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武汉这一年 | 央媒看武汉

4月8日,《中国青年报》8版整版刊发文章《武汉这一年》。文章如下:

这是一个很容易被人忽视的时间点,武汉解封一周年。这座城市早已恢复往日的烟火气,那场短暂的停摆似乎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

在家上了几个月网课的学生背上书包按时返校,毕业年级的学生应该不会再面对延迟一个月的中高考、云上毕业典礼和缩水的暑假。也有家长开玩笑说,终于不必24小时和家里的小祖宗相处。居家办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武汉的跨江大桥上车流不断,环线每到高峰又堵成深红。

2020年4月8日,一对夫妇带着孩子到汉口江滩散心。此前,武汉执行小区封闭管理措施,市民非必要不出门。

对很多人来说,前一个年就跟没过一样,他们想在2021年的春节补回来。封城后,一对菜贩夫妻失去了数十家餐馆的订单,后来把压在手上的蔬菜都捐给了社区。今年,他们信心满满地订了更多货,去年受过帮助的邻居几乎把店买空。一家开了22年的早餐店第一次在过年期间营业,老板收获的是创纪录的营业额。人们和往年一样团聚、吃年夜饭,唯一的变化是,口罩成了像手机一样的出门必备品。

暴发在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过去,但它仍深埋在一些人的心底。一些患者走过了漫长的康复之路才勉强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很多人经历了歧视与白眼,一些地方一直到8月才允许他们购买火车票和机票前往,也有人的亲人永远留在了去年的春天。

2020年4月20日,武汉市第一医院新冠肺炎康复及随访门诊,医护人员对一名新冠肺炎康复患者进行颈部推拿按摩。

一个得过新冠肺炎的90后朋友说,她体内发生过细胞因子风暴,这个危险的生理反应一度让她无法说话和行动。这段接近死亡的体验让她开始关注生命本身。以前她只对娱乐、搞笑的东西感兴趣,但现在,她关心癌症和临终关怀,考了急救员证,登记了器官捐献,并打算定期立遗嘱。

刚解封时,往日拥挤的医院变得空荡荡的。而今,医院又恢复了嘈杂。受到最大冲击的医疗系统迎来剧变:医院更新了医疗设备,很多社区医院都有了崭新的CT机;几乎所有的医院都规范地开设了发热门诊;国家卫健委决定在武汉同济医院增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

2020年4月15日,最后一支援鄂医疗队离开武汉,武汉市民自发为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疗队员送行。

一位急救科医生当时经历了无数无奈的时刻,已是科室主任的他意识到自己还有太多的不足。尽管可能不再有机会治疗新冠患者,他仍然参与了相当数量的新冠病毒研讨会。他说,自己就想弄清楚这个病,更深刻地理解人的生理特点,因为不想再经历那种无奈。另一位援鄂重症医学科专家离开武汉后,又马不停蹄地转战绥芬河、青岛、喀什和石家庄,一年有近一半的日子都在疫区度过。

武汉没有忘记全国人民的支援与关心。2020年8月至年底,湖北省近400家A级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开放。全国人民也用脚感谢武汉的付出。2020年“十一”黄金周,武汉吸引了超过1882万人次游客。

2021年3月13日,周国红(前排左二)在武汉大学樱花大道参观。2020年春天,作为安徽援鄂医疗队的一名队员,周国红奔赴武汉,用生命守护生命。2021年的春天,她再次来到武汉,参加武汉大学举办的援鄂抗疫医护人员赏樱专场。

不久前,武汉的樱花开了,很多援鄂医疗队员应邀前来赏樱。他们回到战斗过的医院,与一起拼过命的战友合影,品尝一年前没有机会吃到的特色美食。事后,医生们回到各自的医院,回归原本的生活。

经历过变化,人们才意识到,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本身就意味着幸福,比如自由地出行、自由地呼吸。

(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记者王嘉兴,图片:转自4月8日中国青年报)

【编辑:符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