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武汉乡村旅游的“诗和远方”

以花为“媒”,2012年以来,武汉市大力发展以赏花游为龙头的乡村休闲游产业,成为当地旅游行业的一大特色。当前,武汉各大农村休闲旅游景点正安全有序开放,既为市民提供了放空心灵的田园空间,也再次点燃了农村经济增长点。

从武汉市区向北出发,开车一小时,满眼的绿树红花映入眼帘。这里原是黄陂大余湾朝阳小学,由于农村撤点并校,余小琼将弃用的小学租了下来,改造成为大余湾耕读青年客栈,开启了黄陂区科普乡村游的序幕。

学生在黄陂大余湾耕读客栈写生

原本的教室有的被改成了客房,有的改成了图书室,有的则作为科普课堂使用。清明小长假临近,余小琼说,客房都已经预订满,不少亲子家庭和老年人特别喜欢到田间来度假。

余小琼接受湖北之声记者采访

在快节奏的工作中感受慢生活是许多人出游的目的。黄芳看好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六位志同道合朋友一起创办了心湖书屋,将农耕与读书、品茶、弹琴结合起来,创新乡村文化理念,举办主题朗读活动和阅读活动,提供农耕体验。“我们按照季节来,比如五月份可以体验播种稻谷。”

黄芳接受湖北之声记者采访

第一次见到映山红的游客宋女士,看到乡村里成片的果树和红彤彤的花海,欣喜若狂。她说,城市里的生活压力很大,节奏很快,周末带着家人来乡村放松,感受田园,感觉很好。“我们家小孩连鹅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所以科普很重要,再就是亲近大自然。”

心湖边山坡上的映山红

自2012年以来,通过持续建设,武汉市已建成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点)30多个,休闲农庄山庄420多个,乡村民宿150多家,农家乐经营户超过3000户。农家乐聚集的乡村游特色村近30个,农村相关从业人员9万多人,成效显著。但从发展动力上看,却依旧动能不足。乡村旅游要想引来人、留住人,还需持续打出“升级牌”。

花博会

缺乏白天+夜晚联动旅游产品,留不住游客,是武汉乡村游的一大短板。

每到赏花季,武汉花博会都会吸引不少游客进园游览。然而,园内另外一大特色——民宿,因夜游项目不突出,却少人问津。今年,园区内创新推出“白天赏花卉,夜间赏烟花”的旅游模式,园内入住率提高了近五成。武汉花博会相关负责人黄婷表示,乡村旅游要坚持原乡原貌、原汁原味,也需要用现代化的手法提档升级,精致打造。“依托资源禀赋,提炼高辨识度的主打概念。把一个主题细化为多元项目,将系列产品做到极致。”

花博会夜游烟花秀

以文化元素加持,进行文旅深度融合,是不少乡村游景点探索的新路子。

武汉木兰草原通过多元化的文化创意注入,从过去单纯的观光休闲游,升级为深度体验游。武汉木兰草原相关负责人鲁明说,景区通过文化+旅游,每年策划多个品牌活动和国际性品牌赛事,引进年轻人及亲子家庭喜欢的游乐项目,丰富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从一日游转为多日度假游。

武汉黄陂木兰草原

武汉乡村游另一个短板在于人才。目前,乡村年轻人大多外流,乡村旅游行业缺乏高学历人才,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职业培训也有待加强。

记者走访多家乡村旅游景点,发现仅有3家旅游景点有大学生供职,绝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的工作人员都是附近村民,高学历人才缺乏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采访中,有乡村旅游景点的负责人直言,他们对高学历人才的渴求非常迫切,但在记者随机调查的10名大学生中,仅有两人愿意考虑到乡村工作。

旅游业内专家建议,建立回乡奖励扶持机制,激发外出的年轻人对本地区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对于外来人员的引进,一是要进行相关的扶持,二是要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三是进行全社会的招聘和宣传。

木兰草原

一个个创新文旅项目串起网红打卡地,一个个村庄蝶变成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如今,武汉农村的面貌正不断蜕变。在保持农村生态原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深耕地域文化,创新文旅融合模式,是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

武汉花博会赏花的游客

(来源:湖北之声 记者马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