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难得见到“分子钱角子钱” 家长质疑小学课本脱离生活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9日讯(记者杨幸慈)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上到“认识人民币”单元时,周女士苦于找不到课本中1角、5角纸币,更没有分子钱,难以辅导女儿学习,不禁质疑课本有点脱离生活。近日,记者查阅中小学语文、数学等多学科教材发现,“跟不上时代”的内容确实存在,对此老师们的看法却不尽相同。

生活中难寻课本中内容

“由于家里‘没钱’,辅导作业很是费劲。细想也是很可怕,孩子从懂事开始,更多看到的可能是妈妈拿着手机扫一扫。”周女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说五年前老大学这些的时候,家里还能凑齐课本上的钱,但现在连超市小卖部都很难找到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单元中,印有各种面值的钱币。有一道“写出下面的钱数”的练习,共涉及6种钱币,其中1角、5角纸币,1分、2分、5分硬币这5种已很难在生活中看到。“把这个问题发朋友圈后,很多家长支招,学校附近小文具店买儿童学习币代替。”周女士说,“毕竟不是实物,生活中也用不到,孩子还是没有直观的感受。”

小学教材中确实存在一些脱离生活的内容。汪女士反映,读三年级的女儿最近学习到书信的格式,课本中要求写一封信并找个邮筒寄出去。“方圆几公里都找不到一个邮筒,连邮局里都没有邮筒了,这种作业很难完成啊。”

记者注意到,语文五年级上册中也有类似的问题。第一课“我的写作梦”中提到:在绿色的邮筒前,我踮起脚,塞进一封沉甸甸的信,里面装着我的一篇作品……打开明天的报纸,第一眼就会看见我的名字,还有那篇作品……对于如今的孩子来说,很难理解这种邮寄、投稿的过程。

教材并没有与生活脱节

“对于认识人民币那一课,家长可能只关注到实物的部分。”汉阳区西大街小学教科室主任、武汉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熊菲表示,学习这一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认识钱,而是用钱让孩子学会单位换算,研究单位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生活化的内容,即便如今电子支付多了,但也得通过认识钱币来理解元角分之间的组成和换算。”

“数学知识多来源于生活,尤其是现在的小学教材,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更新。”汉阳区楚才小学教导主任杨敏说,没有实物其实影响并不大,老师可以拿教具教学,家长同样可以自制相关单位的“钱”帮助孩子理解。“货币中1、2、5、10等面值的设置可以组合任意支付,而3、6等数值则不行,这才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学校会自制一些‘货币’,在一二年级中开展小超市活动,让孩子在支付体验中学会付钱、找零等运用。”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小学语文教研组长陈曦表示,课本中确实有现实生活中少见的内容,但这也是一种教育。“讲到邮筒、信件等相关内容时,顺便给孩子们讲讲通讯方式的变化,了解社会变迁。很多看似过时的东西还是要传承,《见字如面》节目那么火,就是因为书信这种沟通方式特别能够传递情感、打动人心。”

音乐教材内歌曲不讨喜

多数老师都认为,语数外等学科的教材比较与时俱进,而一些音乐老师反映,虽然教材时常更新,但歌曲内容孩子不喜欢也没有学习的兴趣。

“目前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年代比较久远,即便是更新也只是将高年段的歌曲拿到低年段学。与生活贴近性不强,每次这些孩子总会说‘又唱这个啊’,都提不起劲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小学音乐老师李倩介绍,孩子们喜欢流行歌曲和原创的青少年歌曲,但目前适合青少年的歌曲很少。她会从流行歌曲中挑选一些内容合适的拿到音乐课上,比如周杰伦的《稻香》、TFBOYS的《青春修炼手册》《大梦想家》等。对于课本上略显枯燥的歌曲则采用音乐游戏的方式,将歌曲当做背景音乐,用水杯、手掌根据音乐打节拍,或者教大家分声部合唱,提高上音乐课的兴趣。“虽然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丰富音乐课的内容,但感觉适合青少年的歌曲实在是太少了。”

【编辑:施政】


(作者:杨幸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