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蒙拾·芍药殿春风

文/蓝紫青灰

芍药一名为余容,又名婪尾春,意思是开在春尾。按芍药在牡丹之后开,牡丹为清明花,芍药乃谷雨花,在蔷薇满架之前,确实是将尽春阑。芍药开时,春色将阑也。因此苏东坡写诗说:“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

古代的芍药名品有近百种,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金带围”或称“金缠腰”,事出“四相簪花”。此一典故每见宋人笔记,传播较广的是沈括的《梦溪笔谈》:“韩魏公庆历中以资政殿学士帅淮南。一日,后园中有芍药一干分四歧,歧各一花,上下红,中间黄蕊间之。当时扬州芍药,未有此一品,今谓之‘金缠腰’者是也。公异之,开一会,欲招四客以赏之,以应四花之瑞。时王歧公为大理寺评事通判,王荆公为大理评事签判,皆召之。尚少一客,有陈秀公时为大理寺丞,遂命同会。至中筵,剪四花,四客各簪一枝,甚为盛集。后三十年间,四人皆为宰相。”

芍药以扬州名最盛,自宋初名于天下,与洛阳牡丹俱贵于时。蔡京守扬州时,曾作万花会,每用花十余万枝,传为习俗,后来被苏东坡废止。《东坡志林》记载:“既残诸园,又吏因缘为奸,民大病之。余始至,问民疾苦,以此为首,遂罢之。”

但扬州芍药之名,传至今日,一句“念桥边红芍,年年知为谁生”,已经风流无数,赢天下明月三分,二分颠倒为扬州。

芍药古名将离,亲友将要离别时,便手擘一枝,持之相赠,像是唐诗里常见的折柳赠别。唐时官员离京,东出长安至灞桥,桥边多柳树,因折柳枝,盼其能如柳枝一般,来年春归,树也返绿,人也回来;另柳留谐音,赠柳意为挽留;且柳枝垂拂,千条万绦,繁茂丰余,虽稍折而不至衰,是为年年柳色,灞陵伤别,那么多出京的官员,都不曾把灞桥两边的柳枝折光了呢。而芍药四月开花,夏末即枯,何来许多枝叶花朵可供攀折?又难道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长亭更短亭,亭边都有芍药生?

花有花语,草有草意,花是不能乱送乱赠的。在古代文人默认的花语体系赠花指南里,每一种花都有特别的意义。比如送别的时候赠芍药,因芍药一名“将离”或“可离”;写信发短消息招朋友来喝酒,可以送上一支“文无”,文无就是当归,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吴志》:“操公闻太史慈名,遗书以箧封之,发现无所道,但贮当归。”这就是当归又名“文无”的由来;离别之后必然忧愁,这时候可以赠送一束萱草,因萱草一名忘忧草;如果有朋友因什么事情很生气,就送他一枝合欢,因合欢的药效令人蠲忿也。

芍药用于赠别,这个寓意在流传了千年之后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如今的人谁舍得下手掐一枝芍药?那么美丽的花,欣赏都来不及呢。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北平城,春末,中山公园、景山公园、颐和园等北平各处园林都盛开各色芍药,这些过去的皇家园林在那个时候都变成了市民公园,对外开放。《世界日报》上刊载当时的赏花盛况,大标题是“小雨后天气清爽,中南海游园会盛况,听鸿楼下古乐悠扬,卍字楼旁芍药绽蕊”,参加的人有谁呢,“古乐专家齐如山氏立以楼旁”。

新闻里还说中央舞场举行香花舞,名为“舞芍跳舞大会”,与会人士均有赠品,是新鲜摘下的芍药花。北平铁路局甚至为此加开看花专列,方便天津的市民来北平看花。在报纸上登广告,说“北宁路局,因北平崇效寺、中山公园,以及故宫博物院、颐和园等处,牡丹盛开。而牡丹开后,芍药继起,正起见,特在此期内,发售平津往返星期来回票。平津赏花廉价车票至六月底止,专供津人来平赏花之用。计头等往返票价,减收九元四角五分,二等票,六元零三角。星期五六日来平,星期一末次车均可返津。”北宁路局很有营销手段,买往返票打七五折,团体票还可以继续打折,一直要卖到六月底花期结束才停止。

蓝紫青灰植物爱好者,已出版十多部长篇小说和散文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