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场机制回答,今天谁来当工人? |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周劼

据央视财经新闻报道,中国近几年来正出现一个劳动力群体转移的大潮,中国急速壮大的互联网服务产业,如同一块迅速膨胀的海绵,正吸纳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根据相关数据,2019年,中国快递业务从业人数已突破1000万人,餐饮外卖员总数已突破700万人;2020年某平台骑手超过300万人,其中“90后”占比近50%。近一年来,新注册“00后”骑手数量同比增长近2倍,其中40%来自制造业工人。

如果这个趋势持续,那么中国每年大约有数百万青壮年劳动力从制造业工厂流向快递、外卖服务行业。这对近几年不断加剧的“招工难”“用工荒”等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来说,肯定是雪上加霜的坏消息。

另据其他媒体的报道,记者走访北京、山东、广东、浙江等主要制造业用工地一线地域,发现很多地方再现“抢人”长龙,一线熟练工与高端人才两头缺,劳动力呈现“有限供给”态势。

虽然有专家表示,这个趋势实质上是从技能要求比较低的制造业,转入同样技能要求比较低的服务业,短期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不会太明显。但新闻中一位外卖送餐员表示“宁愿外卖拿三四千元的工资,也不愿意去厂里拿五六千元的工资”的话引人深思。

问题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工厂流水线上的机械劳动,呆板而强度太大;低端、单一的工作,缺乏明确的上升通道,使人失去身份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一些工厂、公司等社会福利、保障的薄弱,使人失去前途的持续认同感……所以,“宁愿外卖拿三四千元的工资,也不愿意去厂里拿五六千元的工资”这种年轻人就业观念存在现实处境。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而制造业又以工人为本、为基。世界的经验告诉我们,产业工人老化、减少的国家,其制造业地位在国际、国内也会不断下降。人的择业只能用市场调节的手段来实现,而如何让当工人比送外卖更吸引年轻人,是其中应有之义。

从整体说,如何让制造业的生产增速与经济增速同步?如何在产业链、供应链还处于中低端且不完整、断点和缺点很多的现实基础上,努力扩展工业发展的空间?从个体说,如何让制造业的工作环境更好更人性化,吸引年轻人愿意参与?如何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让工人们有向高技能、高素质的高端人才上升的通道?如何建立专业化人员培训机制,让工人们有更宽广的就业前景?这些都是必须用市场机制回答的必答题。

中国的制造业几十年来走到今天的世界第一不容易,而很多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衰落教训告诉我们,切不可走上未强先弱、未大先衰的老路。这其中,产业工人、工人阶级壮大发展——“人”的问题是核心: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过往的成功经验如此,解决目前矛盾的抓手也应是如此,毕竟纲举才能目张。

【编辑:邓腊秀】

(作者:周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