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国家之间不应存在赢者和输者

采访:长江日报评论员邢帆

嘉宾: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上海精神”开创国际关系新模式

长江日报:在这次青岛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观”阐明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请谈谈这一重要表述的意义。

王义桅:这五大观念概括总结了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为“上海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赋予了上合组织新的历史使命。

首先,“五观”概括总结了新型国际关系基本理念。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新的发展观,利于实现各国经济社会协同进步,解决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繁荣。新的安全观,要求摒弃冷战思维、集团对抗,反对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绝对安全的做法,实现普遍安全。新的合作观,拒绝自私自利、短视封闭的狭隘政策,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新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新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次,“五观”为“上海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一方面,“上海精神”催生了强大凝聚力。另一方面,各成员国坚持以平等互信为基础、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以对话协商为手段、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坚持开放透明、不针对第三方,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型安全观,确立了长期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开创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关系新模式,为国际社会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实践注入了强大动力,增添了“上海精神”时代内涵。

再次,“五观”赋予上合组织新的历史使命,为上合组织指明了努力方向。尤其,经各方协商一致,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将有利于深化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互利合作,为上合组织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促进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国家之间不应存在赢者和输者

长江日报:从国际关系史的发展来看,如何理解“上海精神”的创新之处?

王义桅: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经历了陆权与海权此消彼长的权力转移,中国也经历了海防与塞防之争。在欧洲人近代开创的海洋型全球化,内陆国家普遍落后;在美国人开创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资本驱动而非发展驱动,导致内陆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互联互通。贫富差距由于这种陆-海、实体-虚拟经济零和博弈而加大。一直以来,欧亚大陆经历了各种帝国的扩张、征服和战争,西方国际关系始终走不出战争-和平-战争的循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斯沃尔兹写道:“理论家解释了历史学家知道的东西:战争是常态。”

上合组织成立17年来,以《上海合作组织宪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遵循,构建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今天上合组织推进欧亚一体化,不是重复大国纷争的悲剧,而是实现战略对接、共同发展,通过打通欧亚的任督二脉,实现互联互通,将东亚、南亚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让欧亚大陆与海洋相接,河流与海洋相通,实现规模与系统效应。上合组织创造性地提出“上海精神”,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各国就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平等协商,彼此结成“好伙伴、好邻居、好朋友”,在地区和国际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正如上合组织秘书长阿利莫夫所言,上合组织内部不存在一家独大、恃强凌弱的现象,不存在赢者和输者,只有协商一致。

“成员国全面推进各领域合作,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对上合组织合作成就如此评价,愈发凸显上合组织合作在当今世界的示范意义。

中国智慧回答世界向哪里去

长江日报:青岛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许多儒家经典,请谈谈“上海精神”与儒家文化的相通之处。

王义桅:“上海精神”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和合”理念。世界向哪里去是一个时代之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就是对这一时代之问的回答,儒家文化体现了“和合”的理念,这也是指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就是通过和谐的交流沟通在不同中寻求“同”,达成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发展阶段寻求最大的发展共同要素、价值观共同要素。“合”则通过世界的“互联互通”,使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上合组织是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合作平台,是新型南南合作,新型国际关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上海精神”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是遵循“和合”理念的具体表现。只有“和”才能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在“和”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组织机制的“合”,方能做到“互信、互利、平等、协商”。

长江日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青岛宣言,请谈谈“上海精神”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作用。

王义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的共识,与“上海精神”一脉相承。上合组织以安全合作“起家”,17年来,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上合组织成员国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逐步走向经济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尤其是扩员后的上合组织,地域上从中亚扩展到南亚、西亚,并进一步扩展到印度洋;成员国人口由占世界人口的1/4扩充到2/5以上;经济实力上,成员国GDP总量由占世界总量的15%扩大到25%;区域安全上,从中亚地区安全稳定扩展到欧亚大陆腹地的安全稳定。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最广、潜力巨大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示范和样本。

今天,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上海精神”与“丝路精神”的交相辉映、相向而鸣,宛如一条纽带,将越来越多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时俱进的“上海精神”紧扣时代脉搏,与“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基本原则相结合,将中国发展与上合组织各国发展衔接起来,推动各国加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人文互通,推动形成构架密切的利益共同体,着力打造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原标题为《“上海精神”跳出大国纷争的悲剧循环》

【编辑 李尔静】


(作者:邢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