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道路井盖将有新标准 井盖与路面高差小于3毫米

        长江日报讯  21日上午,黄孝河路育才幼儿园门前斑马线上一处下沉井盖经过两个小时“手术”,“变脸”为一块有黄鹤楼图案的烤漆面彩绘井盖,换新的井盖与周边地面完全平齐。这是我市为期六个月的井盖问题排查、整治行动中的第一批井盖。

        记者当日从市城管执法委获悉,9月底前,我市将对全市100条重要道路、已通车未移交道路、市民反复投诉多的道路,进行井盖整治。此次整治对平整度要求较高,井盖、井圈与路面平齐,高差须小于3毫米。

        目前,市城管执法委正联合市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等部门着手这些路段井盖问题的排查和整治。至21日,有关部门已排查井盖问题842个,形成了第一批井盖问题整治责任清单。100条重点道路之外的城市道路问题井盖,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井盖权属单在9月底前完成排查及整治工作。

        江岸区城管局市政科工作人员介绍,19日,城管巡查时在黄孝河路上发现这个井盖下沉路面2厘米,对行人行车都有影响,于是向交管部门报备后即开始应急处置。

        整治后,新井盖和路面浑然一体。记者刘斌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换上的井盖已和路面浑然一体,这种烤漆面的新井盖据说可以长时间保持鲜艳度。施工方负责人称,回填的“t5自流料”强度大,养护时间短,施工完成后半小时即可通车;这次井盖治理,从施工到材料都用上了新工艺,如正常使用,三五年都不会出现破损、下沉、异响等问题,“北京近30万座检查井都使用的这种井盖,目前我们已在武汉更换了2000个井盖,2年半时间都维护得很好,仅更换过2盖。”

        据介绍,此次井盖整治行动要求,凡缺失、破损、移位、异响、井周破损,沉降或凸起超过路面1厘米的,都属于问题井盖。整治后对平整度要求较高,井盖、井圈与路面平齐,高差须小于3毫米。

     

     

     

        黄孝河路上,井盖整治全过程:破除旧井盖、清理场地、调平、回填。记者刘斌 摄  

        小小井盖为何成难题?

        我市主次干道井盖现状如何?20日下午,记者驾车沿解放大道行驶感受道路平整度,沿途发现不少问题。

        在解放大道武汉剧院附近、黄石路口、义和巷路口等点位,均看到了或下沉、或凸出、或周边路面破损的窨井盖,这些马路上的“肚脐眼”如同“拦路虎”,车辆经过时,能感受到不小的震动感。

        记者留意到,城市留言板上针对井盖的投诉不少,一来它影响市民行车和步行体验,严重时可能引发交通安全事故;二来车辆经过松动的井盖会发出声响,在夜间尤为扰民。

        我市城市道路上有各类井盖约130万个,作为“城市家具”,马路“肚脐眼”显示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短板”。

     

     

        解放大道沿线的问题井盖。记者刘斌 摄  

        市城管执法委市政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小小井盖,涉及规划、建设、维护、管理多个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他介绍,以往井盖修复,回填混凝土需要近1个月的养护期,实际操作却很难实现,多是两三天就通车,加之武汉目前正处加速建设期,“大车一压,七层的路面都会压坏,何况是中空的井盖?”

        近年来,武汉花了大力气治理井盖,但井盖基数大、点位分布广、权属单位多,加上责任难压实等问题,导致城市道路井盖缺失、沉陷、破损、异响等问题时有发生,给市民群众出行带来不便。

        城管部门称,本次井盖整治“治标又治本”,包括推进“六防”井盖等新型井盖的更新改造;把检查井设置位置应避开快车道、减少窨井设施数量作为强制性、约束性条件落实到前期工程建设过程中;督促建设单位严格落实相关施工技术标准和井盖质量标准等,长远目标是建立城管统筹、行业部门监管、权属单位主体责任的有效管理机制。

        (长江日报记者王慧纯 通讯员金辉)

        【编辑:金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