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武汉图书馆讲父亲老舍的故事,武汉老友评价舒乙:热情而真诚

长江日报4月22日讯 4月21日,中国现代文学馆发布讣告,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社会活动家,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因病逝世,享年86岁

从1937年到2008年,老舍先生与舒乙父子两代人与武汉结下不解之缘。

1937年,老舍先生辗转抵达当时的抗战中心武汉,抱着“炸不死就写稿子”的信念,决定站在一线,和同胞一起共赴国难,进行“文艺抗战”。其间,留下脍炙人口的“三月莺花黄鹤楼,骚人无复旧风流,忍听杨柳大堤曲,誓雪江山半壁仇”的诗篇。2008年6月14日,老舍之子舒乙也曾来汉参加“名家论坛”,在武汉图书馆讲述老舍在武汉的往事。在此前后,舒乙还曾多次到访武汉。

图中左三为老舍,右二为舒乙。

来武图“名家论坛”讲父亲抗战时期的故事

谈及2008年舒乙先生来武汉图书馆参加“名家论坛”,武汉图书馆馆长李静霞记忆犹新。她清楚记得那是2008年6月14日,“是名家论坛的第62讲,舒乙先生讲的主题是《抗战时期老舍在武汉》。”李静霞说,舒乙先生这次来武汉有特别的意义。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老舍是发起者之一,“这是当时第一个全国性的文艺界组织,相当于后来的中国文联”。

在当年的“名家论坛”上,谈起父亲在武汉的经历和生活中的趣事轶闻,舒乙时而神情凝重,时而开怀大笑,他说,这一段历史已被人渐渐遗忘,“我希望能唤醒人们的记忆”。

舒乙在“名家论坛”讲座

舒乙曾统计,父亲一生有十个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折,其中有两个转折就是在武汉,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他还表示,父亲在武汉的225天,不仅写下了“李杜光芒齐万丈,乾坤血泪共千秋”,也欣赏和体验着江城的湖光山色,尤其是武昌。老舍先生在长篇散文《八方风雨》的第二节“在武汉”中,这样写道:“在蛇山的梅林外吃茶,在珞珈山下荡船,在华中大学的校园里散步,都使我感到舒适高兴。特别值得留恋的是武昌的老天成酒店。这是老字号……每次路过那里,我都得到最亲热的招呼,他们的驰名的二锅头与碧醇,是永远管我喝够的。”

舒乙擅长绘画,办过十多次画展。他表示,父亲不会画画,却在美术上对他影响极深,“父亲的美术评论入木三分,甚至影响到很多画家的走向。我母亲就是名画家,但她对父亲也是甘拜下风”。

舒乙记得自己年纪尚小时,常看到父亲把一些名画挂在墙上,然后凝神细品,若有客至,一旦说起画来,父亲就滔滔不绝,自己在一边耳濡目染,获益匪浅。“他对美、对艺术的理论,就从这些细微处积累起来。”

讲座结束后,舒乙还欣然为武汉图书馆留下珍贵的墨宝:“办好讲演是一件又高雅又功德的好事。坚持啊,加油啊。”

舒乙为武汉图书馆题词。

作家、画家周翼南回忆:舒乙为我开过“后门”

舒乙画友颇多,据悉,舒乙在武汉还有一位老友——知名作家、画家周翼南。近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八十高龄的武汉作家周翼南先生。

周翼南先生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和舒乙是多年老友,因文学和绘画结缘,相知相惜。虽因身处两地不常相见,但时有书信往来。忆起与舒乙先生的多年相交,周老感慨道,他是一位热情而真诚的人,为中国的文艺界做过很多好事。

1993年,周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主办单位是中国现代文学馆,舒乙时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周老说,当年,通讯还不算发达,舒乙为画展能顺利举行,热心联系张罗。画展期间,舒乙得知周翼南非常敬仰老舍夫妇,特地陪同拜望自己的母亲、老舍先生夫人胡絜青女士。“胡絜青女士是著名画家,舒乙文画兼擅,我们谈文谈画,非常畅快。其间,胡老说我画的猫十分有趣,我便在她的画室当场画了一只调皮的猫,胡老和舒乙在一旁看着兴致盎然,于是,胡老在猫的上方,补了两只飞舞的蝴蝶,并题书:耄耋图 絜青补蝶。”周老回忆道。

胡絜青女士补蝶的《耄耋图》。

周老还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舒乙为他开过“后门”。2000年4月,周老为编纂《聂绀弩文集》赴京搜集资料。聂绀弩先生是湖北人,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遗憾的是身后没留下完整的著作全集。周老先后拜访了梅志、舒芜等名家,又去中国现代文学馆查找资料,但因未正式开馆,资料不对外开放,他只好求助于舒乙。舒乙了解情况后说,“你们为老一辈作家出版文集,抢救文献,难能可贵,我们应尽力支持。”他叮嘱工作人员破例让“武汉的客人”入库房查寻聂绀弩先生遗稿,“我们查阅了两日,收获了聂翁二十余万字未成书的文稿,有些还是未公开发表的,非常珍贵”。

舒乙

舒乙简历:

1935年6月2日~2021年4月21日,生于山东青岛,祖籍北京,中国著名文学家舒庆春(老舍)之子。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研究馆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民族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顾问、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

1978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首篇作品《老舍的童年〉在《人民日报》连载。1986年出版第一个散文专集,1992年,散文集《老舍的爱好和关坎》获满族文学奖。(长江日报记者周璐)

【编辑:付豪】

(作者:周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