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选择是武汉!百名外国友人“表白”英雄城:活力满满每天不一样

4月12日下午,“英雄的湖北:浴火重生,再创辉煌”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将在外交部南楼蓝厅举行。长江日报“全球拍”栏目发起的“外国人dou看武汉”话题,通过社交账号向世界展示大武汉的国际范,已吸引逾百位外国友人参与,一名老挝留学生更是直言:第一次来就爱上了武汉!一起来看看来自伊朗的马吉、越南的阮延俊、塞浦路斯的麦克斯、伊朗的西纳·卡拉米、巴基斯坦“90后”女孩米兰和卢旺达留学生艾玛眼中的武汉。

马吉(伊朗):

科技创新的优秀城市

马吉(MAJID AZIZI)

“在科技发展方面,我认为武汉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城市之一。”来自伊朗的马吉(MAJID AZIZI)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武汉在科技和创新方面有很大优势,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他相信留在武汉大有可为。近一年来,他看到5G技术在武汉的公共领域运用普遍,在自己工作的领域,对科技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感受到这座城市科技感越来越足。

2013年,马吉来到武汉,分别在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目前在烽火科技任高级技术讲师。“我毕业后就留在了武汉,在这个城市我接受了高等教育也留下了美好回忆。我把武汉当作第二故乡。”他说,武汉非常包容,也很欢迎外国人在这里就业,毕业时有几份工作机会供他选择,但他选择在烽火就职,因为这份工作很有趣也有挑战性。

因为在武汉学习工作多年,马吉对武汉充满信心。他说:“疫情期间,有人劝我离开武汉,我拒绝了,我想留在这座一直陪伴我的城市。并且,我相信武汉可以有能力控制病毒。事实证明,现在武汉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城市。”马吉的双胞胎哥哥也在中国,兄弟俩经常向伊朗的朋友介绍中国如何共同合作,社区如何帮助居民。

阮延俊(越南):

这是一座开放包容之城

阮延俊(NGUYEN DIEN TUAN)

“武汉是知音故里,也是古琴的发源地,近一年,我开了个古琴班,教别人斫琴。”来自越南的阮延俊(NGUYEN DIEN TUAN)在武汉待了16年,2005年来武汉求学,博士毕业后就留在武汉。他告诉记者,从2010年开始接触古琴,到现在有十多年了,平均每年会做几十张古琴,之前开班教授古琴技艺,近一年来,城市重启后,越来越多的人找他学习斫琴技术,于是他索性开班教学,传授斫琴技术。“本来只想招6个学生,没想到报名的人还挺多,现在有两个班,学生十几名。”他说,在武汉教人斫琴,既是创业,也是圆抚琴人的梦。

说起怎么向他人推介武汉,阮延俊用了一个比喻:“武汉就像一个活力满满的小伙子。”他介绍,他在武汉的这16年,也是武汉飞速发展的16年,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武汉文化底蕴也很深厚,外国人喜欢武汉,是因为在这里可以找到他们想要找的东西。比如我,我就找到了令我着迷的古琴。”

在武汉16年,阮延俊广交各国朋友,荷兰音乐指挥家律德(Lute Brommer)就是其中一位,两人经常品茶抚琴、赏花摄影。“律德偏爱西方管弦乐,我偏爱东方音乐,我们审美趣味也大相径庭,我和他去梅园,律德拍的梅花是满满当当,我喜欢拍一朵,其他留白。但这不影响我跟他是十几年的朋友。” 阮延俊认为,武汉是个十分包容、活力满满的城市,因而让他感受到无限可能性。

米兰(巴基斯坦):

大武汉越来越国际化

米兰(Miral Sipra)

“现在我可是地地道道的武汉美食家,我走到哪里,热干面就跟随我到哪里!”取面、下锅、淋酱、装碗一气呵成,这是“简易版”武汉热干面的制作方法,也是这一年来,巴基斯坦“90后”硕士研究生米兰(Miral Sipra)在武汉传递“爱”的方式。

“今天我所看到的武汉,是令我十分高兴的,因为现在武汉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城市,而武汉将永远贴近我的心。”米兰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疫情期间,米兰没有回国,而是留在华中农业大学。每天看到许多留校坚守的志愿者、工作人员、老师、留学生都在为抗击疫情付出着点点滴滴,她在想她到底能做些什么。在网络上,米兰看到很多朋友想吃热干面,于是决定开始学习制作热干面。

热干面的精髓是调制芝麻酱,米兰反反复复尝试了很多遍,终于找到了窍门。“我把做好的很多碗热干面推着小车送到学校的每一个值守点,看着志愿者、工作人员、留学生吃到我做的热干面,心里特别有成就感。虽然是一碗热干面,我希望带来的是一份温暖! ”抗疫结束后,这一年,越来越多的武汉朋友都吃过米兰做的热干面,甚至有武汉本地人为她竖起大拇指点赞,留学生朋友更是笑称:“热干面也带有了‘国际范’!”

“在武汉生活学习的日子,我觉得武汉越来越国际化,我也想向世界展示这个城市很国际化的一面!”米兰做了自己的社交账号,拍了很多武汉的照片分类型展示。桥都武汉、高铁侠武汉、四通八达的地铁、东湖之美、美食武汉、展会纵横等等。巴基斯坦网友在评论区热烈讨论:“武汉,真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米兰通过社交账号告诉全世界的朋友们:“在武汉,我时常遇到各个国家的外籍人士,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未来的武汉值得全球期待!”

西纳·卡拉米(伊朗):

充满活力的年轻都市

西纳·卡拉米(Sina Karami)

“这一年来,我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分享武汉抗疫的经验与做法,并且在复工复产后独自经营起Wakanda轻饮咖啡软件园分店,生意越来越好。”伊朗籍咖啡师西纳·卡拉米(Sina Karami)说道。

29岁的西纳·卡拉米两年前来到武汉,成为Wakanda轻饮咖啡连锁店的一名咖啡师。疫情期间,西纳·卡拉米两次放弃坐专机回伊朗的机会,留在武汉。“如果每个人都回家,那么武汉人能去哪里呢?武汉已经是我的第二个家!”西纳·卡拉米毫不犹豫地谢绝了伊朗驻华大使馆。疫情期间,西纳与武汉的同事为一线医护人员免费提供了3.5万套挂耳咖啡包、4万杯现磨咖啡。

看到中国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控制疫情,他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分享武汉抗疫的经验与做法。“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防疫是怎么做的,武汉人民的战斗精神、配合精神、不放弃的精神!”现在这些视频的播放量已经有几十万了。西纳·卡拉米眼中的武汉人是很温暖的。“武汉人对我很友善,也很热心。他们知道伊朗的情况后,我所在的武汉Wakanda轻饮咖啡团队购买了近4万只口罩捐赠给伊朗驻华大使馆。”

这一年,Wakanda轻饮咖啡团队开了新的分店,光谷周围的年轻人很多,人气非常旺,生意很好。“我时常在武汉走走看看,最喜欢武汉的长江灯光秀和夜游黄鹤楼,古朴的建筑突然间充满了科技感元素。长江灯光秀更是有趣,每到节日,都会有特定的主题,夜空都被楼宇点亮。希望有机会多了解武汉深厚的历史。”谈到未来的打算,他说:“留在武汉,感受武汉,享受在这里的每一天!”

麦克斯(塞浦路斯):

在这里成就众多梦想

麦克斯(Max Polin)

“武汉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我在这里做乐队、酿啤酒,认识了很多国际朋友。因为喜欢这个城市,我在这里结婚,娶了武汉媳妇,当了武汉女婿,去年还迎来了我的小宝贝。”来自塞浦路斯的麦克斯(Max Polin)是一名英语教师,同时也是一位乐队鼓手。

去年10月,他的儿子多多在汉出生,因为孩子早产需要药品补给和医学救助,产生了15万元的费用。“当时我急坏了,每天医药费要花1万多。不过,武汉政府对早产婴儿有补助政策,帮我们承担了80%,减轻了我们很多负担。”

在麦克斯看来,武汉很安全,就业机会多,能够完成音乐梦想。“在武汉,夜晚出行也没问题,但在有些国家这是很危险的。我欧洲的朋友告诉我,现在工作越来越难找,但我在武汉觉得机会很多。另外,在武汉,我接触到了很多此前没有了解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而且武汉有成熟的音乐制作体系,录音棚、编曲、制作人每个环节都不会缺位,这让我感到十分兴奋。” 麦克斯介绍,在欧洲你想做音乐必须去首都才有资源和专业人士,但在武汉,甚至可以在一个区内完成一个作品。

麦克斯在武汉工作之余还把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因为喜欢酿酒,他认识了英国朋友柯字顺(Euan Kidston)和希腊朋友孔明(Kontogeorgos Alexandros)。麦克斯介绍,酿酒三兄弟每隔一个月会聚在一起,在柯字顺家里酿酒,通常每次需要半天时间,可以酿出22升啤酒,最终装瓶60余瓶。“这也是在武汉才能办到的。我们有了这个想法,马上在网络上购买麦芽、酵母、酒瓶、机器等一系列材料,第二天就到了,我们才能够说干就干。”此外,酿酒三兄弟还会约在一起打网球、玩滑板、做音乐,三个人都把武汉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

艾玛(卢旺达):

我排队接种中国疫苗

艾玛(Emmanuel Nisingizwe)

“当我知道最近可以接种新冠疫苗了,我第一时间询问学校老师,在汉留学生是否可以接种?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我想尽快接种新冠疫苗!”近日,来自卢旺达的留学生艾玛(Emmanuel Nisingizwe)特别关心新冠疫苗的接种事宜。

4月10日起,中南民族大学统一组织安排在校学生接种新冠疫苗。艾玛在此前主动联系学校老师,“我非常愿意接种新冠疫苗,并且我身边的一些留学生朋友也想要接种新冠疫苗。”本以为4月10日就可以在学校接种新冠疫苗,结果接到老师通知:“新冠疫苗接种按照同学们预约的顺序进行有序接种,请没有收到通知的同学们耐心等待通知,学校将逐一安排。”艾玛只好耐心等待。

艾玛2019年9月来到武汉,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艾玛没有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一直留在中南民族大学。“我见证了新冠病毒在武汉从流行到被逐渐控制的全过程,亲自经历了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和学校的各项防控和保障举措。”艾玛在快手短视频平台上记录自己在武汉的生活,并通过直播与其他用户聊天。当世界各个国家的网友问到他武汉现在如何时,他时常在直播间与他们分享自己喜欢的一句格言:“当人们在战斗中幸存下来时,他们会更加珍视自己的生命,并在所有事情上尽其所能。”网友看到艾玛的分享,对他说:“如果要来中国留学,第一想到的就是选择武汉!”

眼下是暖春时节,艾玛再次骑着自行车来到了美丽的东湖,他说:“我和每一个武汉人一样,都在用力感受这个春天!”

(长江日报记者徐佳 陈静茹)

相关链接:

百名外国人dou看武汉

【编辑:张靖】

(作者:徐佳 陈静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