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鸟:武汉宅家观鸟报告》首发,白鹭、凤头鹰竟是我们的“邻居”

长江日报4月2日讯 如果在小区里仔细观察,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除了麻雀、喜鹊、灰喜鹊等最常见的鸟儿,白鹭、黑水鸡等水鸟,还有凤头鹰等猛禽,竟然和我们是同一个小区的“邻居”!2日傍晚,《窗外的鸟:武汉宅家观鸟报告》一书首发仪式将在德芭与彩虹书店举行。这本书,由武汉市观鸟协会的50篇小区鸟类观察手记汇编而成,用独特视角呈现了城市中人与鸟的相融相伴。

凤头鹰。钟永乐在阳台观鸟时拍摄

18个小区,50种鸟类

一次独特的观鸟体验

这本书的出炉,源于一次独特的鸟类监测活动。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市观鸟协会会员们宅家抗疫,从2016年开始从未间断的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被迫暂停。短暂的彷徨之后,他们开始想着做些什么,作为一个鸟类保护公益组织,可否来一次特殊时期的另类鸟类多样性监测?

2月开始,20多个会员在阳台上架起相机,拿着望远镜,捕捉窗外一个个灵动的身影。

白鹭。王琳在阳台观鸟时拍摄

会员郝丽娟称,当时自己正深陷焦虑担忧中,看到协会微信群里的消息,感到十分惊愕。“都什么时候了,这群鸟友怎么还有心情观鸟?”但看到大家发的一张张生动的照片,没几天她也加入了宅家观鸟活动,“看看窗外的鸟,等待春回大地,感觉好多了。”

在阳台上观鸟听起来美好,实际操作起来则十分“虐心”。观鸟协会会长颜军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有的会员居住楼层较高,离地面很远,观测难度大;有的窗户很小,观察死角多。但好在时间够多,每天都能静下心来长时间等待;2月底随着气温回升,每逢阳光灿烂、天气晴朗时,乌鸫、强脚树莺等留鸟的鸣唱便此起彼伏。

在阳台上拍摄到的喜鹊。颜军 摄

会员明亮说,从阳台上观鸟,和在野外观鸟,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在野外观鸟,总是要抬着头,但在阳台上看小区绿化带里的鸟,是一种俯视的‘上帝视角’,看到它们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最终,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们在武汉保利城、保利清能西海岸、常青藤怡景园等18个小区,观察记录到50种野生鸟类。

新颖独特,生动有趣

这本书带你走进身边的自然

由于之前编辑过鸟类相关书籍,2020年3月,宅家的湖北科技出版社的编辑高然对观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经常拿着儿子的玩具望远镜,在阳台上东看西看。

颜军正在观鸟。颜军供图

3月4日,他在网络上看到颜军阳台观鸟的新闻报道,被这群志愿者们的精神感动。“以前的观鸟书籍科普性太强,如果有一本在阳台上的观鸟书,对普通市民认识身边的鸟,将大有裨益。”怀着这样的想法,高然联系到颜军,提出了出版一本相关书籍的想法。

协会的会员们都觉得,用一本书籍来记录一段特殊的时期,十分有意义。在高然的帮助下,经过近一年的精心打磨,《窗外的鸟:武汉宅家观鸟报告》终于正式出版。

《窗外的鸟:武汉宅家观鸟报告》。

长江日报记者翻开这本装帧和设计均十分精美的书,看到全书由20多个会员的50篇观察手记组成,按鸟的种类,共分为鸣禽、攀禽、陆禽、涉禽、游禽、猛禽等6个部分。每篇手记为一种鸟类,不仅记录了每种鸟类观测的过程,每种鸟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还有关于这种鸟的有趣的故事,其中还不乏作者自己的一些思考。

在阳台上拍摄的红嘴蓝鹊。颜军 摄

这本书里呈现的都是你我身边的画面。例如在排气管里安家的八哥,每天吵醒我们的白颊噪鹛,还有蹦跶在小区枝头吃果子的麻雀。书里的语言也十分生动形象,例如红头长尾山雀由于眼神十分锐利,被戏称为“愤怒的小鸟”;灰喜鹊亮黑色的头像是戴了个头盔,被比喻成“蒙面佐罗”,乌鸫叫声有金属般的质感,被唤做“黑金歌王”……小朋友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吃力。

“这本书记录了疫情防控期间窗外的鸟,同时也记录着窗内的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孙莉莉评价这本书说,“这些观察者们长期投身于鸟类救助和鸟类栖息地保护的公益事业中,展现着‘敢为人先’的武汉精神。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本书爱上窗外的鸟。”

杨睿正在观鸟。杨睿供图

和红嘴鸥、白鹭做“邻居”

武汉真是一座湿地上的城市

“50种!这个结果让我们每个人都大吃一惊。”颜军坦言,在大家的预想中,小区里面观察到的鸟类,应该是武汉最常见的30种左右。

在50种鸟类中,有6种游禽,分别是斑嘴鸭、绿头鸭、小䴙䴘、凤头䴙䴘、普通鸬鹚、红嘴鸥;有3种涉禽,分别是灰头麦鸡、黑水鸡和白鹭。

黑水鸡。朱红燕在阳台观鸟时拍摄

在内陆,游禽和涉禽组成的水鸟主要在河流、湖泊、池塘等各类湿地栖息。“能在小区里面发现这么多水鸟‘邻居’,不得不说大武汉真的是一座‘湿地上的城市’: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湿地资源十分丰富。”颜军说。

不过仔细分析后发现,这些水鸟的出现也有规律可循。位于东湖边的华中科技大学喻园小区,位于南湖边的东林外庐小区,位于三角湖附近的万科金域蓝湾,位于汤逊湖边的纳帕溪谷和保利清能西海岸都靠近湖泊,所以成为水鸟的主要观测点。

此外,一些捕猎高手,例如凤头鹰、雀鹰、红隼等,竟然也在小区里出现了,成为我们的“好邻居”。

“观测到的鸟儿种类比预想中多,和人类活动减少有关系吗?”长江日报记者提问。“关系不大。”颜军回答。他继续解释,人类活动减少,鸟类活动的范围不会因此有太大改变,有变化的只是见到鸟儿的难易程度。其实以前它们也在我们周围,但可能躲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人类活动减少的时候,它们出现在大家视野里的时间可能更长一些,观测到它们也更容易了。“通过这次特殊的观测,我们发现,原来我们身边的自然是如此丰富多彩。”(长江日报记者杨晓雨 通讯员赵旋 赵银斐)

【编辑:邓腊秀】

(作者:杨晓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