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码·小猪佩奇身上纹

文/尤雾

“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这话放到十年前,人们听都听不懂。到了今天,这头生于2004年的粉红小猪以这样的方式红了起来,既令人始料未及,也似乎合情合理。毕竟多年前的老梗放到现在早就过期了,人们总要找一些新的玩法来让自己开心起来。

新的玩法层出不穷,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期周星驰的电影方进内地,一句简单的“我靠”就可以让全场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时隔多年后,同样的笑料非但难以引人发笑,甚至已经进入了我们日常修辞的语料库中。网民们似乎翻遍了修辞学的各种技艺,把换喻、反讽、夸张等修辞法都用了个遍,就希望能够在人们麻木的身躯上继续寻找激情的点。恶搞的方式一度广受欢迎,把严肃的对象放置在完全不相宜的语境之下,制造强烈的反差。乍一看,现在小猪佩奇的骤然走红,很像某种恶搞的方式,但仔细分辨下又有区别。

小猪佩奇的卡通形象是一只可爱的粉红小猪,落笔简单,其最初的定位也确实是低幼儿童。然而,在《南方公园》《辛普森一家》等面向成人的卡通剧集影响下,小猪佩奇的世界观在互联网上开始逐渐得到改写。网民们纷纷借幼儿的题材来诉说成年人世界里的故事,成为了现代都市成人心理的某种投射。遭到类似遭遇的动画片不少,无论是国产的《葫芦娃》《黑猫警长》还是海外的《哆啦A梦》等都遭遇过重新阐释的命运,小猪佩奇也不例外。

与此同时,各类小视频平台的走红也使得这一类动画重新获得了生机。一方面人们已经越来越适应于“瞬间”式的消费,一个十秒的短视频就足以讲述一段完整的意义。于是,小猪佩奇这样简单而明晰的形象显然使人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识别。它不需要过于丰富的表义系统,尽量追求使用最朴素的形态来表达意义。在原初的卡通形象里,小猪佩奇代表着一种世界观简单而明确的符号形象,但是在成人世界里,恰恰是其符号的简单性表现出和现实的强大反差。在一张流传甚广的照片里,意大利足球明星吉拉迪诺张开双臂,露出了手臂上小猪佩奇的文身,铁汉铮铮的姿态和卡通形象的质朴可爱形成了鲜明的比照。与其说是恶搞,倒不如说,这是对于恶搞的恶搞。卡通形象从最初的简单质朴,转化为对成人世界的复杂性的指代,随后又还原为简单质朴。在“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这句流行语里,“小猪佩奇”和“社会人”之间是互为指代的关系,并不是由谁来指称谁。

这样一来,和传统的网络符号所不同的是,小猪佩奇的卡通形象并不是独立指向某个对象的,它自身并不表义,但唯有当其和“社会人”共同出现的时候,才形成了表义系统。小猪佩奇的手表、贴纸只有当其出现在相对的“社会人”语境之下时,你才能识别其为相应的网络文化,或者说青年亚文化。这种修辞法则对于以往的网络流行语来说,确实是一桩新事物。

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到网络流行似乎逐渐陷入了有些捉襟见肘、力不从心的地步。按照以往的游戏规则,一个独立的符号形象就足以表达出充分的含义,但现在显然需要更加强大的文化识别系统的帮助,才能够建立起新热点的流行。也许,再这样下去,我们要寻找一套新的语言,才能够支持将来的流行了。

尤雾1982年生于上海,专栏作家,从事文化分析和艺术批评写作,文章散见于各大媒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