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二那个驰援武汉“最小的娃”,成了新护士崇拜的前辈

【前情回放】

2020年2月14日,浙大二院派出171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消化内科护士长吕敏芳送别时写下的诗歌《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刷爆全网。

钱江晚报官微第一时间发布推文“‘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浙二护士长写下这首诗,字字催泪”,让公众认识了1997年出生的抗疫护士余赛婷。

此后,钱江晚报持续跟进了她在疫情一线的抗疫进程——

浙二“最小的娃”搀着98岁天文学泰斗韩天芑:爷爷,我带您去找春天(钱江晚报2020.3.13 三版)

春日归来,浙二“最小的娃”想撸个美美的妆,再谈一场甜甜的恋爱(钱江晚报小时新闻APP 2020.3.31)

一年过去,余赛婷从科室里“最小的娃”变成了“小前辈”。

新入职的护士遇到不好打的针,常找她来帮忙;学妹追着问她武汉抗疫的经历,向她“拜师取经”。

当上前辈,她不仅要指导临床技术,还要把新一代护理人员的勇气和担当传递下去。在她的鼓舞下,甚至连家里读高中的表妹都打算报考护理专业。

抗疫精神鼓舞着新一批“最小的娃”

对余赛婷来说,2月14日不仅是情人节,更是一个特殊的纪念日。

今年2月14日,她在临安老家陪家人,爷爷出其不意地翻出一份旧报纸,上面是去年浙江医护出征武汉的报道。

“今天爷爷拿出了我们出发武汉那天的报纸,他一直好好保存着。以后每一年的这一天,都是属于我的纪念日呀。新的一年,要保持很多很多的热情,勇敢更多,努力更多呀,赛赛冲冲冲!”她像其他队友一样,郑重地发了一条纪念一周年的朋友圈。

看到其他医疗队的成员回武汉赏樱,她羡慕不已,“不过我更想回武汉协和医院转一转,那时候固定重症监护室、酒店两点一线,离开时也匆匆忙忙,我连医院其他地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这一年里,余赛婷很少主动提及抗疫那段日子,“可能内心觉得疫情好不容易稳定,希望大家都尽快回归原来的生活轨迹吧。”

余赛婷在浙大二院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

但新入职的护士休息时总逮着她问东问西,“隔离服怎么穿?”“一天要工作多久?”“隔离病房长什么样,危重症病人怎么护理?”其中,她们最好奇的是“你们真的每天都穿纸尿裤吗?”

余赛婷一遍遍解释,医护人员每天在隔离病房工作8、9个小时,因为滴水不进,其实一整天都不怎么有尿意,但大家还是会以防万一地穿上尿不湿。

每次听她讲完抗疫的经历,新一批“最小的娃”都会露出崇拜的神色。一个学妹听完后当场表示,“如果当时是我,我也会义无反顾地去!”

那一刻,出征当天热血沸腾的感觉又一次涌上她的心头。

常常被病人认出,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更高了

因为《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这首诗,余赛婷一下子成了“小网红”,回来后依然常被病人认出。

一位病人刚住进消化内科就打听,“那个‘最小的娃’是你们科室的吧,她人呢?”可惜她回来后就先后到重症监护室和外科轮转,结束后才会回原科室,没能和热情的“粉丝”打上照面。

轮转到外科时,一个病人家属一眼认出她,“诶,你就是那个‘最小的娃’吧?”确认后,她逢人就夸,“这个小姑娘97年的,是她们科室最小的护士,之前一起武汉抗疫了,很勇敢的!”

“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不敢去那个病房了。”余赛婷说,每次被认出来都挺开心的,但压力也随之而来,“既是荣誉也是压力吧,怕自己做得不好,辜负大家的赞美,所以会督促自己不断进步。”

余赛婷工作中。

相比于对个人的认同,她更欣慰大众对整个医护群体的看法改变了不少。

抗疫中,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吴欣娟曾说,“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护士是主力军,他们为患者提供非常专业的护理”。

余赛婷说,以前很多人觉得护士只是照顾病人吃喝拉撒的“护工”,没什么技术含量,但现在开始意识到他们和医生同样重要,“不管是整个社会还是我们自己,对护士的职业认同感都提高了。”

过年回家时,妈妈告诉她,“你现在在弟弟妹妹心目中的地位可高了!”一个正在上高中的妹妹还说要报考护理专业。

(来源:钱江晚报 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方序 童小仙)

【编辑:贺方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