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武汉,就是行!

长江日报3月26日讯  “武汉是我国器官移植的发源地。武汉人敢想敢干,我对武汉的发展,一直充满信心!”这是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近半年来第二次来汉参加学术交流。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他表示,武汉有很多光荣的历史,2020年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洗礼,“武汉,就是行!”

     黄洁夫正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通讯员李晗摄

武汉是器官移植事业的发源地

因患慢性肾功能衰竭,必须接受透析,这类患者如能接受肾脏移植,不仅可摆脱频繁透析的困扰,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甚至重回正常生活。器官移植的发展,令众多重病患者受惠。

“讲到器官移植,不能不提武汉。武汉是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源地。”黄洁夫回忆,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开创者裘法祖、夏穗生两位老教授,为推动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鞠躬尽瘁,“裘老临终前托付我,要带领中国把器官移植事业做得更好。夏老更是把眼角膜都捐献出来。”

黄洁夫还大力点赞湖北的器官捐献移植工作“做得好”,本次国家卫健委委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建设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也是对湖北前期工作的肯定。

呼吁更多企业参与公益救助

对于器官捐献移植,黄洁夫有更多深层次的思考。他表示,器官捐献移植不仅是单纯的治病救人,同时还彰显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制建设,甚至体现社会文明程度。

制约中国器官捐献移植发展的因素很多,除移植器官数量不足外,经济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器官移植需要的设备、耗材、药品造价不菲,部分患者无力负担。

他呼吁,应积极建立人道主义救助体系,对器官捐献者家庭、对经济困难的受体群众提供人道主义关爱。目前,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对尘肺患者、肝移植患者和部分江西老区的患者,都进行了相关救助。

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体现武汉精神

“我是湖南人,我们是邻居,我非常喜欢武汉。”黄洁夫说,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英雄辈出的地方,武汉人有热血、敢想敢干,勇于和新冠肺炎疫情作斗争,解封后快速投入经济建设,这些都是武汉精神的体现。

本次来汉,看到武汉街头熙熙攘攘,黄洁夫很欣慰。他说,面对疫情考验,有党中央强有力的指挥、全国同胞的通力相助,加上武汉人乐观、敢于斗争的性格,必会通过大考,“武汉,就是行!” (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李晗)

【编辑:余丽娜】

(作者:王春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