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深刻理解“中国价值”的理论品质

长江日报傅泽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报告中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七条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更好构筑中国价值提供了遵循。

中国价值,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构筑中国价值,对于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升整合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可靠精神动力,均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价值能否说服人,能否为大众接受和认可,不在于其华丽的辞藻,而在于理论的深度,在于其科学性和价值性。这时就体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必须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重视起来,做到“六个结合”。

一是领导和专家相结合。各级党委既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之中,又要鼓励和支持理论界深入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各级党委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又要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研究优势,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拿出有思想深度、有语言魅力、有创新理论的研究成果。

二是坚持和发展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方面,要既有发展、创新又有坚持、继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如果仅仅停留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作出的某些具体结论上,不能结合当代实际作出新的阐释和发展,不能融合进当代人的话语和思考,回答当代人们的重大关切,就难以为人们普遍接受,难以得到长期坚持。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前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那些已经被实践检验是正确的理论,才不会偏离发展方向,才不会误入歧途。

三是政治性和科学性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为劳动人民寻求自由、解放、平等、人权的理论,是为劳动者说话的理论。因此它必然要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反对一切剥削和压迫,包括阶级剥削压迫和分配制度造成的不公正,具有鲜明的理论立场和政治色彩。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理论体系,需要作出严密、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才能进教材、进课堂、进学校、进头脑。

四是整体性和具体性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回答的多是一些宏观性的重大理论问题,不可能事无巨细地把很多具体细节问题讲深讲透。这就表现出一种整体性的特点。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是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马克思强调他的理论应当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必须做到整体性和具体性相结合,把宏观整体性的考察和对具体细节问题的把握统一起来。

五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指导思想,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有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但任何理论都是对已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已有实践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作出的描绘、设想、设定,其正确性、科学性也只是得到了已有实践的检验。但社会实践是不断变化的,人类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已有实践经验之上。这就要求我们经常用新的实践来检验已有理论,经常根据新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理论,而不能固守某种具体结论,不能把它们教条化。

六是生动性和准确性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为大众接受,做好大众化的文章是必要条件之一。而为了做好大众化的文章,就需要做好生动性的文章,要用生动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是,仅仅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而不注意话语的准确性,把好经念歪,把好话说错,把好事办砸,就不可能收到好的传播效果。因此,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既要生动形象,又要准确科学,要科学生动地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脑、入耳、入心、入行。

【编辑 李尔静】


(作者:傅泽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