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最美援藏女教师”马丹:把藏族学生们带到更大更高舞台

长江日报6月19日讯(记者蒋太旭发自西藏山南)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山南第一高级中学,来自武汉市旅游学校的马丹,被全校2600多名藏族学生评为“最美援藏女教师”。

目前,她正带领学校格桑梅朵·啦啦操社团的40名藏族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在操场上挥汗如雨的训练。还有一个月,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将在山东举行。 

马丹告诉随湖北省援藏新闻采访团进藏采访的长江日报记者,这些藏族孩子大多来自海拔四五千米高原的农牧民家庭,他们从小与牛羊为伴,从未走出过大山,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将他们带出大山,将他们的人生带到一个更大、更高的舞台。

正在带领藏族学生训练藏式啦啦操的援藏老师马丹来自武汉市旅游学校。长江日报记者蒋太旭 摄

带领学生成立雪域高原上的首支学生啦啦操队

在学生们眼中,44岁的马丹既是一位严格的老师,又是一位可亲的“阿佳”(藏语:姐姐)。这位“大姐姐”却直呼她的学生们为“达吉布”“达吉布姆”(藏语:即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师生亲密关系可见一斑。马丹的藏族名字叫卓玛措姆,这是她的藏族朋友给她取的,蕴含吉祥如意的意思。

“我以前想都没想到过会来西藏,来到这里后与这些质朴、善良的孩子朝夕相处,我喜欢上了他们。虽然他们有时也会调皮捣蛋,但我还是很喜欢他们,他们也喜欢我!”马丹是武汉市旅游学校的艺术老师,两年前,她和来自全省各地区的另外49名教师一起援藏,成为山南市第一高级中学的音乐教师。

教课之余,马丹在学生中开设艺术舞蹈兴趣班,融合现代时尚啦啦操与藏族传统舞蹈等表现形式,为学生们“量身定做”编排了别具一格的“藏式啦啦操”,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并成立了雪域高原上第一支学生啦啦操队。

马丹说,这些藏族孩子们虽然有较好的歌舞天赋,但平时接触最多的只有锅庄这类藏族传统舞蹈。“就像内地京剧进校园一样,藏族也有自己的传统藏戏和舞蹈,我编排藏式啦啦操的目的也在于此,传承民族文化。希望藏族学生在接触啦啦操这项新兴运动时,也能从中感受到自己的民族特色,从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积极性。”

在马丹的努力下,孩子们仅训练了一个学期,就已经有模有样了。 去年,西藏自治区第二届足球锦标赛在山南市举行,当地教育部门利用这一契机,安排这支学生啦啦操队在开幕式上表演。孩子们青春活泼、热情奔放的表演“一炮打响”,赢得了一遍又一遍热烈的掌声。

劳累缺氧晕倒,回汉休养不久的她又回到牵挂的教室

西藏的夜黑得晚,夏天晚上七八点钟的太阳还如同武汉四五点钟一样炙热。每天这个时候,是马丹带领孩子们训练最宝贵的时间。站在最前排,边领舞边指导的马丹看上去依然青春、充满活力,背后的艰辛,常人却难以体会。

马丹的身体体质远没在学生面前表现的那么“强大”。虽然进藏前,她早有心理准备,但身体出现的问题还是始料不及:因高原缺氧,常致使她嘴唇开裂、发紫发黑,流鼻血、胸闷气短、心悸难受、夜间失眠等症状时常发生。

“夜深人静时,对年迈父母的牵挂和对千里之外同样正在备战高考的儿子惦念交织在一起,特别是患有尿毒症的父亲,不愿给我添麻烦,每次通话,他们说得最多的总是,‘不要担心我们,家里的一切都好,安心工作’。”说到这里,马丹背过脸去,用手悄悄抹着眼泪。此时的她,是一位柔弱的女性,更是一位担负着诸多情感责任的母亲、妻子和女儿。

今年3月,因为劳累和缺氧,马丹晕倒在宿舍里,幸亏发现及时。回武汉休养没多久,她又主动申请归队。离藏的时间虽不长,但当马丹回到学校走进教室,看见同学们在黑板上的留言时,她的眼眶又湿了。孩子们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着他们的情感:“老师,我们好想您!”

“这些藏族孩子是我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的日子日益临近。山南一高的这支学生啦啦操队将是西藏第一支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啦啦操队。

6月4日下午,马丹在带领啦啦操队训练后,当晚坐飞机赶回内地,陪护参加高考的儿子。儿子高考完第二天,她就赶回山南,带领学生们又开始了艰苦的训练。

“儿子是我的最爱,但作为一位援藏教师,这些藏族孩子也是我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马丹说。

青春、活泼、奔放,又不乏浓郁的藏区特色,将现代健美操和都市街舞及藏族传统舞蹈融于一炉,音乐也彰显藏式风格,马丹希望这支来自雪域高原的啦啦操队在全国赛场上脱颖而出。她向记者透露,目前啦啦操队参加比赛的服装正在制作中,其风格缘于藏戏服饰,也非常有特色。

对大山外面世界的渴望也写在这些藏族孩子的脸上。高二年级的达娃卓玛是啦啦操队最刻苦的队员之一,她有些腼腆地告诉记者,参加啦啦操队最大收获是“自信了很多”,“每当想到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参加全国比赛,我就兴奋得连觉也睡不好。”

【编辑:付豪】

(作者:记者蒋太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