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让企业如鱼得水的环境,学习沪苏浙优化营商环境的“加减乘除法”


要推进服务办理便捷化,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办理环节,加快政务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共享。

——2019年11月2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浦东要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出

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市场公平的维护者,要更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要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长远打算,以恒心办恒业,扎根中国市场,深耕中国市场。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强调

长江日报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市场公平的维护者,要更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要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长远打算,以恒心办恒业,扎根中国市场,深耕中国市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通过优化发展环境来激发市场活力。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长江日报记者近日探访沪苏浙,在上海自贸区、苏州工业园、杭州未来科技城等地看到,优化营商环境始终被作为重中之重,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各地瞄准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拿出自我革命的决心和魄力,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以核心环节突破带动整体水平提升,让企业如鱼得水,经济活力前行。

上海

做加法:

行动方案升级为4.0版

“在上海没有难办的事”成真实心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要求一些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今年3月,上海市再次做加法,将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升级为4.0版本。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服务中心。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16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服务中心一楼办事大厅,总服务台3名工作人员及一名大厅导服人员正在为前来咨询的市民提供指引,左侧为“综合帮办窗口”,专门推出了“专人服务、一帮到底”的服务,提供免费帮办、咨询辅导、跟踪协调、政策建议四大服务,窗口斜上方LED显示屏里则滚动着进驻中心的免交事项。

“说YES不请示,说NO要报告”,长江日报记者看到,每一位窗口办事员工的办理台上,均放置着明显的窗口无否决权标牌,“对不属于本部门事项的,不设路障设路标;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打回票打清单;对法律法规不明确的,不给否决给路径。”

“说YES不请示,说NO要报告”,这是上海自贸区企业服务中心的指导原则。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以前办一件事,往往要填一堆资料,来回跑多个地方才能办理,不仅时间耽误了,人也吃亏。现在在‘一网通办’里把电子资料填好,现场直接就能办理。”企业工作人员周先生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如今办理项目审批基本上可以实现“只登一扇门、只对一扇窗、只见一部门、只递一张表、只录一系统”,高效快捷。

周先生提到的“一网通办”,是上海市从2018年正式开通的政务服务品牌,已全面建成“一平台、多终端、多渠道”的服务体系,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指向,如今接入事项3071项,日均办事17.3万件,全程网办率约50%,实名用户超过4400万。其中,移动端“随申办”服务已全面覆盖本市常住人口,平均月活超1000万。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记者看到,从出生到入学、成家、工作、就医,再到养老等,通过一网通办均能快捷办理,其服务事项远超世界银行优化营商环境考核指标,“在上海没有难办的事”也成为众多上海人的真实心声。

“没有难办的事”成为众多上海人的真实心声。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在全球坐标中,更能清晰地认识中国改善营商环境的意义和价值。2020年7月,上海“一网通办”入选联合国经典案例。在面向全球发布的《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重点介绍了该平台通过促进数据共享和再造业务流程,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用户体验的经验,以及政务服务移动应用和线上线下业务协同的做法。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表示,围绕“一网通办”,未来还将继续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持续研究提升用户体验,着力加强隐私保护,不断提高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3月2日,《上海市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持续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即上海优化营商环境4.0版正式公布。据介绍,2017年以来,上海已连续三年制定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1.0版到3.0版。经过三轮的对标改革,上海不仅全部完成各阶段目标任务,还助力我国在世行营商环境排名中达到世界前沿水平。与前面三版方案相比,4.0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涉及领域更广,覆盖面更大,普惠性和长效性更加明显。

上海

做减法:

“一证准营”不断刷新企业开工速度

靶向服务“24小时零时差”

习近平曾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营商环境只会越来越好。中国将尊重国际营商惯例,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2019年1月,只用了半年时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落户到正式开工,特斯拉汽车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曾用“令人惊叹”来形容亲身感受到的“上海速度”,“特斯拉速度”也成为上海营商环境的优秀案例。去年5月,中国最大的山姆会员旗舰店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正式开工建设,再一次刷新了“上海速度”——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市民在大厅柜台办理各项业务。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在“山姆速度”的背后,是量身定制的创新审批模式服务机制。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创新审批管理模式和服务机制,靶向服务“24小时零时差”、单部门协调“360度全方位”、创新体制“520式全天候”,最快速度按下2020年招商引资的“重启键”,并将“重启键”迅速转入“快进键”。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管理局规建处处长赵峰曾表示,“今后努力将这一运作模式形成常态化。”

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也在陆续出台。

记者了解得知,去年11月,经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议决定,浦东新区正式开展市场准入“一业一证”试点,涉及31个行业。“一业一证”,即将市场主体进入特定行业经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一证准营”。

“以前开一家便利店,需要办理一系列许可证,每张许可证都要单独申报,递交的申请表差不多有10张,申报要素也有三百多个,现在只需要一张申请表,就能完成,效率大大提高,你说好不好!”一家便利店店主刚从办事窗口完成办理,笑着对记者说。

江苏

做乘法:

政府全程无偿“帮代办”

对小公司手把手一样扶着成长

好的营商环境有多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刚开始我们是一家小公司,政府从药物的开发开始,一直为我们提供支持。比如说申报环节,只要我们有需要,园区药监部门就会到我们公司来,告诉你资料怎么写、如何提交,遇到什么困难及时沟通,手把手像小孩一样扶着成长。”信达药业产品和工艺开发副总裁周凯松告诉记者。

这家扎根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司,目前已吸纳到来自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的人才——团队规模超4000人。其中,博士、硕士人数占总人数1/3以上,海外归国专家及具有国际制药集团工作经历的人员1000多位。

营商环境的改善,企业感受最深。在苏州工业园,华为、微软、腾讯等知名企业和院所设立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扬帆起航”……苏州工业园区大步朝着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迈进。骄人的发展“硬实力”背后,是园区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竞争力。

2020年7月14日,《苏州工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0》(以下简称“新30条”)正式发布,对标世界一流,结合自身创新发展优势和苏州自贸片区建设,确定了营商环境改革的时间表和“施工图”,其中100多项改革举措为全国首创或领先。

“这次的30条,每一条都是相关部门反复讨论后得出的结果,不仅对标国内领先,更是接轨国际。”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政务服务事项“帮代办”,以高效服务为企业赢得“发展时间”。在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大厅,特设的“帮代办服务专窗”可以为区内1500多家企业提供100余事项的全程无偿“帮代办”服务,成为园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实践。

周凯松还告诉记者,政府在园区提供优租房,如果购房,政府的人才房也比市场售价便宜一万多元。只要是本科生,都可以享受租房和购房福利。记者还注意到,园区周围基础设施完备,配备了学校、医院、公园,周凯松认为这些可以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产业营商环境的建设优化,为生物药企的培育发展创造了沃土。苏州工业园区目前已形成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与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同列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第一方阵。

在南京,今年3月,南京市科技局创新遴选出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实施精准服务。出台的10条“精准扶持”中,包括支持争取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指定专人负责,进行“一对一”衔接,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快速推进和落地建设;定向开放一批应用示范场景,定向组织供需对接、路演推介、示范推广等活动;支持人才定制实验室及联合创新体建设等。

入选高水平培育名单后,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的CEO李强表示,“图灵院一路走来,南京一流的创业创新环境让我们跑出“加速度”,也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南京,打造国家级AI开放创新平台,努力成为南京新型研发机构标杆。

浙江

做除法:

办手续“一次都不用跑”

落户企业每年都会收到创新券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讲话时,提出6个方面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除了经营好项目,其他的事都不用你操心,因为有人替你做。”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落户三年,绿浙教育创始人忻皓最大的感受就是,繁琐的创业过程在这里被做了除法,成为一件纯粹的事。

在未来科技城,每一家落户企业每年都会收到管委会发放的一张创新券。有了这张创新券,企业可以聘请第三方服务公司,免费进行事项代办,政策申报,税务处理等事务。

“我们以前是把这样的补贴直接发放给企业,但效果并不明显。”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招商工作人员乔斌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发放创新券正是管委会利用大数据为园区企业进行分析画像后,推出的服务企业举措之一。

在管委会的大数据分析平台上,长江日报记者看到,未来科技城内企业数量,税收多少,就业人员年龄占比,七大产业布局比例等信息一目了然。乔斌说,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帮扶,通过数据分析,就能精确了解企业需求,职能部门才能对症下药。“比如一家高新技术型企业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我们可以做到通过算法和画像,精准推送给企业适合什么政策,如何申报,需要什么材料,这就能让企业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

在未来科技城,企业的办公地点并非一成不变。企业初创落户时,管委会会根据孵化型企业的特点,推荐面积合适,租金适宜的办公场所,减少企业成本压力;等企业发展壮大,足以自力更生时,这些企业会在管委会的建议下离开孵化区,选择新的园区进驻。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在以初创企业为主的梦想小镇,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围绕初创企业特点和需求,加强服务供给,推动简政放权,打造最为宽松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从初创期、孵化期、成长期、产业化、挂牌上市等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服务:通过重点搭建创业咖啡、论坛沙龙、YOU+公寓等形式的社交平台,着力引导创业者从分割隔离的办公楼走向极速分享的大社区,促进信息交流和思维碰撞;同时引进科技文献查询系统和世界专利信息服务平台,集中购买服务器和基础软件,购买云服务,面向创客免费开放;此外,整合利用市场资源。积极引进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商标代理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组成“服务超市”,同时面向初创企业发放创新券,支持企业购买中介服务。

(长江日报记者晋晓慧 蔡欣星 见习记者曹雯 统筹 倪宁)

【编辑:丁翾】

(作者:晋晓慧 蔡欣星 曹雯 倪宁 何晓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