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这间老茶厂的明前茶预定才能买得到

长江日报4月3日讯 一夜春雨后,柏泉茶园的老茶树又迅速发出新芽。郑容霞一早便背着竹筐,进入茶园,开始一天的茶叶采摘。眼下,正是明前茶上市的时节,茶园里的工人尽管经验丰富,每人每天可采六到七斤茶叶,但仍不能满足需要。想要购茶,至少需要提前一周预定。

这家位于东西湖柏泉街的柏泉茶厂,已有50余年历史。从曾经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年收入不足百万元,到如今产品需提前预定,且将打造全市首个主题茶湾——柏泉茶湾,这里正试图走出一条农业、文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想要购茶,得提前预定

柏泉茶园。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明前茶有明确的采摘要求,必须一芽一叶。”郑容霞熟练地用拇指和食指指腹的力量,将茶树上的新芽摘起。茶叶不能用指尖掐断,得用手指的巧劲,不然叶子就烂了。

柏泉茶园。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一篓、一帽、一瓢,是柏泉采茶人的所有装备。她们穿梭在茶园里,从早上6点忙碌到下午6点,只有在吃饭的间隙才能稍作休息。山水环绕,更有古村、古寺、古井相伴。充裕的光照,丰沛的雨量,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作为武汉本地的珍稀老茶园,柏泉茶厂一直是出产优质绿茶的好地方。

为了让本土优质茶叶被更多人知晓,3年前,弃政从商扎根茶文化的胡建明带领一支文创团队扎根茶园。在茶文化的基础上,团队加入了大胆时尚的设想,如柏泉手机套、旅行布袋、伴手礼、小罐茶,迅速吸引了年轻受众。从单一的种茶制茶,茶厂逐渐过渡到茶的文创、生活方式以及茶空间全产业链输出。

这两年常有外地茶商找到胡建明,邀请他的团队设计茶叶包装及周边。去年武汉“解封”后,央视新闻曾直播连线柏泉茶园,进行了28分钟的报道推介,直播流量超3亿。

为了进一步提升茶叶知名度,在柏泉街和东西湖区农业局的积极申请下,“柏泉绿茶”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今年还将完成“柏泉绿茶”的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工作。

“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今年我们的明前茶需要预定,才能买到。”胡建明说,此前茶厂业务单一,每年的销售额仅几百万元,而去年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依靠多元化业务,茶厂收益额仍突破了千万元。

新建民宿改造茶厂,这里将打造主题茶湾

茶厂展示区。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木顶灰墙上,一根老茶树枝被裱在画框中,在暖黄色灯光的映衬下,别有一番韵味,这是武汉市民宿协会为茶厂改造的一间茶室之一。就地取材,这样的巧思在改造中随处可见,在不改变茶厂格局的前提,茶厂庭院内引入泉眼,与老柏树呼应;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下,撒下种子,自成院落小景。

“我们想营造具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院落小景。”胡建明说,茶厂改造,不仅对中式庭院景观进行了新的设计,还新增八间茶室。“我们今年接到的团建订单就有100多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茶园品茶、游玩,亲近自然。”

不久后,茶厂里还将新建民宿。柏泉街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茶产业,加快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这里将打造以秀美茶园、茶文化推介、茶产品展示、茶书院、休闲驿站、茶休闲观光为核心的主题茶湾。

参与此次改造的志愿者周雅雯是一名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大四学生,也是柏泉本地人。她说,自己小时候就常在茶厂玩耍,这样的一片静谧之处如今正兴起乡村旅游热,让自己决心毕业回到家乡做民宿。

“这也正是我们的初衷。”胡建明说,以茶厂改造和转型为契机,希望能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形成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游。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通讯员汤志坚)

【编辑:胡之皓】

(作者:蔡欣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