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一张应对外部挑战的“中国牌” |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于泽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近日在京举行,本次论坛聚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助力需求侧改革”主题,发布报告称,我国近半数家庭成为中等收入家庭。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口径,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是4亿多,占总人口约30%。大家都在关心的是,如何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人们关注中等收入群体这个话题,是因为“中等收入群体”对于中国发展、社会稳定、应对外部挑战等都相当重要。中等收入群体具备稳定的购买力,且其收入转化为购买力的比例相当高。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拥有多大购买力,这个国家就拥有多大影响力。中国4亿中等收入群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在当今国际环境中,这是中国的一张王牌,是中国“稳坐钓鱼船”的自信来源。

中国中等收入群众世界最大,但占国内人口比重不算高,这也意味着我们发展的空间还很大。中等收入群体,发达国家占比60%到70%,我国目前是约30%,最乐观的估计也只有46%,远没有到占比的平台期。而且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还有一个特点,即其中一部分人的“群体地位”还很脆弱,受特定因素扰动较大,弄不好就“掉队”了。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走出某些观念误区,比如有人可能认为,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有赖于国家加快高质量发展。这里的观念误区在于,发展与中等收入群体表面上是一种因果关系,实际上则是一种因果循环。加快发展,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在人口中的占比就高,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发展。我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进展之后,扩大国内有效需要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现在就是要通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来扩大有效需求。

目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共识: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企业家群体也纷纷呼吁中等收入群体“扩容”与增收,比如格力电器CEO董明珠多年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增加工薪人群可支配收入;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是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支撑,应加快城市群和区域一体化建设,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消费升级。

很多人关心的是,当下如何以及把哪些人拉进中等收入群体?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就站在中等收入门槛边上,把他们拉进门内既有可能性,也有现实必要性。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本是理所当然的。增加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是大势所趋,技能型劳动者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更是“国际惯例”。中国有2.8亿农民工,则要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其劳动“含金量”。这三种人“入门”成功,本身就是巨大社会进步。 

这项工作说来容易落实难,一要高度重视、需要统筹部署,二要常抓不懈、做实做细。比如农民工培训,国家有关部门早就出台政策措施。做实做细了,我们的王牌更硬气,同时又是为高质量发展“种因”。

【编辑:付豪】

(作者:杨于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