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锤砸出5亿年前三叶虫化石,这个地球生物的祖宗竟是长腿精

“有些事物可以传达穿越时空的思念,哪怕经历沧海桑田,小行星撞击,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样貌......”没错这就是恐龙和三叶虫!

2018年5月20日,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设计了一场“砸化石”体验活动,小到5岁的幼儿园宝宝,大到78岁高龄的奶奶都半蹲在地上,戴着手套和护目镜卖力地砸着。短短三天,一两千名学生、市民冒着高温争相赶来抡起锤子“砸石头”。

一个9岁小姑娘一锤砸出一块三叶虫的化石,它直径三到四毫米,轮廓非常清晰,头部扁扁,身体像三片窄窄的叶子合并而成,摸起来有明显的突起。

什么“石头”能被称为化石,以距今12000年为古生物的分界,根据地史学的划分,包括两个宙:隐生宙和显生宙。隐生宙包括两个代,太古代、元古代。显生宙包括三个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总称五个代。

显生宙中的古生代分别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灰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离我们现代最近,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

事实上,古生代寒武纪中晚期已发现三叶虫的大批繁衍。作为地球生物的始祖,它有什么特殊的技能呢?透过化石,与5亿年前的三叶虫打个招呼吧!


最古老生物化石在这里

在武汉中华奇石馆1楼的展柜里,你能见到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三叶虫。这种动物在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已出现,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3亿多年,足见其生命力顽强。

三叶虫是已知最早出现的节肢动物类群之一,可以说是赢在了起跑线上。而这位选手的爆发力和耐力也十分惊人,不但演化出了极高的多样性,而且在早期地球的海洋里游弋了2亿多年;虽然最终走向灭绝,依然无愧为地球历史上最闪耀的生物类群之一。


三叶虫有哪三叶

不论是三叶虫这一中文名,还是英文名trilobite,都在强调它颇具特色的身体结构:从纵轴上看,三叶虫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和尾板三个部分;从横轴上看,又可以分为中叶和左右侧叶三个部分。

除此之外,三叶虫还有两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它们有复眼和触角,相似今天的昆虫和甲壳类;腹部有大量灵活的附肢,用于游泳和爬行。

保留了大量细节的三叶虫腹面化石,可以看到触角和附肢


不是土肥圆,是长腿精

三叶虫算是被大家误解最多的生物了吧。大部分三叶虫化石宛如土肥圆的蟑螂,而真正的三叶虫看起来全身都是腿,腿长得还特别密,颇有蚰蜒风范。

三叶虫化石背面和腹面图

蚰蜒

如果大部分三叶虫化石都能保留腿部,说不定它们当初就被命名为“海蚰蜒”了,正好和捕食它们的海蝎子凑成相爱相杀的一对。

为什么三叶虫看起来有那么多腿呢?

它们的附肢是节肢动物中比较原始的版本——二叉型附肢。这种附肢在基部“兵分两路”,其一是比较普通的足,另一肢则用于呼吸或游泳。

今天,这种结构的附肢在甲壳类里还很常见,昆虫、蜘蛛等陆生节肢动物就不怎么用了——它们都购买了更新版的单肢型附肢。


团成球防御,还欺软怕硬

“这是我最后的波纹防御了!你收下吧!”

“三——叶——虫!”

有些三叶虫的化石保持着团成一团的状态,不难想见,它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做出了顽强的抵抗。瞧着地球最古老的团子你就知道,三叶虫基本上是个比较怂的角色——没有多少进攻手段,靠消极的防御保护自己。

在一项近期的研究中,科学家检查了保留有消化道的三叶虫化石,却没有在这些标本的消化道里检出泥沙成分——这部分三叶虫可能不是翻泥沙的,而是捕食者。

可见,三叶虫虽然谈不上多厉害,欺负欺负蠕虫之类的软柿子总还是可以的。

三叶虫化石的写真

即使是那些相对完整的化石,也难逃常年累月的挤压、变形、磨损、风化,不复当年风采。幸而还有少数保存良好的化石,经技艺精湛的修复师之手,向我们展示古生物原本的面目。产自摩洛哥、俄罗斯、加拿大安大略省等地的一些三叶虫化石,保存状况上佳,很多长着浮夸的棘刺和其他外饰,令全世界的化石爱好者和收藏家魂牵梦萦。

三戟三叶虫Walliserops trifurcatus,头顶一柄草叉…啊不对,三叉戟,威风凛凛,宛如海神波塞冬降临!

(图片:Daderot / wiki commons)

rilobite ordovician则有一对壮观的“水牛角”和两根长长的尾刺

(图片:Vassil / wiki commons)

夸张的棘刺可以防止自己被敌人囫囵吞下肚;而头部的角则可能是雄性间争风吃醋的武器。

(图片:Daderot / wiki commons)

三叶虫在寒武纪蓬勃壮大,这个地球生物的祖宗,是一个开始,对照古生代寒武纪出现三叶虫,到新生代全新世出现人类为止,在地球上出现的各种动植物及成活年代,就可以大致了解发生的化石属于什么年代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