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文明的两个方向看武汉大城崛起丨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于泽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将中部地区崛起提上中央最高议事日程,武汉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武汉要实现“大武汉”向“强武汉”的转变,而武汉之“强”有没有天花板,内陆是否就一定无法“强”过沿海,其实还需要解放思想。

中国5000年文明史,其中沿海超过内陆,仅仅是近代上海、香港崛起以后的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得对外贸易之利,成为国内先发地区,诸如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遂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一骑绝尘”,内陆城市对它们逐渐形成一种“仰视”心态。但沿海超过内陆、沿海城市比内陆城市发达,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或者是“大势所趋”吗?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国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存在海洋、内陆两个“面向”,有时候是两个“面向”一强一弱,有时候是一个“面向”重于另一个“面向”,或曰兼而有之。比如隋、唐、宋、元、明的对外贸易都是相当发达的。比如隋代扬州就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但中国历史上主要还是面向北方和西北进行力量部署,发展内陆贸易、对外贸易并不影响长安、洛阳、开封等内陆城市的国际化与繁荣。沿海对内陆的优越感是近代才有的。

现在,内陆经济可能反转近代以来不如沿海的开放与贸易风气之先的趋势,实现内陆与沿海的齐头并进。首先是国家更加重视内陆方向,一直持之以恒建设“欧亚大陆桥”,打通对中亚、欧洲贸易通道;其次,中国经济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使得新兴产业不依赖海洋运输,而是可以实行空运和陆运,陆路可通过中欧班列直达欧洲;第三,国家加快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使中国经济立足于国内市场,沿海与内陆差别消失。

岂止是沿海与内陆差别消失,实际上像中部地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反而更加具有区位优势。而武汉居中国之中,区位优势、成本优势非常突出。现在武汉的目标是打造“五个中心”,“武汉制造”既可以沿海洋方向对外输出,也可以向西北方向覆盖欧亚大陆,兼得海洋与内陆外贸之便。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大变局根本上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复兴进程将改变很多人类固有认知、观念以及各种“趋势”与现状。比如很多人觉得上海是不可逾越的巅峰,但现在国内已有学者和媒体在讨论深圳、杭州超越上海的可能。那么武汉作为中部超大城市,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也不是没有可能超过沿海。

历史正在提供可能和机遇,关键是武汉将怎么做。一座城市的命运是由经济、政治、历史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我们看到的历史现实未必是历史必然。比如上海、纽约、伦敦是沿海城市,但在欧洲,巴黎、柏林、罗马等都是内陆城市。中国幅员辽阔,历史上最国际化的城市曾长期处于内陆,现在内陆崛起龙头城市也不是没有可能。武汉的未来,要看我们有没有想象力,有没有魄力,更要看我们有没有行动力。

【编辑:张玲】

(作者:杨于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