓穴四百余座,按年死亡率的千分之六计算,每年需100多座墓穴,可满足辖区内三年的安葬需求。但由于现阶段辖区内武宜高铁、张辛路东延工程建设、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需将项目周边的零散墓区整体迁移至陵园,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加之辖区内零散违建墓地专项整治,按照计划将逐步迁至陵园。而现有的墓区已接近饱合,无法容纳零散墓穴迁移和新增死亡人员的落葬。

2、随意安葬现象有所反弹。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措施有限,从而导致乱葬乱埋有所反弹,仍然存在不进公墓安葬死者骨灰的现象。墓区显得零乱、荒芜,花圈以及上坟祭品等杂物,存在有不安全因素。

 三、关于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对策

1、加强选址规划,加快建设进程。根据武汉市民政《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和管理的通知》(武民政[2011]115号)精神,进一步规范农村公益性公墓的规划、布局、选址、用地,推进建设生态化、管理标准化。实施公益性节地生态葬设施覆盖到乡镇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农村公益性公墓选址充分考虑所用场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历史形成的墓葬点、荒山瘠地或不宜耕种的瘠地进行规划、根据服务半径和人口数量以及死亡率,按照使用50年确定用地面积,以乡镇为单位建设的农村公益性公墓用地控制在50亩以上、100亩以内;村级公益性公墓用地控制在10亩以上、50亩以内。经前期调查,街道建议选址汪家台点位已复垦为基本农田用地,改为特殊建设用地难度较大;目前,辛安渡现有陵园周边尚存在可利用土地,经测量,用地面积为44亩,建议原址扩建陵园,用足土规指标,满足辖区内项目建设、违规墓穴整治、逝者落葬的需求。

2、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坚持舆论先行,从思想上解决认识问题,大力宣传殡葬管理政策法规,宣传生态科学文明葬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重点加强“骨灰”去向跟踪监督,对违规安葬骨灰和殡葬大坟等行为,予以曝光,督促整改。同时,对于乱埋滥葬、乱建墓地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通过堵疏结合,联合执法,引导群众有序安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