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塘驿站:邮驿通天下,运河贯古今

横塘驿站立于运河与胥江两水之间,是全国仅存一个半古邮驿中的一个,见证了千年以来大运河的沧桑变迁——

邮驿通天下,运河贯古今

听过了《枫桥夜泊》,再撑船沿运河而下,一座古驿站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横塘驿站,背城面河,据守在胥江小岛的最西端,千年运河与胥江在它身边汇聚。

横塘驿站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为数不多的水陆两用驿站,也是苏州仅存的邮驿遗迹。驿站在古代是传递官府文书以及往来官吏中途歇宿之所。现存驿亭的两侧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从中,千年前运河兴盛,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可窥一斑。

如今,作为苏州“运河十景”之一,横塘驿站经过修缮,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继续屹立运河之滨,传承运河文化记忆。

修缮一新的彩云桥和横塘驿站在大运河畔相映成趣。

亭桥组合——大运河畔的璀璨明珠

大运河与苏州古城相依相守,血脉相连。而胥江是伍子胥建城时设计的苏州母亲河,也是苏州古城的生命线。横塘驿站地理位置特殊,位于胥江与大运河交界处,是苏州通往石湖、太湖等地的水路要隘,堪称是大运河畔的一颗明珠。

横塘驿站始建年代不详,不过,古代多首送别诗中都提到了横塘。北宋诗人贺铸的《青玉案·横塘》中写道:“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横塘》中也描述:“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有专家据此推断,横塘驿站很有可能建于宋代。

在漫长岁月中,横塘驿站曾多次被毁坏。目前,驿站仅剩一座驿亭,呈长方形,四角有石柱4根,南北各有两根木柱,四周筑砖墙,南北各辟一门,东西各开一窗。驿亭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落款为“同治十三年六月”。由此看出,该驿亭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大修过。

不远处,一座古桥与古驿亭相对而望。此桥就是彩云桥,原本并不跨胥江,其始建年份已无从考证。1992年,因大运河拓宽,彩虹桥迁建于胥江上,和横塘古驿亭形成了独特的亭桥组合。

修缮后的驿亭气势不凡。

弥足珍贵——“活化石”讲述邮驿文化

古时,因位于大运河畔,又是水陆两用驿站,横塘驿站既是传递官府文书以及为往来官吏提供交通工具和食宿的处所,又是各种货船来往穿梭、停靠补给的场地。所以,驿站门前,常年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

住在横塘附近的老人们常会提起,听老一辈说,当年运河里船只来往不断,满船装的都是苏州丝绸、扇子、玉雕、虎丘泥塑、灯彩等货物,船只缓缓驶出横塘,进入运河后扬帆远航,去往全国各地。

放眼当时,横塘驿站是苏州众多驿站中的代表之一。据记载,苏州旧时拥有不少上规模的名驿,如姑苏驿、望亭驿、横塘驿、松陵驿、平望驿、枫桥驿等。历史上,对姑苏驿有这样的描述:“姑苏驿递南接行省,北抵大江,东南贡赋并两浙、闽海之供,悉由兹道,是以送往迎来,岁无虚日。”透过这段文字,当时驿站的忙碌程度可以想见。

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驿站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横塘驿站是现在苏州唯一保存下来的驿站遗迹,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而在全国来说,除了苏州外,只有浙江嘉兴的西水驿还存在,但西水驿的驿亭是1999年建造的,所以只能算半个古迹。

横塘驿站成了大运河江南段沿线仅存的一处古驿站遗构。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邮电部发行的J174M“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纪念邮票小型张,邮票图案就是横塘驿站旧址。邮票四周饰以古代青铜器鱼形铭文,这是新中国邮票上第一次出现古驿亭。

如今,横塘驿站虽已不复当年的繁华,却尤其显得珍贵。作为苏州邮驿文化的“活化石”,它见证了大运河沿岸邮驿的兴盛和衰败,为姑苏古城留下了一份重要文化遗产。

图为1990年发行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纪念邮票小型张,票面图案便是横塘驿站。这是新中国邮票上第一次出现古驿亭。(本版照片由吴门桥街道提供)

保护修缮——让古老驿站重放光彩

岁月流年,沧桑巨变,横塘驿站饱经风霜,也几经修缮。在驿亭的两面墙里共砌有大大小小的9块碑刻,分别记述了同治年间至现代的几次集资、修葺、保护情况。

1955年,苏州市文管会调查市郊文物时发现此驿亭,当时已破烂不堪。1961年大修,拨正柱梁,更新朽木,修复屋顶、墙壁和地坪。1963年,此亭作为江南运河沿线仅存的一处邮驿遗迹,列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再度大修。1982年升格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驿站再次大修,并且抬高台基,与拓宽的大运河河岸高度相适应。

近年来,由于大运河改道,横塘驿站建筑部分构件糟朽出现开裂,梁架局部变形,周边环境破败。2019年,相关政府部门再次启动了横塘驿站的修缮工作。此次修缮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主要涉及驿站主体修缮、补齐防汛挡墙缺失部分、完善排水系统、美化围墙外立面、增添绿植等。

如今,踏过彩云桥,粉饰一新的横塘驿站映入眼帘。驿站临水而筑,三面环水,四角立花岗石柱承檐桁,粉墙黛瓦。站在驿站门前远眺四周,大运河中,各色货船来回奔忙;作为运河故道的胥江在这里和大运河交汇,滋养着这座城市;远处是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楼,城市里车水马龙的喧闹声不断传来……这座独立于小岛的古驿站,见证了大运河贯通南北、连接古今。

陶开俭手绘

水陆双线串起文化“珠玉”

以古驿站为中心打造运河特色地标

作为江南运河沿线仅存的古邮驿遗迹,横塘驿站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2年被列入苏州市政府《大运河苏州段遗产保护规划》古代运河设施和管理机构类遗产。今年,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将围绕“以河为线、以景为珠”的总体思路,打造以横塘驿站及所在胥江小岛为基点,通过水陆双线“串”起吴门桥、渔家村、唐寅园等板块内的文化珠玉,打响吴韵明珠运河文化品牌。

横塘驿站是吴门桥街道全力打造的运河湾文化圈的重要部分,也是展示邮驿文化的特色地标。目前,横塘驿站一期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基本完工,周边的绿化景观带也在建设中。吴门桥街道将结合横塘驿站修缮及环境整治、运河堤岸加固工程、胥江景观带提升项目、胥江小岛开发建设等,稳步推动接运河支河的美丽河湖建设,依托打造运河湾区的构想,对该区域内接运河支河和周边公共道路、绿化、公园进行提升改造,建设沿河景观、慢行步道,整体打造成为宜游的运河湾文化圈。

同时,吴门桥街道将依托落户在街道的“姑苏运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深入挖掘横塘驿站丰富的文化遗存和文化资源,做好运河“文化+”的文章,融合文创产业、文艺创作和数字科技,打造吴韵遗珠运河文化IP品牌,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倍增发展。一方面,依托现有的江南小剧场、吴门书场以及计划打造的保利剧院等文化阵地资源,大力弘扬和传播运河文化,切实提高群众对大运河文化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另一方面,聚焦文创与科技、数字融合发展,依托人民南路及盘门路沿线特色文创产业园,加强VR、AR和AI等新技术的运用,做优大运河文化带数字文化产业,重现横塘驿站启用时的历史场景。

+点料

留住记忆

守护者联盟传承运河文化

70岁的徐金是运河边土生土长的新郭村民,在他的记忆中,横塘驿站是儿时的“玩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想把从父辈那儿听来的很多运河故事传承下去。

今年3月5日,在徐金的倡议下,由吴门桥街道牵头,姑苏运河文化研究中心专家、吴门桥街道有关部门党员、沿运河各社区老居民、新康实验小学党支部成员等50余人组成了大运河守护者联盟。该联盟分为“挖掘运河内涵”“机关志愿服务”“守住运河之美”“传承运河记忆”“弘扬运河文化”5支志愿者分队,从多方面立体化守护大运河文化记忆。

专家建言

深入挖掘做好邮驿文章

只有深度挖掘、创新传承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才能在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同时,彰显“最江南”姑苏文化软实力和非遗文化影响力。

为了进一步擦亮横塘驿站这颗运河明珠,要深入挖掘古驿站及周边文化遗存的文化内涵,串珠成链,讲好历史故事、做好邮驿文章、展现运河魅力,为打造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最精彩的一段”添彩助力。

——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授、石湖智库副秘书长 陈璇

名人题咏

横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

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

细雨垂杨系画船。

横塘

(清·姚承绪)

溟蒙春水横塘路,

芳草凄迷绿未凋。

试唱望江南一曲,

吴娘暮雨更潇潇。

画舫银灯碧玉箫,

清游从此占河桥。

山光如黛波如镜,

几度佳人倚短桡。

(记者 朱雪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