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首座跨海大桥打下“武汉烙印”

文莱首座跨海大桥——大摩拉岛大桥通车 李昕聪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29日讯 文莱湾,一条长5915米的白色巨龙蜿蜒其上,将大摩拉岛与陆地紧紧相连。近日,文莱首座跨海大桥——大摩拉岛大桥正式通车,这座“一带一路”上的大桥,打下“武汉烙印”。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这座大桥由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承建,是连接文莱摩拉区和海上大摩拉岛的重要通道。大桥全长5915米,为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包括一座长2680米、宽23.6米的跨海大桥,一条长310米的西接线路及一条长2925米的东接线路。

文莱首座跨海大桥——大摩拉岛大桥通车 李昕聪摄

大摩拉岛是一座无人岛,正在修建石化生产基地。这里灌木丛密布,四处是不知深浅的沼泽,在这里生活工作成为一大挑战。中交二航局项目书记吴炜说:“有一次我们的交通船坏了,只好借别人的拖轮去工作。由于潮水原因,拖轮无法靠岸,大家就只能在岸边下拖轮,蹚过海水,穿过尖尖的红树林跋涉上岸。”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大桥西侧引桥施工阶段,受地形限制,西侧引桥位于半径550米的平曲线上,桥面因此需拐一个近90度的急转弯,这在世界建桥史上亦属罕见。传统的架桥机无法实现如此小半径的节段安装,为此,中交二航局项目部对传统桁架式架桥机进行改造,研发小半径宽幅箱梁节段架设设备,创新运用“弯曲折叠式架桥机短线法安装小曲率超高横坡箱梁施工工艺”,攻破了大桥曲线段的施工难题,让架桥机能“拐弯”。

“那段时间我们都在加班,在关键时刻,项目部相关技术和施工人员都是24小时待命。”项目部副经理唐代劲这样形容“大会战”时的场景。正是得益于中国建设者的攻坚克难和创新,大摩拉岛大桥才拥有了那一抹迷人的曲度。

自2015年大桥开工以来,中交二航局文莱大桥项目部先后克服了施工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物资设备供应匮乏等多重困难。在大桥桩基施工阶段,面对浅水区超厚淤泥质、砂质软土覆盖层及深水区松软粉质黏土的不利地质条件,项目部展开研究,成功解决桩基施工难题。

文莱大摩拉岛大桥的兴建,正值中国“一带一路”从起步到提速以及文莱经济加速腾飞的关键时期。作为连接文莱摩拉区和海上大摩拉岛的首座跨海大桥,大摩拉岛大桥的建成将助推文莱城市的发展以及大摩拉岛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建设。(记者韩玮 通讯员 李昕聪 叶常清)

【编辑:叶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