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总指数109.41 萧山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日前,省经信厅发布了《2020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我区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为109.41,稳居全省“第一梯队”,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县(市、区、功能区)第三。

从近三年萧山两化融合总指数的变化来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总指数从2018年的99.58到2019年的103.55,再到2020年的109.41。“这表明,在萧山,越来越多企业投入到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过程之中,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字基因”赋能行业变革

在大数据存储设备核心芯片依赖海外进口的情况下,华澜微推出的6651(SATA-SATA)、7621(SAS-SATA)的硬盘阵列控制器芯片,解决了这两个型号的进口替代问题;古珀科技打造连接医疗机构、医生、患者的医疗高速路,覆盖10个省500余家医院,为8万余名医生提供了线上执业支持;在5G自动微公交上,车辆自主完成各类操作,基本实现自动驾驶。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层次的深度结合。近年来,我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焦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诸如上述的新业态新技术层出不穷,为萧山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不同领域,这些“萧山方案”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输出,“在2020年我区经济增长态势中,新产品新模式引领作用显著。”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字经济热浪涌动,不仅体现在技术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劲的企业中,还体现在数字经济企业数量的提升上。2020年,通过深度挖潜、分类指导、入库引导等一系列举措,全区现有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228家,较2018年底新进统计库116家,数量翻番。这些企业不仅在“智能+”的维度上提升显著,对我区经济带动作用同样明显。2020年,全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07亿元,较上年增长20.5%,连续两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态势。

智能制造跑出“加速度”

智能制造落地,车间体现最明显。走进占地75亩兆丰三厂车间,百余辆AGV小车搭载着加工好的轮毂轴承,工人人数不足100人,却创造了3亿元的年产值。在兆丰的数字工厂管理平台兆丰数据中枢大屏幕前,通过5G设备互联,设备运作效率、生产线产能等情况一目了然。

拥有了发达的“神经系统”,工业大脑及时汲取所有信息并做出反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兆丰机电董事长孔爱祥总说,“让数据成为新生产资料,数据计算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在我区全力推进产业数字化第一区的建设下,这句话已然成为萧山企业的共识,众多制造业企业创造了丰富的大数据应用场景,涌现出了包括兆丰机电、大胜达、德意电器等在内的一大批领军企业,领跑萧山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0年,全区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7家、区级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8家、智能制造试点项目48个;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325个,企业上云累计16000家,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100%。

此外,2020年,由省市区联合打造的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在萧山正式揭牌,集聚了一批国内外优质数字服务商,提供全环节数字化体验,展现最先进、最前沿的数字化技术及服务,可诊治我区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碰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加速培育萧山制造新动能。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作者:记者 周珂    编辑:蔡少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