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共享 智慧共享 汉阳区用“共享”探索社区治理迭代升级

长江日报4月16日讯 15日上午,汉阳区琴断口街七里一村社区服务中心门前热闹异常,社区打造的“共享读书角”正式揭牌。通过“共享”阅读的方式,社区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发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据了解,作为第二批全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治理能效,在“共建、共治”的基础上,汉阳多个社区先后探索用“共享”理念为社区治理赋能,推动社区治理方式迭代升级,打造“一城汉阳人、半城志愿者”的“志愿服务之城”。

“共享时间”促进社区多元共治

梅林都汇社区志愿者们在积分超市兑换爱心商户捐赠的物资。 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摄

“参加共享1小时项目,参与社区事务管理”,这成为汉阳区四新街梅林都汇社区居民的新时尚,通过“共享时间”的方式,社区借助志愿积分破除了商户参与社区治理的隔膜,形成了社区多元共治良好局面。

梅林都汇社区辖区有320家商户,绝大部分都是小商户,之前,商户们对参加社区治理兴趣不高,认为“社区治理跟经营关系不大”。

为了吸引这支力量也能参与社区治理,2019年下半年,社区和牧笛社工合作,开始进行“共享”模式试点,发动辖区从事文化娱乐产业的商户捐赠“闲置”营业时间,让志愿者用志愿积分兑换使用,满足了居民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而商户捐献的资源同时折算为志愿积分,用于兑换自己所需服务,也调动了商户的积极性。

西塔国际艺术学校是一家从事青少年艺术教育的机构,上课时间都在下午学校放学后。机构将此前的“闲置”时段捐赠出来,不仅提供相关课程服务,还安排教师帮助社区文化社团排练;同时,机构也用折算的积分兑换了团建活动,省钱省力。“通过这个新机制,极大调动了员工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13日,机构负责人夏飞接受记者采访时为这一模式点赞。

“现在社区的号召力越来越大,居民和商户们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越来越高。”社区书记马玮告诉记者,“共享时间”为商户参与社区治理探索了一条新路径,不仅服务了居民,也让商户从中受益,让社区治理主体日益多元、壮大。

“共享玩具”化解新居民融合难

澜菲溪岸社区居民在社区“百宝箱”借儿童玩具。 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摄

如何帮助8000多户“新武汉人”融入社区?汉阳区澜菲溪岸社区借助小小的儿童玩具“共享”方式,走出了一条加速融合的新路子。

“这个举措非常好,既省钱省心,也开辟了一个居民认识、互动的阵地。”14日,68岁的澜菲溪岸社区居民彭汉梅来到社区“百宝箱”服务点,为孙女借玩具,顺便和邻居“咵天”。

彭汉梅是蔡甸人,家里有不少闲置的儿童玩具,为响应社区号召,她先后向“百宝箱”捐了4件玩具,也经常来借玩具给孩子玩。“不仅少花钱买玩具,还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不少朋友,扩大了交际圈。”

“这个项目的灵感来自于垃圾分类。”社区书记张晶告诉记者,此前社区在推广垃圾分类时,发现不少“垃圾”其实只是居民自己用不上的闲置物品,其中有很多都是几乎全新的儿童玩具,直接扔掉非常可惜。

澜菲溪岸社区居民在社区“百宝箱”借儿童玩具。 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摄

去年6月,社区和牧笛社工共同推出了“百宝箱”项目,发动居民捐出闲置的儿童玩具,借给有需求的家长无偿使用,得到居民们的欢迎,目前该项目已收到各类图书上千册,各种儿童玩具数百件。很多居民通过参与项目,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以前难以根治的玩具车堆积在楼道现象也得到解决。

“共享玩具”试点获得成功后,社区正在商量扩大共享的范围,例如梯子、工具箱等日常生活物品、闲置小家电等,甚至居民的职业技能也进入了“共享”范畴。

张晶表示,社区准备以楼栋为单元,将每一户家中的闲置物品都罗列出来,形成一份清单,张贴在入户大厅,供有需求的居民联系,从而带动邻里互帮互助,促进关系融洽。

“共享智慧”为老社区志愿服务“续航”

汉阳区七里一村社区是个典型的老社区,社区书记孙睿华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社区治理上取得新突破,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我们每年创建一支红色志愿服务队,现在形成了红色联盟品牌,通过党建引领,达到了共建共治的局面。”孙睿华说,作为老社区,社区承接了很多物业的工作,也面临着后续乏力的潜在危机,“如果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现有服务就会缺乏支撑。”

经过反复研究,社区觉得将突破口放在“共享智慧”上,首先推出“共享图书”和“共享美食”两个项目。

七里一村居民们在“共享读书角”借阅书籍。 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摄

“共享图书”通过发动社区各方力量捐赠书籍,供居民免费阅读,在引导居民爱上阅读、学习党史的同时,也带动爱心企业、辖区单位对社区事务的参与。

“共享美食”则是发动辖区爱心商户免费教授居民制作糕点,同时发动老党员、志愿者成立义卖小组,帮助商户扩大销售,义卖的钱进入社区慈善冠名基金,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闭环,“我们是一个复合型老社区,问题也是复合型的,共享模式是破局的一剂良方。”

“共享”为社区治理创新插上双翼

“‘共享’社区的出现是全区不断探索的成果。”汉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2018年,汉阳区率先选取“公益银行”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切入口,甄选琴断口街、龙阳街的10个社区志愿服务“公益银行”项目展开试点工作,年累计志愿服务积分2万余分,链接爱心企业和商户资源60余家,有效实现积分内部循环。

2020年,汉阳区又率先推进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公益银行”项目全覆盖,每个街道的1—2个社区开展“公益银行”项目。这些探索让“共享”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汉阳区同时还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形式,解决志愿者服务时间冲突、志愿服务者特长无法有效利用等问题,志愿者可以通过链接资源,利用自身专业特长提供专项服务等方式获得积分。积分形式的多样性,让“共享”从概念落到实处,极大地调动了居民参与的热情,破解了社区志愿服务形式单一的困局,也推进了社区治理发展。

 了解更多汉阳资讯,交流鲜活新闻,欢迎扫码关注

(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通讯员刘晶晶 黄璜 李浩 谢慧 段群 汪阔林 实习生龚伊勤)

【编辑  胡之皓】

(作者:史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