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70余国讲好中国故事,长江日报高级记者余熙在北外演讲受好评

长江日报4月20日北京讯 4月20日下午,长江日报高级记者余熙应邀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作《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报告,他用自己40年如一日开展公共外交、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一个中国记者的声音究竟可以传多远”,受到北外师生的热烈欢迎。

余熙介绍“一带一路”上德国班列车名叫“中国武汉号”的故事。长江日报驻京记者柯立 摄

余熙向世界讲中国故事,始于1981年在长江三峡客轮上画水彩写生时,邂逅了瑞士画家彼得·迈耶先生。此后40年,他一步一个脚印,锲而不舍地通过新闻采访报道、撰著出版图书、绘画摄影办展、国内外举办演讲,滚雪球般地扩大他的民间外交半径。他没有正式学过外语,也不是专业外交人士,却在全球70多个国家开展了公共外交,在海外讲述中国故事200多场,出版国际题材专著29部,采访报道过卡斯特罗、施罗德、希拉克等50余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100多位中外大使,200多位各界名流。

中国驻欧盟使团首任教育文化参赞、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马燕生(左)高度评价了余熙的公共外交成就。长江日报驻京记者柯立 摄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原公使衔参赞和驻欧盟使团首任教育文化参赞、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马燕生高度评价余熙的公共外交成就。他说:“余熙的业绩和经历值得中国专业外交人士认真学习。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树立好中国形象,就是需要像余熙这样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世界格局;要有很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通晓国际规则,了解天下大事,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得以扎实的专业技能,一精多能,从而认真学习领悟习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考察时对青年学子的殷殷寄语——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成为国际化的通才!”

学生积极提问。长江日报驻京记者柯立 摄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新闻总监王洪波20多年前担任《中国文化报》编辑时,曾多次编发过余熙的作品。听闻余熙北外演讲,他专程赶来旁听。王洪波说:余老师是一个非常博学、勤奋的人,每次采访之前会做大量功课,采访中“眼疾手快”,充分调动自己的综合能力,文章写得又快又好,图文都很出彩,成功地站在一个艺术家的角度来讲中国故事,把中国人的事情用外国人能听懂的方法讲出去。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认为,余熙老师身兼记者、作家、摄影家、画家、社会活动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他的成功经历启示我们高校要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

余熙与北京外国语大学部分师生合影。长江日报驻京记者柯立 摄

主持余熙报告会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滢评价:余熙作为一位公共外交家的亲身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多种可能性。他的演讲让我们受益匪浅,印象最深的是他说“公共外交不仅仅是讲述中国故事,更重要的是要挖掘中外交往中的积极因素,并予以彰显”。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求同存异,发掘积极向善的因素,更好地传播中国形象。

就读于不同专业的多位师生踊跃提问互动交流,大家表示余老师的讲演令自己十分激动和兴奋,希望能学习余熙老师的精神,将来为中国公共外交事业作出贡献。(长江日报驻京记者柯立)

【编辑:付豪】

(作者:柯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