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摔跤吧,爸爸》等印度电影,凭口碑敲开亚洲大门

长江日报陈陌

这两年印度电影在全球都走向高点。北美市场上,它的动作片打败好莱坞的科幻,那部《巴霍巴利王2:终结》让美国媒体震惊。在亚洲市场,它的现实题材作品更受欢迎,《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萝莉与猴神叔叔》《起跑线》,还有正在线上的《厕所英雄》,已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度印象——有趣的、关注现实的、温暖有力的。

宝莱坞对海外市场的野心,已经初步实现。2017年,印度电影的海外票房已占总票房的百分之四十,是中国电影的将近八倍。

何以一直歌舞自娱的宝莱坞,陡然扩张得这么成功? 美国媒体拿印度移民增多当原因,但综合它在全球市场的整体表现,这种好莱坞式的傲慢站不住脚。在文化、经济、社会认知水平更相似的亚洲诸国,观众们对印度电影的欣赏超越了猎奇,普遍感受到共鸣,尽管境遇不尽相同。

《摔跤吧,爸爸》展现了在一个女性地位极低的底层家庭,父亲如何帮助女儿争取自由人生。《起跑线》则将故事换到中等收入阶层背景里,探索教育的终极意义。

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地位、教育焦虑背后的阶层对立、宗教对人的黏合与分裂,这些印度故事,是整个亚洲蹒跚而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创作者投放到电影中的寄托,决定了他们对电影元素的选择。印度类型片的丰富,正是电影人对现实世界报以关注的结果。

宝莱坞巨星阿米尔汗来中国接受访问时曾说,印度电影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被人当成娱乐的手段,但现在他们想在其中注入教育意义。

这种意识的觉醒,终会推动印度社会的改变。

因为复杂的历史、宗教等原因,印度阶层群体割裂严重。识字率不高,尤其是女性。许多底层家庭中电视与网络也未普及,于是票价极低的电影成为全民共同的现代娱乐方式,也是底层民众不多的、跳出生活圈、与外界接触的途径。

文以载道,在艺术传播中施以教化,这种创作方式的弊端在于作品很容易生硬僵化。但难得的是,这些成功出海的印度作品,故事都讲得极好。传统四段式的故事结构,加上其他电影元素的成熟运用,质朴、成熟、没有创作者过分的艺术野心,于是在传达真善美时,显出张力而避免空洞。

现实题材最难之处在于免不了要为现实困境寻找原因。许多现实作品的败笔,不在艺术的落后,而是诸多避讳造成的曲折,出现房间里的大象式的尴尬。《摔跤吧,爸爸》直截了当地抨击了印度体育界的官僚作风;《神秘巨星》则讽刺了娱乐界的浮夸无聊,《起跑线》则把精英意识的愚蠢不善直接搬上银幕。直面现实的勇气,给了它们真诚可亲的气质,免于虚伪的俗套。

印度的电影在本国上映时,为适合不同的人群,要翻译成三种语言。于是要求创作者要贴近地面:宗教、贫穷、观念落后,不能建造空中楼阁。

在宝莱坞产业链中,剧本的分量占到几乎三成。即便是“三汗一汉一马”这些巨星,也不能保证票房,票房号召力更来自于上映后的口碑。于是产业正向循环,现实佳作不断。美国流媒体巨头网飞也参与开发了一部《方寸之爱》,谈论印度的房市对青年人的压榨,同样保持高质量。

市场的蓬勃,带动工业的完善。印度原本电影产量就极高,从2012年开始,每年电影年产量都超过1500部,这个数字几乎是中国与好莱坞之和。于是这些年宝莱坞的工业水平也有长足发展,《巴霍巴利王2:终结》的特效,就由印度本土制作公司出品。

印度电影类型越来越丰富、价值观越来越现代,既保持了民族特质,又内化了先进传播技巧,还吸引了网飞、亚马逊等行业巨佬加入。宝莱坞或许真会成为东方好莱坞,而在电影里鸡毛一地的印度社会又会在它的影响下走向何方?

陈陌 专栏作者,影评人。

原标题为《巨星也不能保证票房,票房号召力更来自于上映后的口碑——印度电影敲开亚洲大门》

【编辑 华智超】

(作者:陈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