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屏”海南琼海的“短命”昆虫,早就以化石的形式活了上亿年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诗经·曹风》

2018年5月12日,海南琼海出现蜉蝣“飞瀑”,嘉积大桥西部路段雨点般的蜉蝣铺天盖地在路灯下飞舞,令行人睁不开眼,车辆不得不放慢速度,场面颇为壮观。大约半个小时后,绝大部分蜉蝣纷纷落地,如雪花般铺满马路,任由车辆碾压行人踩踏。


事实上,这种叫“蜉蝣”的生物,早在晚侏罗纪时期业已存在。科学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现了许多蜉蝣的化石,它们往往是我们研究古代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材料。

今天就由小编带大家亲眼见证其中一块蜉蝣化石——三尾拟蜉蝣化石。


蜉蝣化石在这里!

在武汉中华奇石馆2楼展馆的一面78平方米化石墙上,展示了晚侏罗纪时期的狼鳍鱼、东方叶肢介和三尾拟蜉蝣,这3种远古水生生物自然组合在一起的化石,出土于辽宁热河地区,又称“热河三宝”。

下图中体长约5厘米、宽约0.9厘米,有3条细长尾须的三尾拟蜉蝣,是远古一种典型的水生昆虫。奇石馆的苏馆长告诉小编,蜉蝣的幼虫生活在水中可达五六年,一旦变成成虫出水,就不再吃东西,因此寿命极短,一般只能存活几小时,故有“朝生暮死”之说。

蜉蝣化石大部分都是幼虫状态


“热河三宝”还原生态真相

一块化石上,同时保存了三种动物的“遗体”,这个出土热河化石群地区的化石组,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从三种动物的特征可追溯当时的水生环境与地形地貌。

狼鳍鱼:适合在不太深的海域生活

三尾拟蜉蝣:常常生存在沼泽环境下

东方叶肢介:多出现于海滨地带,如贝壳

从以上三种动物的生存环境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生态环境同时出现了:浅海、沼泽和海滨三种形态,可见当时的水生环境优越。

▲ 狼鳍鱼化石

回望开篇的“蜉蝣”新闻,蜉蝣大量存在也代表了当下环境的优良程度。昆虫专家认为,因为水质一旦受到污染,蜉蝣是不能生存的,蜉蝣大量出现与水质环境密切相关,出现越多,说明这个地方的水质环境越好。


蜉蝣一天就是一生

▲蜉蝣(史宗文摄影)

蜉蝣一词曾出现在不少诗人作品里,感叹生命短暂,人类渺小。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前赤壁赋》

我亦洞箫吹一曲,不知身世是蜉蝣——宋代抗元英雄文天祥


为爱而生,为爱而死

蜉蝣的生命虽然短暂,却格外的充实繁忙,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它们得飞行、婚飞、交配、产卵等一系列的工作。蜉蝣从幼虫羽化为成虫,只是为了要繁衍后代。

蜉蝣的幼虫在水中生活,它们行动缓慢,靠吃藻类和腐叶的碎片生活。而成虫的口腔与消化器官退化,丧失了进食功能。

蜉蝣从头到脚都是为爱而设计。它的口器已经退化,胃肠道也不过是气泡而已,这样让身躯更轻巧更适宜飞行。即使它饥肠辘辘,也无法吃下哪怕是流质的食物。

它们只有一天的生命,在这天里必须找到配偶,必须交配产卵,并在完成一生的使命后平静地死去。这是属于蜉蝣的美妙一天,它们在这一天里为爱而生,又为爱而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