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青春之歌”在汉开展,多幅珍贵图片记录台湾青年参加抗战历程

长江日报4月20日讯  “这些热血的台湾青年,有的在抗战初期投奔延安,有的在豫鄂边区参加新四军,有的回到祖国参加了八路军,和全国人民共同抗日。”4月20日,由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主办、武汉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承办的“跨越海峡的青春之歌——日据时期台湾学生反殖民斗争图文展”在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开幕,台湾青年反殖民斗争的人生历程感动了不少观众。

蓝博洲为观众讲解展览内容。 长江日报记者黄征 摄

台湾著名作家、辜金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蓝博洲,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上海台联副会长庄振文、台盟深圳市委前主委宋亮等嘉宾,以及在汉台胞和两岸青年代表近200人参加活动并观展。

展览由上篇“文化抗日群英谱”、下篇“抗战烽火中的台湾青年”组成,通过50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和3万余字的文字说明,全景展示了1895年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占据台湾期间,大批台湾进步青年不屈不挠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奔赴祖国大陆参加民族抗战、矢志不渝推进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奋斗历程。

策展人蓝博洲为观众讲述了当年台湾青年参加抗战的故事。

1939年12月,台湾基隆的小职员朱天顺为抗日来到武汉,翌年10月与中共豫鄂边区应城县委取得联系并在日占区做秘密工作。1942年1月,他穿越敌占区进入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加入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部队,后又转至中共鄂中地委,并于同年2月步行数百里到达豫鄂边区党委机关所在地。

1993年在厦门大学宿舍的朱天顺。  蓝博洲 摄

“他在解放区大量阅读进步书籍,体察到社会不公的根源,因此激发了砸烂旧社会的决心。”蓝博洲说。

原籍台湾省台南市的杨诚,未满14岁就独自回到祖国大陆求学,大学期间加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战全面爆发后,他毅然弃学,于1937年10月到达延安,进入陕北公学第一队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抗战。

1937年夏,杨诚(后排右一)与同赴延安的民先同志在离开北平前合影留念。 长江日报记者黄征 翻拍

1945年2月,在日本女子牙科医学院读书的台湾学生杨美华,放弃还差半年就能拿到的学位,从日本东京辗转来到沦陷区山东张店,想方设法和八路军游击队取得联系,并在日本宣布投降不久投奔解放区,为巩固抗战成果作出了贡献。她曾说:“我是中国人,只要能踏上祖国的土地,为祖国母亲尽微薄之力,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

在八路军抗日队伍中的杨美华(抱小孩的女兵)。 长江日报记者黄征 翻拍

在汉台胞王天山看完展览后感慨:“我第一次了解到当年有那么多台湾青年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战,他们抛头颅洒热血,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

据悉,展览将展至5月10日。

(长江日报记者黄征 通讯员周春林)

【编辑:张玲】

(作者:黄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