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阶野草引发孩子猜想,小学生手绘自然笔记推理种子“飞行”

同学们在校园观察植物,记录自然笔记。 杨晓雨摄影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9日讯(记者彭毓颖 实习生黄芷薇)石阶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小草从何而来?是种子飞行于此,还是幸存的嫩芽萌发?5月9日,武汉市中小学生绿色生态研学旅行示范课走进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学生们观察校园内植物,将他们的自然观察与联想推测记录下来。

“弱小的生命体不同于阳光下的植物,它们有着独特的生存秘诀。”五年级(1)班的娄庄明同学将石阶野草作为观察对象,半个小时内发现了10余棵这样的小草。娄庄明说,这些小草的叶子只有1厘米左右,但生长形态很像铁树。层层叠叠的叶子错落生长,周围的老叶掉落,为中间新叶的萌发匀出养分维持生长,就像火箭发射器一样,进入外太空就必须分离开助推器。

观察了野草的生长情况后,种子从何而来也引发了同学们的猜想。娄庄明说他曾在书上了解到风阻系数的知识,“种子不会太重,也不会太轻,应该跟这株植物的茎差不多的大小,这样风才能将它托起来,最后带到这里来。”李忻月同学则持动物传播的观点,蚂蚁和虫子也是种子的“搬运工”,可能是它们将种子从远方带过来的。

同学们在校园观察植物,记录自然笔记。 杨晓雨摄影

同学们认真观察校内植物,发现了不少惊喜。五年级(1)班的刘陈俊熙将一片粉色的花叶络石叶片取名为“粉色奇迹”。“这片叶子长得太完美了,叶片竟然是粉红色,”他仔细观察着这株植物,并在笔记中写下,“叶子:粉色,有斑点,一面光滑,一面粗糙;数量:七片;根茎:坚硬,有绒毛。”至于为什么同一株植物会有不同颜色,刘陈俊熙观察到快要落的叶子呈红色,于是推测粉色的应是嫩叶,然后再变成白色,他的这一猜想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的科学老师曾理认为,自然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绝不仅限于生物学,“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不可限制的,当他们遇上无法解决的植物知识时,会运用其他擅长的知识进行自然推理,尝试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感受到的一种惊喜。”

目前,武汉市中小学生绿色生态研学旅行300堂进校示范课正在开展中,该活动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教育局携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举办,5-6月、9-10月,武汉30万中小学生将走进城市公园进行自然研学旅行。

【编辑:叶凤】


(作者:彭毓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